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韵飘香,蜀戏传情
——看梅花川剧团演出
民俗四川博客
今年五六月在成都,实现了期盼已久的看梅花川剧团演出愿望。因为这梅花川剧团是成都民营川剧团的奇葩,太有诱惑力了:因演出场地先后垮台的正华川剧团和一心桥川剧团浴火重生,梅花香自苦寒来,倒掉两个民营剧团,却催生了一个更具影响的梅花川剧团;今非昔比,她一改原来剧场的破旧,进驻古色古香的天府古戏院演出,地处美食街——香香巷;她吸收了原一心桥川剧团、正华川剧团的一些演员,演员队伍更加精悍。因此这次回成都,便去探访这个奇特的梅花川剧团。
原来从川大去香香巷梅花川剧团很方便:从川大西大门乘76路车,直到望平街站下,斜对门就是颇具川西建筑特色的香香巷——川西民俗美食乐府。穿过那些香风味,近美食街尽头,就有指引:上天府古戏院看戏请上二楼。
一走进剧场,我对这剧场的设施惊呆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民营剧团演出场地!说其古色古香毫不夸张,那可以容纳200多近三百人的剧场,座椅竟然比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悦来茶园小剧场还漂亮,坐起来还舒适。剧场座椅分两层,没有楼厢胜有楼厢,完全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古式剧场建筑。在那里看到原正华川剧团和一心桥川剧团的一些当家演员,如陈家新、洪志勉、胡雪梅、张菊花等,据说演员连团长胡雪梅一起只有十一人,连乐队不过二十人。买15元一张入场券,还带一杯茶,还不时有人来给观众掺茶水。他们每天演出,周末两天还请省市川剧院的名角参演,常座位爆满!


我在那里看了好几场演出,除周末有特邀名演员演出折子戏外,还看了平日演出的折子戏和大幕戏,感觉他们演出的水平高,技艺精湛,不少剧十分感人。如草根明星秋菊参演的《踏伞》、特邀陈新科演出的《秋胡闹家》等。平时没有特邀演员也不乏精彩,比如他们演出的大幕戏,显然是所谓的条纲戏,大多唱词由演员临场发挥,仍然演得有声有色;有时也演折子戏,由于都是经典,很受欢迎,比如陈家新与张菊花演出的《鸳鸯剑》,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鸳鸯剑》是《红楼梦》中的故事,描写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悲剧。这一折川剧高腔,把尤三姐执鸳鸯剑自刭前的心情用高腔演绎得感人至深,充分展示了川剧高腔的魅力。我觉得这是川剧高腔演绎红楼故事最成功的一折戏。我曾经听过陈智林演唱的“红楼吟”,总觉得怪怪的,没有红楼故事的情调,或许是没有故事情节衬托的原因吧。于是在感动之余,我摄下一个张菊花演唱的片段,供川剧爱好者欣赏。
我曾怀疑梅花川剧团15元的票价能否支撑日常的演出费用,果然不久就传出因承担不起每月两万多元的租场费用,梅花川剧团将停止演出的消息。然而,这次演出场地危机没有重演,有关政府部门出面解决了这一问题,票价也由原来的15元涨到20元。有政府出面扶持,民营川剧就有了生路。不久前另一民营川剧团“百家班”又碰上同样问题,也由相关部门出面解决了场地问题,而且该剧团还一分为二,在春熙坊开了分店;前几天从网络得知,另一个民营川剧——三花川剧团诞生了。看来,有政府部门扶持,民营川剧团就跨不了,振兴川剧就不是一句空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