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花蕊夫人,一种结局,两种口碑

标签:
花蕊夫人宫词考证蜀史杂谈历史 |
分类: 人文 |
两个花蕊夫人,一种结局,两种口碑——蜀人蜀事杂谈22
李白曾有诗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由于有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一到分裂时期,这里就出现独立政权,五代十国时这里也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
有古代蜀中“四大才女”之说,她们分别是: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其中卓文君是司马相如之妻,凤求凰的故事流传古今;薛涛是随父入川的落魄女诗人,居浣花溪畔,成都东南望江公园即为纪念薛涛所建;黄峨是明朝成都状元杨慎之妻,工诗尤擅长散曲;花蕊夫人的诗以《宫词》最有名,一般指后蜀皇帝孟昶之妃所作。
然而,五代十国期间,蜀中被称为花蕊夫人者有两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之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花蕊夫人为小徐妃。徐氏姐妹皆受王建宠幸。其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后。史称此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淫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故花蕊夫人小徐妃口碑不好。
另一个花蕊夫人是后蜀二代皇帝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都江堰)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与花蕊夫人都颇有诗才,夫妻唱和传为佳话。孟昶与南唐后主李煜相似,后期只顾荒淫不理朝政,最后被赵宋所灭。宋朝大将王全斌领大军逼近成都,孟昶只得出城投降,花蕊夫人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十國春秋》卷五十載後蜀花蕊夫人列傳: 慧妃徐氏,青城人。幼有才色。父國璋納於後主,後主嬖之,拜貴妃, 別號花蕊夫人,又升號慧妃。嘗與後主登樓,以龍腦末涂白扇。扇墜地,為人所得。蜀人爭效其制,名曰「香雪扇」。 又後主與避暑摩訶池上,為作小詞以美之。詞曰:“冰肌玉骨清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國中爭為流傳。 徐氏長於詩詠,居恆仿王建(唐诗人,与白居易同时,非前蜀主王建)作宮詞百首,時人多稱許之。國亡入宋, 宋太祖召使陳詩,誦亡國之由。其詩有“十四萬人齊解甲,可無一個是男兒。”之句。
因此,后蜀花蕊夫人口碑好,古今颂扬的花蕊夫人,都是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电视剧中花蕊夫人也是后蜀花蕊夫人。蜀中四大才女中的花蕊夫人,无疑应该是孟昶的花蕊夫人。
但史称两个花蕊夫人都有诗才,到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人对《花蕊夫人宫词》的作者产生疑问,考证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是前蜀王建之花蕊夫人小徐妃,由此让蜀中四大才女之中的花蕊夫人是谁突生疑云。
后蜀灭亡,花蕊夫人宫词也失传。直到北宋熙宁年间,宰相王安石之弟王安国在蜀中所献书中发现花蕊夫人宫词,才奉皇命编撰成书。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宋朝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该诗集作者是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铁围山丛谈》记载:“及孟氏再有蜀,传至其子昶,则又有一花蕊夫人,作《宫词》者是也。”明人毛晋编撰《三家宫词》时,力主其说。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学者浦江清先生发表《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一文,考证出宫词作者应为前蜀皇帝王建之小徐妃。
据浦江清先生考证,《花蕊夫人宫词》中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日”之句,“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官家降诞日”就是皇帝生日。若《宫词》作者为孟昶之妃,则此官家非孟昶莫属,而孟昶的生日据所有史书均记载是在十一月,只有前蜀后主王衍的生日在七月十五;另外《宫词》所咏大多为前蜀宣华苑事物,因此,浦先生认为作者当为前蜀花蕊夫人所作。此文一出,几乎成了《花蕊夫人宫词》作者的定论,因为这浦先生是权威,是当时与朱自清其名的文史大家,何况其考证有理有据。
然而,持相反意见的人也不少,反对者认为,将《花蕊夫人宫词》归前蜀小徐妃有许多难以解释之处:1,徐氏姊妹游青城山等地留下的诗,都以第一人称写成,处处显示出其皇太后身份,而《宫词》皆以旁观者的第三人称,明显是伺奉皇帝嫔妃的身份;2,《宫词》中不少描写流露出天真无邪少女的心态,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而前花蕊夫人当时已徐娘半老,贵为太后,写出那样的诗不可信,3,从徐氏姐妹青城山等地游玩留下的诗看,其文采显然不如后蜀花蕊夫人,写不出《花蕊夫人宫词》中的作品…。
前蜀花蕊夫人两姊妹一起被选入宫为王建妃,号大小徐妃。据考,前蜀后主王衍之生母为小徐妃,其子王衍为王建幼子,按理不能立为太子。然而,大小徐妃仗着王建的宠爱,又用金钱买通当朝宰相张格,终于确立了王衍的太子地位。王衍即位之后,小徐妃贵为太后,“姿风月烟花之性,驾辎车骈于绿野,拥金翠于青山,倍役生灵,颇销经费。” 荒淫无度的王衍不理国事,经常与母亲、姨母游山玩水,最终吞下亡国的苦果。王衍继位七年,前蜀就被后唐所灭。在押往长安驿的途中,全族被戮。古人曾评价:“自古蜀亡未有如王氏祸之烈者也。”
明初学者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一书中说:“蜀主孟昶纳徐匡璋女,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喻其色。”这花蕊夫人聪慧贤淑,风情万种,不但貌比天仙,而且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她的诗风清丽婉转,且多咏叹宫中琐事,与唐诗人王建的《宫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她有百首诗流传于后世,这就是有名的《花蕊夫人宫词》。难怪周颐在《蕙冈词话》里说她才调冠时,非平常女子。相传后蜀君主孟昶少年风流,为寻找不到美女而闷闷不乐。后来,有一心腹太监在青城探访得一位美女。这位美女风姿绰约,淡施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获至宝,立即将其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马上为她修建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上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绚烂,近旁则花香沁人。因此,成都被后人冠以蓉城别名,芙蓉也成为如今成都市的市花。
然而由于孟昶整日游乐,不理朝政,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袭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攻破。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在所难免,与孟昶一同被押解进京。一路上颠簸跋涉,苦不堪言,花蕊夫人在一处驿站的墙上提词道:
写罢,她已是泣不成声,泪下如雨,惶惶间弃笔而去。到了汴京,宋太祖假意安抚孟昶,把他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宋太祖一见花蕊夫人,喜爱不已,便将她收入宋宫。7天后,孟昶无缘无故暴死于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了孟昶的画像,以示纪念。后来,花蕊夫人怀着对孟昶的刻骨怀念和别离之悲在宋太祖面前口占一绝:
这就是有名的《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传说宋太祖听了,非但不恼怒,反而击节称赏,连声赞道:“卿真可谓是锦心绣口了!”
还有一种说法:花蕊夫人至开封后为太祖所深宠,其弟赵光义以为女人必为亡国祸水,射杀之。此种版本为历代好些文人津津乐道,大肆渲染。
敢当着宋太祖的面吟出《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花蕊夫人以其秉性的高贵与矜持是不可能屈服于强力的。千古以来无数典例证明:文学与艺术,往往使男子变得孱弱而让女子刚烈。这就是后蜀花蕊夫人口碑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