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木门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2015-12-04 13:52:42)
标签: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战场木门会议会址上官婉儿悼太子文化 |
四川有两个木门寺,一个在资阳市的安岳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在广元市的旺苍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召开第一个重要军事会议的地方,其内木门军事会议会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旺苍木门寺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旺苍县木门镇,地处旺苍、南江、巴中、苍溪四县交界处。木门寺始建于南梁、重建于唐贞观年间,古时是利州(今广元)通往巴州的必经要道。三国时,蜀魏多次鏖战木门,木门寺北的“射颌坪”即蜀汉大将魏延乱箭射死张郃之地。
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木门寺所在的木门道,是米仓道上最为重要的路段,尤其是蜀魏相争的时期,一旦魏军穿越了木门道,便可迂回包抄蜀汉政权的川北军事重镇剑门关。东汉建兴年间,蜀汉大将魏延在木门道上鏖战曹魏大将张郃,留下众多的遗迹和传说。张郃是曹魏勇冠三军的大将,三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蜀军中无任何人能抵挡张郃。于是,诸葛亮苦心设计,一定要擒杀张郃,除掉这心腹大患。蜀汉建兴九年(公远231年),诸葛亮第五次兵出祁山无功而返,退兵途中被张郃穷追猛打。深知“骄兵必败”的诸葛亮就势派魏延、关兴轮番拦截张郃而又轮番诈败,使张郃骄兵更骄,从而将其诱入木门道中一段两边绝壁的峡谷里。当张郃发现中计为时已晚,山上木石齐下,阻断了归路,蜀军万箭齐发,将张郃射杀。对此,《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有精彩描述。
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爱情的见证
公元680年,唐太子李贤被其母武则天贬为庶人。682年,李贤被流放巴州,途经旺苍县木门镇,木门寺慷慨地接纳了这位落魄的太子。在这里,李贤同木门寺住持方丈一起在寺侧一石面上翻晒经书。李贤呼吸着深宫高墙中得不到的自由空气,内心的惆怅和郁闷,也就无所顾忌地倾泄而出。于是,一首表明自己心迹的七言绝句便脱口而出:“明允(李贤的字号)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
公元684年,唐代才女、太子妃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太子被害。在如血的残阳里,上官婉儿想到了当初两人在楼台阁榭间的絮絮私语,更想到了自己当年违心拟就的废黜李贤太子位的那份诏书……百感交集的她,摩挲着留下李贤足迹指痕的“晒经石”,题写了《由巴南赴静州》诗:“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唐时木门镇称静州),以怀念李贤,并命人修建亭子为“晒经石”遮风挡雨。
除上官婉儿怀念太子的诗外,这里也留下了无数墨客骚人的风雅之声。其中诗圣杜甫陪西川节度使严武、王侍御由阆中前往巴州途经木门道,写下了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睨携酒泛江》的长诗;诗仙李白在其好友郗昂谪任清化县尉时 (隋代至宋代木门镇为清化县治),题写了 《送郗昂谪巴州清化县》的送别诗。而对木门道荒僻难行最直接的描述,当数唐零陵王李明的长子李俊的 《过木门道》诗: “离去京门入剑门,巴中阆苑暮色深。西风骤护马前路,添得寒林鸦数声。”
红四方面军的“遵义会议”会址
1933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川军多次激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木门寺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召开第一个重要军事会议的地方。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召开了堪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遵义会议”的“木门军事会议。”2006年木门军事会议会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门会议后,红四方面军于七月扩编,以原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十一个师,部队迅速壮大。完成扩编任务之后,立即开展了三次进攻性战役,根据地也迅速扩大,发展成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至营山、达县,北至陕南的镇巴、宁强,木门寺总面积42000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的根据地,是当时全国的第二大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