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五届之恋150,夫妻比拼

(2019-02-10 13:29:38)
标签:

长篇连载

老五届的故事

情感

分类: 小说

胡倩茹对系主任的话想了很多,但不是关于对她的谣言,而是有关职称和论文的事。作为理科出身的她,对论文的理解是科研和成果,不大看重教学经验总结,那只是教学的一部分。但系主任的话是有道理的,在师范学院,科研底子薄,教学是第一位的。所以,她还是听从了主任的建议,把她近年来在教学上的体会和经验写成了一篇文章,投给《川北师范学院学报》,很快就被学报发表,颇得好评。到1986年,胡倩茹顺利晋升为副教授。下一个目标就是教授,她想起“四清”中批判益州大学化学系贺主任的言论:人生犹如长途赛跑,终点就是教授。这言论虽然是对贺主任言论的歪曲,却隐含一个道理,在高校当教师,当上教授不是最大的目标吗?!但教授并非副教授,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是不行的。她没有得到科研经费,如何搞科研呢?她想到物理化学实验,他如今是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对那些老实验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写出像样的学术论文;把一些国内外的新物理化学实验引入,也大有作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工作经费可以用教学经费解决。从此,胡倩茹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努力外,其余时间都一头扎入实验室中,果然陆续有像样的学术论文发表。

学校开始抓教学质量,并要与教师晋升级别挂钩。胡倩茹晋升副教授让赵晓明感到高兴,又感到压力太大。在妻子面前,他总有低她一等的感觉。他的教学效果不如妻子,他要利用他师范生的优势,在教学研究上赶超胡倩茹。他想:如果他不尽快晋升职称,会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于是赵晓明开始搞他的教学研究,除从他的专业角度探讨教学问题外,还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研究教学中的问题。

赵晓明一直在负责辅导女儿的学习,他从女儿的中学教材和辅导得到启示,他教过中学,为何不积累经验和体会,着手写中学数学辅导教材呢?于是赵晓明拟定一个计划,他要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写出六本以上中学数学辅导书。不久他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很受中学生欢迎,销售不错,还让他获得不小的经济收益。让他感到满意的是,在胡倩茹晋升副教授两年后,他也顺利升为副教授,并任命为副系主任。

胡倩茹认为教学最看重的是教学效果。赵晓明口才不算很好,课堂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写那些教学文章有多大用处?!但她理解丈夫,知道他要避开自己的弱点,做出一点像样的成果来,免得妻子看不起他。那年因报考研究生夫妻闹矛盾,赵晓明从胡倩茹口中知道,当年她的父亲对他的评价是诚实可靠,但胸无大志。他很不服气,但又无奈,因为此前他的确没有任何一件事超过妻子。当他的第一本书出版后,又收到一笔可观的版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胡倩茹也对他刮目相看了。

胡倩茹觉得自己也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她的长处就是口才好,对实验有研究。她要想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她的口才好,文学功底也不错,在讲课时很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好奇心,并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诗词,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她开出的物理化学课很感兴趣。此外,她还想法把一些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引入课堂,增加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感性认识,让理论性很强的物理化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由于她的口才好,有风度,一站在讲台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好。教务处很快发现这个典型,在全校抓教学质量时,及时把她宣传为全校,乃至全地区的优秀教师典型。于是前来取经,来观摩她上课的人多起来。她在全地区教育系统出了名,常有记者来采访她,她的事迹也登上了校报,甚至地区报纸还用整版介绍了她的事迹。可以说那时胡倩茹是风光无限,光彩照人!

但胡倩茹并不看重这些,她最看重的是科研项目。幸运的是,她的名气帮助她得到地区环保部门的一个科研项目:川北地区水质污染调查研究。这项目由她牵头,川北师院与地区环保局合作。于是胡倩茹又开始在科研上拼搏起来。

赵晓明在妻子的光辉下又显得暗淡起来。但他没有丧气,因为他的第一本书的出版给他指出了光明的道路。那时中考、高考抓住千万学生和家长的心,教学参考书是任何一个出版社都要抓住推出的热门书,根本不愁销售。赵晓明抓住这个时机,在研究中学课本的同时,又收集各年高考、中考的数学试卷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学的教学大纲,很快推出他的第二本书、第三本书。到九十年代中期,赵晓明已有十几本书出版,版税让他成为教师中首先富裕起来的人,又俨然成为一个教育专家。尽管赵晓明晋升副教授比胡倩茹晚两年,但到九十年代初期,他们俩却同时晋升为教授,皆大欢喜!

此外,赵晓明还从系主任提升为教务处长,到九十年代末,川北师院已改名为川北文理学院,赵晓明又被提拔为川北文理学院的副院长,成了资格的校领导。

胡倩茹此时对赵晓明不得不佩服。她不止一次对赵明说:“官人步步高升,让奴家望尘莫及。奴家只得甘拜下风,当一个教研室主任足矣!”

“夫人太客气了!”赵晓明笑着说,“你这样说不是在讽刺我吧?!我这个职位在夫人的成果面前算个啥!夫人得过全国科技进步奖,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在业务上我永远是夫人的手下败将!”

尽管夫妻比拼成果斐然,但他们从来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夫妻二人有一点达成共识:他们这辈子没啥想头,只有在川北地区混了,只有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重新分工,赵晓明负责辅导孩子的数学和物理,胡倩茹负责辅导孩子的语文、化学和外语,希望孩子们今后都比他们有出息。

这些事大多是后来的事,他们夫妻二人成为大学教师后,也不是一直风调雨顺,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在八十年代末,他们俩的夫妻关系还闹过一次危机,弄得几乎不可收拾,居然让他们的女儿回家来教育他们,尤其是教育她的父亲赵晓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