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五届之恋154,贤妻良母

(2019-02-14 13:22:02)
标签:

长篇连载

老五届的故事

情感

善解人意

分类: 小说

说他们家贫,似乎有点不可理解。两个大学教师养两个孩子,怎么算穷呢?!尤其是赵晓明的老家和那些亲戚来说,他们是富得流油,好像他们是开金矿的一样。

赵晓明的父亲在三年困难时期去世,但他的母亲和兄弟姊妹活了下来。他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是家中的老大。在那穷山沟里,为了他读书,为了他上大学,他家欠下的账好像永远都还不清一样。在他们每人每月只有五十二元五工资的时候,他们每月都要向赵晓明家里寄20元钱,胡倩茹理解,结婚前她的父亲就告诫过她,要爱赵晓明,就得接受这种事实;可恼的是,他那些亲戚也常来揩油,还挤在他们家里几天不走。对此,他们的儿女都表示不满。胡倩茹作为妻子,她懂得她既然爱她的丈夫,就要接受他的一切。这时,只有胡倩茹来教育孩子们,让他们理解父亲的处境和难处。因为这些事,赵晓明对胡倩茹一直很感激,在家里一切都听胡倩茹的,生怕得罪她。

但有一件事,让赵晓明有些难以忍受,几乎完全站在胡倩茹这一边。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们还在县中教书时,有一天赵晓明的妹妹突然把他的母亲送到他们家里来,说他的两个弟弟分家了,都说农村困难,要让大学毕业的哥哥嫂嫂供养他们的母亲。赵晓明得知后,把他妹妹拉在一边,对此事表示强烈不满。胡倩茹在一边听到他兄妹俩的谈话,心里很感动,觉得赵晓明还是很顾这个家的。

  “大妹子,你们这样做把我这个哥哥放在什么地位。”赵晓明生气的说,“他们分家,不通知我一声,把妈送到我这里就算了,难道妈不是他们的妈,他们就不管妈了?!”

 “哥,我也没有办法。”她妹妹流着眼泪说,“他们都把妈推给你,不管妈了,我看妈哭得那样伤心,只得由我把妈送来。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但是我有啥办法呢?”

“大妹子,你想一想,我们一家都是靠国家供应粮油,你的侄儿侄女都是吃长饭的,本来粮食就不够吃,妈这样一来,不是跟着我们挨饿吗?!”赵晓明激动地说,“再说,我们家就这么两间住房,侄女、侄儿很快就长大了,叫我们如何安排妈的住处?”

“哥,我知道你的难处。但我不能眼看他们抛弃妈,不管妈呀!哥,你忍耐一下吧,我回去再劝说他们两兄弟,你也可以回去教训一下他们,商量个合理的供养母亲的办法来。哥,我没法跟嫂子说啥,只有你去跟她解释了。”他妹妹哭得更伤心了。

“你叫我跟你嫂子如何说啊?你难道不知道,你嫂子这些年跟着我受了多少苦吗?她的父亲是高干,她是富人家的千金小姐,从小没有受过我们结婚后这样的苦。可是她和我结婚后怎么样?你看她现在穿成什么样?跟自由市场卖菜的大妈差不多!你们,尤其那两个当弟弟的,心痛过我们吗?!”

胡倩茹听到这里,几乎哭出声来。赵晓明是一直理解她、心痛她的。她父母知道他们的经济状况后,也很心痛,要资助他们。可是胡倩茹拒绝了,一次都没有拿过父母的钱。她对赵晓明说过:“我既然选择了你,就要跟你一起面对一切。也许我这一生没有受过穷,现在要补上受穷这门课。”赵晓明也很赞同她不接受父母的资助。胡倩茹听他兄妹说到这里,觉得只有她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了。

   “大妹子,晓明,我知道你们都很为难。”胡倩茹出来对他兄妹俩人说,“既然把妈送来了,就先在这里住下。至于以后如何办,必须他们三弟兄在一起好好商量解决。现在我们的儿女还小,可以叫丹丹跟奶奶一起睡,我们跟小儿子一起挤。至于口粮吗,几个月问题不大,久了就怕母亲跟我们挨饿。如果今后粮油敞开供应,我们就可以单独供养母亲,不要他们两弟兄管了。大妹子,俗话说家贫出孝子,你哥哥是孝子,他会尽一切孝敬母亲的。但有一句话请你转告他们两弟兄,母亲在我们这里,我们不可能再寄钱回去了!”

“谢谢嫂子!”大妹子感激地说,“我立即回去告诉他们,我相信他们不是孽子,不会不供养母亲的。”

   他妹妹走后,胡倩茹又得做女儿丹丹的工作,要她体谅父母,要孝敬奶奶。现在只有让她跟奶奶一起住。女儿虽然不愿意,但体谅父母,心里虽然不高兴,但没有说啥。从此以后,儿女都觉得他们的母亲很善良,很大度,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后来女儿、儿子长大些,懂事了,常说母亲不愧是书香门第出来的,体谅父亲的难处,因此对母亲更尊敬,更亲了。赵晓明也因此很感激胡倩茹,说她是赵家难得的好媳妇。

  半年后,赵晓明的弟弟主动来把他们的母亲接了回去,向他们道歉,说分家时没有和兄嫂商量。还解释说:“当时正处于粮荒期,不得已做出对不起哥哥嫂嫂的事。”后来农村形势变好,承包制让农民不再愁吃穿。全国粮油敞开供应了,胡倩茹和赵晓明商量,准备去接他母亲来跟他们一起时,他母亲却因病去世了,让他们留下遗憾。

那些年他们过得的确艰难。后来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但要供两个孩子读书的花费,让他们负担沉重。他们常给他姐弟俩说明家里的经济情况,两姐弟也很懂事,不和别人的孩子比穿比吃,而且常回家帮父母做家务。他们学习都很自觉,两姐弟的学习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都考上大学。赵晓明和胡倩茹都觉得,他们这一生最成功的就是培养出一对争气的儿女!

   女儿丹丹在劝父亲时,明确指出父亲的错,跟他一起重温了这个故事,让赵晓明不得不偃旗息鼓,从此不敢再提离婚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