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豪赵熙二三事

(2013-10-30 21:33:39)
标签:

四川蒲松龄

川剧情探

大诗人

大书法家

杂谈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首,世称“晚清第一词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光绪十八年(25岁)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转官监察御史。因看透清朝腐败,于清末归隐故里。

             一,四川的“蒲松龄”

   小学时的课外阅读几乎都是连环画,或曰小人书。那时对三国、水浒的故事还不大懂,最喜欢的莫过《聊斋志异》和《西游记》的故事。尤其是聊斋故事,不像乡里流传那些可怕的鬼故事,聊斋中那些美丽、善良的狐狸精和女鬼们让人特别喜欢。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听介绍莫言讲故事也宗师他的老乡蒲松龄,于是特别去买了一本有代表性的《生死疲劳》,看后觉得莫言的小说果然特别。那些成年旧事被他这么一写,就显得兴趣盎然了。

其实鬼也好、狐狸精也好,不过是通过他们的口说出作者的话,或曰“借口传言”,因此那些故事中,鬼也是人,人也是鬼,人鬼难分。好人、被人同情的弱者,死后变成鬼也不可怕,还美丽可爱。传统戏剧,尤其是川剧中,有一系列经典的鬼戏,其女主角都是美丽的鬼。如《情探》、《活捉王魁》中的焦桂英,《放裴》中的李慧娘,《石怀玉惊梦》胡丽娘,《活捉三郎》中的阎惜娇等,所谓“活捉”系列的鬼戏,都有青衣或花旦来表演,其行头也十分华丽,都是美丽可爱的形象,颇似蒲松龄笔下那些美丽善良的女鬼。我想,这些川剧的作者,就是四川的蒲松龄。而其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晚晴第一词人、川剧《情探》的作者、被称为诗豪的赵熙。

     据说一九二0年五十三岁的赵熙应朋友之请,去自贡一盐商家观看木偶戏“活捉王魁”。赵熙觉得该剧中焦桂英凶相毕滩,无稍温柔敦厚之致,遂作《情探》川剧一折,一改女鬼形象,焦桂英鬼魂成为美丽、善良的年轻姑娘。该剧由川剧三庆会名彾康芷林、周慕莲演出,轰动川剧界。赵熙的《情探》词句优美,格调高雅,描尽女儿之失志钟情,婉转动人,询为戏剧中绝妙好词。时人赞叹其文辞优美堪称“句句是诗”,唐振常说:“(此剧)融典雅与通俗于一体,难怪四川人人会唱,人人爱唱。” 下面摘一段唱词,可见赵熙的文笔美:

   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间和露立窗台,到晓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泪洒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

   许多现代文豪看了《情探》都赞不绝口,深深佩服川剧的唱词文学性很高。汪曾祺一听到“月明如水浸楼台”一句,就感叹道,这不是任何其它地方戏剧能写得出来了,唯有川剧这样文学水平很高的地方戏才能有这样精美的唱词。《情探》之后,赵熙继作《誓别》、《听休》及《其到》 三折,合为《 焚香记》 全场。所惜后三折与另写之《渔父辞剑》、《除三害》 等剧本,皆已失传,寻觅无处。

   赵熙的《情探》可谓开川剧鬼戏的先河,将那些受迫害致死的青年女鬼描写成美丽可爱的形象。如今川剧的所谓“活捉系列”还在发展,如重庆川剧院新排的《活捉李甲》等,也受到戏迷们热捧。所以笔者认为,四川也有个“蒲松龄”,其代表人物就是赵熙。

              二,诗词大家

   笔者说赵熙是四川的蒲松龄,只是从他创作的川剧人物形象而言。戏剧创作并非赵熙的主要文学成就。赵熙是诗词大家、书法家。

赵熙一生勤学,读书不倦。家有藏书数千卷,多精心评点,今成都草堂藏有赵评点杜诗四部。其文章骈散俱精,以散文为多,尚存有成都草堂、峨眉山、乐山乌龙诸寺碑文。赵诗学古最精,运用最活,兼擅古体与律、绝,尤精五律。赵熙博学多才,抱负远大,却无法在当世施展,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曾五去夔巫,一登嵩山,一游西湖,五游峨眉,共宜“为诗载蜀山蜀水之青碧而出也。”一生作诗3000余首。郭沫若自称是赵熙学生,解放初郭沫若自任部分印费,在上海倡印《香宋诗前集》上下册,录诗1300余首。四川又出版《香宋诗钞》,录诗500首。《香宋词》313首,则于民国7年(1918)即刻版印行。人谓“香宋词人,禀过人之资,运灵奇之笔,刻画山水,备极隽妙,追踪白石,而生新过之”,可谓知言。

梁启超、郭沫若、朱德、吴玉章都曾是赵熙的学生。梁启超对老师的古典文学修养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说:“仆为文浅薄庞杂,吾师得毋呵其为野狐禅。”有一次,梁启超的几首诗在文人中传看,众人皆诧异,几日不见,他的诗竟有如此精进之境,后来见到梁启超诗原稿,始见赵熙“点窜者过半”。梁启超和康有为曾支持袁世凯,赵熙曾远渡日本劝说梁启超不要支持袁世凯那样卑鄙之人。虽然当时梁启超没有听老师的话,过后袁世凯原形毕露,才觉得老师说得对。梁启超有诗道“昔君东入海,劝我慎衽趾,戒我坐垂堂,历历语在耳。”

一九一八年五十—岁的赵熙应四川省长杨庶堪之聘,主纂《四川通志》,在成都会见朱德,并作诗相赠,诗中写到:

只有人心能救世,西南半壁赖扶持。

读书巳过五千卷,一剑能当百万师。

   朱德常给赵熙寄去相片信件投贽,自称“门生朱德”,以表尊敬。

1926年,刘伯承慕赵熙之名,在泸县拜会赵熙,并求赵之墨宝。赵熙识刘帅之才而集联相赠,其下联曰:“天下英雄唯使君。”

          三,大书法家

    赵熙书法是集古之大成,于宋元之前的书法大家几乎都有涉及,且每学一家都能融合变化,来去自如,写出自家新意,千年书坛唯见此人而已。余中英在赵熙书法序中写道:“先生书法,初出于颜赵,中年以后端庄劲重,上追唐贤,不规于一家者,盖由学问性情使然。”近人陈兼与称其“书法最工,初为帖学,近小欧阳,后泛涉汉魏诸碑,于北魏之张猛龙,尤有入处。故所作峻整栗密,而又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陈兼与还说:“先生书札特精且勤,友朋有书必覆。或简短数行,或连篇累牍。文字高古,有六朝人风格。而小行草笔精墨良,疏落有致,每令人爱不释手,得之者珍如拱璧。简札散布人间颇多,有以学问商榷诗词酬唱者,即素未识面,亦未尝不予裁答。”这些都是真实中肯的评价。 赵熙学一家成一家,食古能化,化能融合,任取一家都已自成一体,然赵熙并不满足于此,一生都在学习不同的风格,丰富着自己的书法,使自己的书法最终达到了秀逸朴厚、变化多端的艺术境界。

   赵熙的墨宝在蜀中到处可见,最大气磅礴的莫过成都市人民公园内四川保路同志运动纪念碑上的题词:1913年,成都市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新建一石碑以纪念保路运动中殉难的烈士。碑身四面嵌有长条青石,四面都刻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字样,由当时四川书法家张夔阶(东)、颜楷(西)、吴之英(南)、赵熙(北)分别用楷、草、行、隶4种字体书写,每个字大小约有1平方米。

    赵熙的字自成一格,人称赵熙体,人们都以得到赵熙的字为荣。如今四川荣县西街241号,是当年赵熙出售书画的地方。以大洋计,对联一副10元,条幅8元,屏幅每堂20元,折扇书画每柄10元。赵熙的母亲未曾想到,她做官的儿子在当官时两袖清风,却在归隐故里后以书画为赵家赚到不菲资产。据说仁寿军阀董长安为得到赵熙题字,派一副官执29军军长田颂尧介绍信拜求,但赵熙却不为权贵而作。那位副官在荣县呆了半年之久,几经通融说清方完成任务,费金大洋两千元。

    (下两幅字帖均来自网上,特致谢!)诗豪赵熙二三事

诗豪赵熙二三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