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论孝
(2019-07-15 06:47:45)
标签:
八珍汤与钓金龟坏媳妇与耙耳朵戏剧杂谈弘扬正气 |
分类: 杂谈 |
看戏论孝
兄弟同根一母养,孝顺忤逆两模样。
恶兄孝弟钓金龟,悍妇贤媳八珍汤。
家贫养母褒张义,富贵孝顺赞周郎。
蜀中褒奖耙耳朵,不孝孽子怪妻房?!
我喜欢看传统戏剧,十三日晚在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空中剧院”,第一次看完京剧《八珍汤》全剧。该剧剧情曲折委婉,唱腔荡气回肠,与《钓金龟》一样,是老旦的唱功戏。我看过多次的《钓金龟》,再看这《八珍汤》,百感交集,写下上述诗行。百善孝为先,宣传孝道,谴责忤逆不孝,这两部戏都是弘扬正气的好戏。
明朝山西平阳贫困文人张文达借贷进京赶考,一去数年,杳无音信,妻子孙淑琳带着两个孩子撑持家庭。因无力偿还债务,两个儿子被周、常两家带走抵债。长子改名常天宝,次子取名周子卿。二十年后,两兄弟均考中进士,一起在洛阳为官。时值山西平阴旱荒,孙淑琳难以度日,外出寻夫觅子。她乞讨来到洛阳,贫病交加,卖身常府为奴,受“母老虎”(常天保妻)百般虐待。当得知老妇就是自己的婆母时,恶妇竟将老母轰出家门。遍体鳞伤的孙淑琳被赶出常府后,倒在冰天雪地里,奄奄一息,幸被常府好心的丫环春兰相救。春兰把老妇孙淑琳带到常天宝的胞弟周子卿府上。周夫人明白事情真相后,待婆母如上宾,并告知丈夫,得以母子团圆。适逢身为钦差大臣、八府巡的张文达奉旨巡查洛阳,几经周折,夫妻父子相认团聚。善良春兰被孙淑琳收为义女;仁慈孝顺的周子卿夫妻受到赞扬;薄情寡义、丧尽天良的常天保夫妻得到应有的斥责和惩罚。
两兄弟本是同母所生,经历相似,为何一个孝顺仁慈,一个忤逆不孝?从剧情看,孝者主要是媳妇贤惠,为丈夫寻母系心;忤逆者媳妇凶恶嫌贫,明知婆母在前,还虐待婆母,并将之赶出家门。恶媳妇为何能如此横行霸道?皆因其夫惧内,即四川所谓的耙耳朵。妻子忤逆不孝,丈夫耳朵软,一切听从恶妇的,不等于助纣为虐吗?!
于此,我想到多次看过的京剧《钓金龟》。该剧虽有些神话色彩,但主旨相同:康氏早年丧夫,有两子,长子张宣娶妻王氏,次子张义钓鱼养母。张宣赴试得中,官至祥符县令,寄回书信接家眷。不想书信错投其妻王氏娘家,王氏素与婆母康氏、张义不和,丢下母、弟不顾,独自前往祥符县团聚。张义每日在孟津河钓鱼奉养母亲。一日,钓得能吐金的金龟,大喜,归家途中从乡邻处得知其兄做了祥符县令,归告母。康氏遣子张义去寻兄,去后杳无音信,康氏乃亲往。途中恍惚见张义满面是血,大疑。至祥符县,长子张宣迎入,康氏问询张义下落,张宣吱吾以对,后始告张义已身死。康氏往灵前哭祭,张义托梦,告嫂王氏觊觎金龟,将己毒死。康氏乃往包拯处控告,包拯为之昭雪。
这王氏比常天宝之妻更恶,不仅忤逆不孝,还为财毒死丈夫的亲弟弟。作为当官的张宣,也是个耙耳朵。他不仅不管受贫的母亲和弟弟,还为妻子的罪恶掩饰,比那常天宝更为可恶。
四川人褒奖耙耳朵,认为是爱妻子的表现,是好男人。如果妻子忤逆不孝,像这两部京剧中的常天宝和张宣一样附和悍妻,以至酿成悲剧,这样的耙耳朵值得赞赏吗?!
京剧《八珍汤》和《钓金龟》都是宣传孝道的好戏。上演这一类挞伐时弊,扬善惩恶的传统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让人感触良多。
前段时间看了京剧、川剧《打龙袍》,皇帝在知道生母流落民间为乞丐后,亲自去为母拉车接母回宫,并以打龙袍惩罚自己不孝。在川剧中还与一个情节,是我小时就听祖父母多次讲过的故事:李太后眼瞎,包公说只要皇帝用舌头去舔母亲的眼睛就会复明。如怕脏不舔,包公会请雷神来打不孝子。皇帝只得乖乖去舔母亲的眼睛,让李太后眼睛复明。皇帝尚且如此遵从孝道,何况平民百姓?!
时下,应当说孝顺的儿女比比皆是,但不孝者也不乏其人。笔者看到几起令人痛心的故事,情节大抵相似:父母为儿子读书、出国留学倾家荡产,儿子在国外结婚生子后又去为儿子带孙子。当孙子带大后,儿子夫妻用西方习俗不与父母同住为由,把父母赶出家门,弄得老俩口国内无家可归。这些孽子可比“耙耳朵”厉害了,他们不是顺从悍妇,而是与悍妇一起密谋赶走爹娘。真是幸苦一辈子,养个白眼狼!像这样的孽子恶妇,应该像京剧《雷打张继宝》那样,受到五雷轰击的惩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