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2017-07-20 17:08:35)
标签:

走人户

三蒸九扣

转转酒

民俗

美食

老年人和小孩有一个共同点,好吃!因为童年无忧无虑,对好吃的东西特别馋;老来无事一身轻,唯爱享口福。因此到老来特别怀念家乡那些传统菜肴,尤其是爱回味走人户吃酒大碗的情景。

                                     走人户

“走人户”即走亲戚朋友家做客的意思,不知这个词的来历或典故,但四川人都知道这词的意思。走人户包括去参加红白喜事、庆老人生日、过年后到亲戚家拜年等,都叫走人户。成都科华北路曾有一家“走人户”的川菜馆,颇有特色,笔者和家人、朋友曾去光顾过好几次。可见“走人户”在四川民众之中影响之大。孩子们特别喜欢去走人户,因为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那时物质匮乏,绝大多数人都穷,平时粗茶淡饭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只有走人户才能大享口福,即俗话说的走人户“吃酒大碗”、“拈闪闪”、吃“嘎嘎”,或“吃油大”。那时人们还穷,不是随时可以吃“嘎嘎”(肉)的。所以能跟着大人走人户,是十分幸运的事。走人户吃酒大碗,好吃的东西比过年还多,是小孩特别高兴的时候。过年是自己一家人会餐,那规格、那排场是不能和吃酒大碗相比的。我是家里的长子,走人户有优先权,无论父母还是祖父母走人户,都会带上我。因此走人户多,见得多,吃过的美食种类也多,至今回忆起来仍直吞口水。

酒大碗喝转转酒

走人户吃酒大碗,无论是生日宴、红白喜事宴、还是新年后到外婆舅舅家拜年,酒席都会很讲究。这些酒席远不止九碗菜,而且是分三批上菜。最先上的冷菜,或冷盘,俗称“下酒菜”。冷菜中除凉拌鸡块、蒜泥白肉外,大多是烧腊拼盘。除卤菜外,四川许多地区把腊肉香肠之类的烟熏制品也称为烧腊。这些拼盘有老腊肉、香肠、腊猪利子(舌头)、腊猪拱嘴、卤猪耳朵、卤猪尾巴等。同时摆上一大碗散装酒,放在坐上霸位(北方主席)老辈子面前。老辈子举碗喝一口酒,递给左边,按顺时针轮流喝酒,即所谓的“喝转转儿酒”,真有点杯酒流觞的气氛。酒过一巡,上霸位的老辈子举筷子说道:“请!”,其他人才举筷子拈菜。这是规矩,不得想吃啥就拈啥,既使是小孩也不能乱来。每个位子边都摆有一张草纸,那不是餐巾纸,是用来打包的。轮到你拈的菜不想吃,或来不及吃,就可以放在这草纸上,走时打成包带走。这是我们小孩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些菜都是过年才能吃到的好菜,又不油腻,小孩吃不下油腻的大肥肉;酒可以不喝,但拈菜时照拈,放在草纸上打包带回去慢慢吃,或给弟弟妹妹吃。所以当吃完酒大碗跟主人告别时,常听到这样的道谢话:“道谢啦,又吃又包的!”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三蒸九扣,回锅肉上不了席

喝完转转酒、吃完各式凉菜拼盘,就该上热菜了。这些热菜,就是四川人常说的“三蒸九扣”。关于“三蒸九扣”有不同说法,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

蒸扣菜多之说:旧时农村办席,一轮席有二三十桌,因席桌多,出菜要快,因此制作的菜肴多用蒸炖之法烹制,如烧白、粉蒸肉、八宝饭、肘子、扣鸡、扣鸭、炖酥肉等。所谓“三蒸九扣”,谓蒸扣菜式之多。

三种蒸法之说(经笔者修改):三蒸指清蒸、水蒸和干(旱)蒸,清蒸做法多用于水产类食材。水蒸指酥肉镶碗、蹄髈、鸡鸭的蒸法,一般要掺水,蒸得汤浓(酥)肉耙;干(旱)蒸即一般蒸法,是用蒸笼把食材隔水蒸熟,防止食材吸收水分过多,失去原味。

所谓“九扣”是指蒸菜中扣菜多,即这些蒸菜上笼前,先将做好的菜品皮朝下,整齐地铺在碗底,然后上面放上芽菜或盐菜等。上笼蒸熟后要翻腕扣到另一个碗或盘子上,端到桌上才把上面扣着的碗揭开,面上不仅整齐好看,而且色香味俱佳,垫底的却是廉价的菜。如甜烧白(酒米饭为底)、咸烧白(芽菜为底)、粉蒸肉(红苕、土豆为底)、坨子(苏坡)肉、抠鸡、扣鸭等。扣菜种类繁多,但一般要上三样。所谓坨子肉,是老家资阳一代流行的一道菜,把半肥瘦猪肉切成正方形块,整齐铺在碗底,与咸烧白做法相似;另一种是不垫底,扣过来后淋上调味汁。我们都叫坨子肉,不知其真名。如今菜谱上还未见过这道菜。

办酒席有一个约定成俗,即回锅肉上不了席。原因首先在席桌多,菜多,不宜做炒菜,否则冷了不好吃。所以办酒大碗,热菜大多是蒸、烧、炖菜。所需大量的饭桌、碗筷、盘子、蒸笼等,都由左邻右舍借来。另外一个原因是,回锅肉太大众化,家家能做,凡打牙祭都要做来吃,上酒席不够品味。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酒大碗的主菜及搭配原则

上热菜或主菜时,一般先上烧菜、然后上蒸菜和炖菜。配菜讲究麻辣与清谈搭配、鲜酥与甜菜搭配、荤菜与时蔬搭配,最后上汤不放盐。如烧菜有红烧肉、豆瓣鱼或水煮鱼、水煮牛肉、红烧什锦,鸡淖、及玫瑰锅炸等;后上蒸菜,包括酥肉镶碗、咸烧白、甜烧白、龙眼烧白、粉蒸肉、粉蒸牛肉等;然后上炖菜,如炖鸡、炖蹄花、当归炖鸭、炖膀等,炖品中加上萝卜、青菜头、豌豆尖、粉条、海带丝等素菜垫底。最后上不放盐的汤,多有时蔬,因吃了一大桌的肥腻、重口味的大菜后,不放盐的汤最受欢迎!至于一桌酒席上多少菜,上什么菜,各有不同,因规格、桌数多少而定。小孩对那些大鱼大肉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甜品如甜烧白(夹砂肉)、锅炸,以及鲜香可口的鸡淖等。

这样的酒大碗如今很少见,只有在乡村的坝坝宴还有这些习俗,而且早年那些规矩也不复在,八个或稍多的菜一起上齐,多为麻辣,少大肥大肉。如今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是吃油大,而是拒绝肥肉;不讲口味搭配,只求麻辣刺激。难怪那些颇有乡村特色的川菜馆难以生存下去,如科华北路的“广阔天地”、“走人户”等都先后倒闭,改成火锅、烧烤了!不少传统川菜已绝迹,在火锅和烧烤冲击下,传统川菜难以为继。因此特别怀念那些经典川菜,尤其是小时候走人户吃的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怀念儿时走人户吃酒大碗
          图片来自网上,特向作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