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之殇—成都古迹今存几何?
(2018-08-09 14:29:08)
标签:
成都老照片老成都古建筑城殇图片 |
古蜀成都神秘,神奇,但要问成都市内如今到底还保留着什么古建筑?我想说的是真还不多,也就出名点的【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青羊宫】几个屈指可数!如今城墙挖掉了,皇城炸掉了,城内的河道填平了,古桥拆光了,池塘没有了,水也废弃了。真正的古迹都在地下,在博物馆里。其实,成都原来并非如如此,在成都的老照片里,我们可以到处见到古建筑,到如今几乎消失殆尽。有人说,是成都人自己毁掉了自己的古迹,这话是否正确,有待后论。现在看看那些成都的老照片吧,看蜀人,尤其是成都人有何感触:
1
成都南河和南门(江桥门)城楼(浣溪楼)。(西德尼·甘博拍摄于1917年夏)
下图为成都的南城墙和城外的大道。
成都西门(清远门)城楼(江原楼)。(约拍摄于1910年)
皇城,后来的成都贡院明远楼、至公堂和考棚(号舍)。(陶维新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贡院明远楼和两旁的考棚(号舍)。(陶维新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贡院明远楼和两旁的考棚(号舍)。(陶维新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东大街。(罗琳·张柏林摄于1909年4月)
成都存仁医院大楼、塔楼(现成都陕西街省教育厅)。存仁医院是二十世纪初由一名叫甘来德的(Harry
Lee Canright)美国医生、传教士1894年开始修建。甘来德,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博士,著名的外科医生。1894年他在福音堂附近开设药房、医院,初名陕西街美以美诊所。医院建筑毁于1895年“成都教案”之后,他利用清政府的赔款和差会的资助筹划重建。存任医院于1929年由普通医院改为耳鼻喉科专科医院,是我国最早的专科医院,并被定为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后来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好的耳鼻喉科专科医院。解放后存仁医院并入华西医大医院。(陶维新约拍摄于1908年)
四川省咨议局大厅(位于成都纯化街)。1908年7月,慈禧太后以懿旨公布《咨议局章程》,同时命各省总督巡抚马上筹办咨议局,一年内成立。咨议局是清末实行所谓“新政”的体现,“咨议局”类似“省议会”,为将来的省议会做试验的机构。1909年(宣统元年)四川咨议局成立并召开成立大会。出席成立大会全川的议员共104人。蒲殿俊以76票的过半数当选为第一届四川咨议局议长,肖湘和罗纶被选为副议长。(
42成都英国公谊会(贵格会)教会位于成都青龙街的建筑。(陶维新约拍摄于1905年)
华西协合大学校门。
正在建造的华西协合大学加拿大建筑赫斐院
(合德堂)。赫斐院是加拿大美道会为纪念最早到西南传教的美国人赫斐秋(Virgil Chittenden Hart)而捐建,1920年竣工。(1917年夏西德尼-甘博摄)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华西协合大学校园。
“刘戴之战”后的成都贡院大门。“刘戴之战”时黔军据守皇城内,川军从外边攻打10多日,最终以黔军退出而告终。图中可见门口用石条垒起的工事还没清理完。(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战乱的结果使成都贡院内外到处残墙断壁,瓦砾成堆,这是皇城坝周围民房被毁后的惨状,成片的民房已被焚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这是被川军炸开的贡院(皇城)城墙,豁口处站满了看热闹的居民,到处是破烂的家具和房架。(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成都一家旅店小院。(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成都水车汲水。
这是成都最早的自来水取水装置,位于成都南门外的南河上,照片中水车的背后可以看见南门城楼顶。成都自古城内水井水质不好,居民饮用水多是购买城周府南河的河水。清末年间,成都有关衙门在南门外的南河修建起直径达十米的大水车,把南河水打上来,穿过城墙,引入城内的一个大蓄水池里,再通过引水管把池里的水引到各条街上的蓄水井中。引水管用的是一节节粗大的竹子,用苎麻捆绑连接后再敷上水泥;蓄水井的周围及井底用木板作护壁,防止井水往外渗漏或井外的水浸入。当时,这项工程也是成都当局引以为傲的典范。
成都万里桥(南门大桥)下。(约摄于1920年代)
成都望江公园。(约摄于1920年代)
暂时休博公告: 因外出旅游,暂停更新,半月以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