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画家吴祎萌里昂的汉字展览背景故事旅游图片 |
分类: 人文 |
许多人都知道,里昂是古代“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是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散中心。但很多人不知道,在1900年,里昂是唯一教授中文的欧洲城市。1921年创立的里昂中法大学,也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大学。后来里昂中法大学停办了,有25500余册书和个人的文件档案,被保存在现在的里昂市立图书馆的“中国档案馆”。这次参观新里昂中法大学博物馆,进门便是《里昂的汉字》展厅。《里昂的汉子》是德国华人画家吴祎萌的作品,已在国内的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但该书出版的背景故事,许多人并不知道。
2013年,当画家第一次到当年的圣-依雷内堡中法大学遗址参观时,被深深地触动了。后来画家用三年时间,采取了最难的图画书创作的技法,即以绘画与手工剪纸拼贴的创作手法,完成了这本沉甸甸的图画书,完成她心目中对这段历史的致敬。三年时间里,画家多次到中国档案馆探访和查找材料,拼贴的老照片所呈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风貌,马赛的码头,里昂的火车,圣-依雷内堡的原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平的城门楼子和四合院,让这本书拥有了图画书中罕见的史料价值。
画家吴祎萌在她这本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书中小露西在祖父母位于法国里昂的阁楼里找到了一个老旧的箱子,里面有神秘的中国文字。这个箱子可能是她的祖父,他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从中国来到了法国。这些箱子里的汉字拥有了生命,希望被人发现并带入当代世界。吴祎萌为了这一图书项目在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进行研究,通过无比精美的图画和充满诗意的文字,赋予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以新生。这就是她把这本书命名为《里昂的汉字》的原因。
这就是《里昂的汉字》展览的背景,展出的画是该书中的部分插画,下面就是这次展出的部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