上文介绍海底捞老板张勇,提到成都著名女剧作家张勇。张勇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编剧,最初知道她是在川剧院举办张勇创作的折子戏专场,当时只知她是个工人出身,自学成才的编剧。说到川剧,就想起几乎与张勇同龄、同时在成都川剧界名声鼎沸的秋菊。秋菊是简阳人,也是自学成才的草根名旦。于是本文将这两位自学成才的蜀中女杰一起介绍。
二十年磨一剑,小工人成大剧作家

张勇,女,青年剧作家,1969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张勇曾长期在军工厂当工人,用张勇自己的话说,自己就是从一名小工人变成了一名小编剧。在她看来,自己属于是偏才那一类。不擅长数理化的她,语文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当然无缘上大学。到军工厂工作后,她就利用业余时间读文学书籍,对唐诗、宋词、元曲、金庸小说入迷。在16岁时,张勇学习戏曲创作,到28岁发表剧本,她花了十二年。到08年调入成都市川剧院成为职业编剧,又花了八年多。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张勇可是花了二十年多才从工人变成编剧的,其间经历的酸甜苦辣,张勇不说,人们也可以想象。到成名后,编川剧、编越剧、写小说、编电视剧,她不仅从没有吃过“闭门羹”,还总是有“贵人”主动找她写剧。张勇常说“人强不如货强”,总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她“三年出一剧”,不断突破自己,也突破她的谍战剧。正如从《伪装者》到《天衣无缝》一样。
从业余剧作家到职业剧作家,张勇奋斗了二十多年。记者说她一帆风顺,其实她奋斗中的艰辛,只有张勇自己知道。到成都市川剧院后,她推出了一个折子戏专场,反映平平,到创作大型现代川剧《黎明十二桥》和《天衣无缝》才得到青年观众的认可。由于戏剧的不景气,张勇的川剧并没有引起轰动。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个由工人自学成才,刚崭露头角的青年剧作家而已。从09年开始,张勇创作的小说《一触即发》出版,此后开始进入电视剧编剧,才使张勇受到广泛关注。
张勇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应该是她的谍战三部曲(《一触即发》、《伪装者》、《天衣无缝》)的一一问世。更确切的说,《伪装者》的热播,让张勇在一时间收获了鲜花、掌声与名气,她说那是自己也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但实际上,从16岁开始自学戏曲,张勇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才成就了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张勇创作出版了悬疑小说、谍战三部曲《一触即发》、《谍战上海滩》(原名《深喉》)、《贵婉日记》分别改编为电视剧作品《一触即发》、《伪装者》、《天衣无缝》,广受好评。
2016年4月28日,第19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满意度调查提名在北京公布,张勇入围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编剧奖。2016年5月19日,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张勇入围最佳编剧提名。

跟着磁带学川剧,终成川剧名旦
从简阳海底捞的张勇,说到剧作家张勇,现在又回到简阳来,说说另外一个自学成才的简阳人秋菊。十几年前在悦来茶园看秋菊演出川剧《三祭江》,出现川剧演出少有的轰动。那时秋菊是民营正华川剧团演员。俗话说川菜靠汤,川剧靠腔,秋菊就是以一付金嗓子征服观众。有人说她不亚于那些夺梅花的国营剧团旦角。后来笔者专门去位于成都荷花池的正华川剧团看她的演出。秋菊是每天必出场、必是主角,是那里最受欢迎的演员。在观众对秋菊的背景好奇时,《川剧与观众》刊载了秋菊从艺的简历:秋菊出身于四川简阳农村,十三岁左右就迷上川剧。经常跑去简阳川剧团看戏,后来竟买起磁带学唱川剧,居然唱得有模有样。

不久后,年小胆大的秋菊独闯成都,在民营川剧团一边学习,一边演出,很快便成主角。她不是科班出身,全靠自学成才,她的老师就是磁带里的川剧名旦。后来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张素萱看中她,对她悉心指导,秋菊以一幅金嗓子名震成都川剧界。在成都市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中,秋菊的《三祭江》获银奖。居然有戏迷跑上舞台朗诵《为银奖点赞》,为秋菊没得金奖而不平。
秋菊曾一度调入成都市川剧院,后来不知啥原因离开,但她一直活跃在成都市的各民营川剧舞台。她不仅嗓子好,会演的戏也很多,成为成都最受欢迎的川剧旦角之一,也是最容易看到演出的名演员,因为她每天都在演出!她是个川剧天才,是个自学成才,而且自强不息的青年演员!
把张勇与秋菊弄在一起,似乎没啥可比性。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向原作者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