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届之恋111,山沟里的婚事
(2019-01-01 14:21:39)
标签:
长篇连载老五届的故事情感终成眷属 |
分类: 小说 |
胡倩茹与赵晓明就这样过了好一段时间,没有等到赵晓明向她表白,她也不便启齿。学校的老师也不好再对胡倩茹说啥,但促成他两的初衷不变,便去找校长出面。校长说他也不便出面,但他有办法解决这事。于是他把赵晓明叫来,对他如此这般说了一番。于是有一天赵晓明终于主动对胡倩茹说:
“胡老师,校长今天找我谈话,说我们两人过从甚密,影响不好。如果我们是谈恋爱,就很自然,大家都会理解;如果不是恋爱关系,这样下去不行,要立刻终止这种不明不白的交往。我没有想到老师们会有那些不好的议论,不过觉得校长说得也对,你觉得呢?”
“你就没有一点想法?”胡倩茹问道,“你觉得如何做好?”
“我?我倒是有想法,但是我怕说出来惹你生气。”赵晓明说。
“你说出来吧,我不会生气的。”胡倩茹说,“我来这里后你帮我那么多,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怎会生你的气。”
“胡老师,我很喜欢你,想跟你谈恋爱。”赵晓明鼓起勇气说道,“但是我怕你看不起我。你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我是出身农村的穷小子,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感觉。我有这种想法很久了,但是我不敢说。今天校长找我谈话,批评我说:‘是男子汉就把自己的想法向胡老师说出来,要不然就退出,不要那样频繁地去跟胡老师接触。’于是我斗胆向你表白,看你能不能看得起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师范学院的学生。”
“赵老师,听到你说这些话我很高兴。”胡倩茹说,“我们这段时间的相处,彼此应该都会产生感情。李老师曾经找我谈过这事,但我有些犹豫不决,不是因为我看不起你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而是我还没有从过去的伤痛中走出来。我在学校时的确很高傲,看不起周围的男生。我们班上一个同学是上海来的,也出身名门,一表人才,多才多艺,他多次追求我,都被我拒绝了。原因是他出身不好,另外他好表现,文革中是学校造反派的大头目,我不喜欢。这次毕业分配,还是他去车站送我,再次向我表白,我本来有点动心,最后还是拒绝了他。因为我当时已有一个男友,是中文系六六届毕业生,出身贫农。但我对他的表现很失望,最近我们才正式分手。所以我对恋爱问题很矛盾,李老师给我讲后,我也想过这些问题,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我很高兴你刚才对我说的那些话,但是,我还得征求父母的意见。”
“这就是说,你不反对我们俩谈恋爱啰?!”赵晓明对她的话很敏感,听出她不会拒绝他,“这样吧,你先征求你父母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可。然后我们暑假期间回成都看望你父母,亲自聆听他们的意见如何?”
“你就有那么大的把握我父母会接受你?”胡倩茹问道。
“那倒不是。”他说,“你是千金小姐,大美女;我是乡间农民,黑不溜秋的土包子,本来是不相配的。不,我是说我是配不上你的。但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你还是很朴实,没有大家小姐的怪脾气,我真的很喜欢你,我要努力争取得到你的认可。你既然说要取得父母的同意,我们就主动上门,请你父母考察我,认可我。不亲自上门,怎么会知道结果呢。”
“好吧,暑假我们回成都一趟,我已一年半没有回家了,很想念我的老父老母。”胡倩茹表示她认可他,但有点不好意思,于是立即转换话题道:“现在想起来当教师真好,每年有两个假期!”
暑假回家带上新男朋友,她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无奈。那时,军垦农场锻炼的同学们已经分配到各地去,胡倩茹没有机会见到她的同学和好朋友。如果何慧和张丽蓉还在成都,她就有机会给她们解释,消除误会了,听他们给她的意见了。
赵晓明给胡倩茹的父母带来许多他家乡的土特产,让二位老人很高兴。寒暄之后,父亲叫女儿和她母亲去买点菜,要好好招待客人,实际上是把她们母女两支开,他要和赵晓明私下谈话,考察一下这个人是否适合做他的女婿。在这个家里,父亲的威信很高,一切都由他说了算。所以,母女两都领会胡老的意思,在外买菜花了近两个小时,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交谈。
母女俩回家后不久,赵晓明从书房里出来,母亲立即去书房,胡倩茹则悄悄问赵晓明父亲跟他谈话的情况如何,赵晓明告诉她:
“最初我很紧张,说活有些语无伦次。因为你父亲是有名的专家,从干部级别讲要算高干,我很害怕讲错话,把我们的事搞‘黄’了。但你的父亲很理解我,开始只和我摆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比如样板戏啊,忠字舞等问题,让我放松后才问我一些问题,到后来我和他老人家竟然谈得很投机。看来,他对我的印象不坏。”
胡倩茹知道父亲的考察基本通过了。对赵晓明说:“你在客厅坐一下,我去书房听听父亲和母亲谈些啥。”
胡倩茹来到书房,听他父亲正在谈到他对赵晓明的看法:
“这个孩子是个诚实,可信赖的人,不错。我同意你和他谈恋爱。”胡老见女儿进来,便说:“你们何时结婚由你们自己决定,但定下来后要尽快告诉我们,我们好为你准备点嫁妆。
“我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会对你好的。你分到那样的山沟里,有这样一个照顾你,我们就放心了!女儿啊,我以前为啥不赞同你和那个李友源谈恋爱,除了他是造反派,我不喜欢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们俩都出身名门,优越感重,都不懂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少爷脾气和小姐脾气碰在一起,能相处好吗?!他也不会像这个赵晓明那样照顾你。
“当然我觉得赵晓明也有不足之处,觉得他似乎胸无大志,对形势有点悲观。也难怪,现在谁没有悲观情绪啊,我不是也对形势发展弄不清吗?!”
父亲认可,母亲也没有啥说的。在成都陪父母一段时间后,他们高兴地回到学校,宣布他们在春节结婚。喜事是1971年春节在赵晓明老家办的,排场不小。他家杀了头猪,办了几十桌酒席,亲戚、朋友、邻居都来了。胡倩茹事先给赵晓明说过,不得闹洞房,也不会早起为他家人做饭,因为她不知道在农村如何做一家人的饭。赵晓明说一切都依她,在那里没有发生什么令人不高兴的事。然后他们就回到成都,陪同父母一起度过春节,到开学前才回到学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