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奇谈6,李白为何说古蜀开国四万八千岁?
(2017-10-22 16:23:18)
标签:
古蜀文化三皇五帝神话与历史 |
分类: 历史 |
李白《蜀道难》诗中有“蚕丛与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般对“四万八千岁”的注释说,李白是应用夸张手法,说明年代久远。那意思是随便说的。李白为啥要那么说呢?为什么他不说五万年、十万年、或百万年,而要说四万八千年呢?看看专家们对上古蜀史及华夏文化起源的解读,可以发现李白这样说是有依据的。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一开头就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明确古蜀国在“人皇”时期开始为国的。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解读说:“蜀国有许多自己的古史故事,传说有‘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在人皇时期就有了蜀国。这个蜀国在夏、商、周时候是诸侯国,那时候就有联系。从四川地区考古(李教授文中指包括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但不只是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也包括成都及周边其它考古发现。笔者注)发现,古蜀文化本身有着相对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一点已得到必要的证实。”
既然权威专家如是说,接下来就应该弄清“三皇”,尤其是“人皇”是怎么回事了。
传说中国上古时期有六皇朝(约400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它们是:盘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天皇时期到人皇时期是在远古时期,约三百万年前——四万五千年前。
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五帝是明确的,因为《史记》中有《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而三皇却各说不一。《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天、地、人三皇,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祗,是在五帝之前,即黄帝之前的上古年代。
汉朝的纬书承袭《史记》的说法,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
天皇,有的指燧人氏,但一般指燧人氏之子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文化的始祖,时代久远,应该在一百万年左右吧。
地皇,传说在龙耳山(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仙山)诞生,寿命是一万八千岁,有十一个儿子。后来成为中国道教中的后土皇地祇,主宰山川大地的女神,即地皇,供人们顶礼膜拜。在中国传统国教中,地皇成为道教中的后土皇地祇,也就是后土娘娘,即女娲(也称女娲氏、女希氏,她是华胥氏之女、伏羲之妹兼妻子)。她是道教中的一位女性神,全称是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简称地皇。
人皇,传说诞生在刑马山(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仙山),寿命一万五千六百岁,有九个兄弟,都神通广大,法术高强。人皇的任务是把天下分为九个州,命他的兄弟们各当一州的州长。自己则住在九州的中央,时常出巡。出巡时坐着象云一样可以在空中奔跑的车辆,驾车的人有六个翅膀,行动闪电般的迅速。人皇时代也历时若干万年。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兄弟十二人,各立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姓十一人(指十一个儿子)…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由以上介绍,可以理清上古至唐的年代。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李白必然读过;司马贞(679年——732年),字子正,唐河内(今沁阳)人。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唐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李白(701年-762年)出生晚司马贞22年,对于李白当代的著名史学家的《补史记.三皇本纪》,对他的影响必然是深刻的。那么,从人皇时代到李白的唐开元年代应该有多少年呢?
人皇时代:经历四万五千六百年(45600年),接下来是黄帝时代:
五帝之首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黄帝即位据考是在公元前2698年,距李白出身的年代公元701年共3399年。所以从人皇之初到李白出生,共48999年。
既然蜀之建国“始于人皇”,人皇历时四万五千六百年,但并不是说始于人皇之初;再加上人皇之后到李白写《蜀道难》时,应该有四万九千年。既然古蜀国开国始于人皇时期,并非之初,减除1000年合适吧,这就该是李白的《蜀道难》诗中说“尔来四万八千岁”的依据。因此,李白写《蜀道难》时不是为夸张,信口乱说的“四万八千岁“,是有许多他之前的权威文献为依据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