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爱叫对方为龟儿(子)。外地人误以为是骂人的话,还引经据典说:“龟儿子也有龟公的儿子的意思,而龟公则是指古时候在妓院里打杂,给妓女嫖客端茶送水的男子,通常还兼着打手的行当。在古时候他们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比天下最卑贱的职业还要卑贱,属于贱民,不准读书识字,不准务农做工,不准经商行贾。”因此“龟儿子”是“恶毒的骂人话”。
其实这是以外地风俗对成都人的误解。‘龟儿(子)’,可以说是成都人的口头禅,几乎可以说是对第二人称的代名词,并没有骂人的意思。比如成都儿歌:“龙门阵,龙门阵,城隍老爷得了病。喊你龟儿(子)去捡药,你龟儿还在这里听龙门阵。”成都人平时与熟人打招呼,常听到:“你龟儿这几天那里去了,咋个一直没有看到你呢?”对方笑着回答道:“这几天到重庆出差了,搞忘给你龟儿打招呼了。对不起哈!”显然,这不是骂人。如果要考究起来,称“龟儿”或“龟儿子”,不仅不是骂人,还有尊敬、祝福的意思:
由于成都城墙形状与乌龟相似,加上那些奇幻不经的传说,成都从两千多年前便有了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别称——龟城。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就说“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后来的《类林杂说》卷十四也说“秦遣张仪收蜀,仪至蜀,筑成都,屡筑屡坏,仪患之。忽有大龟行于野,其迹周围数十里。仪使役夫以龟所行围就筑之,遂不坏。城既成,龟辄死,仪使人藏龟所遗壳于武库后”。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成都西门登张仪楼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龟书成城锦水滨,金牛路辟复通秦”。
据民间传说,这神龟原在成都东门大桥的河底,因张仪修城失败,才浮出水面仙灵指示修城范围。事后并没有死,而是重新回到东门大桥河底,用其神力托住成都大地。成都人由于对神龟的尊敬,市井之间开始传言这里的人都是神龟的子孙,统称龟儿子,寓意长寿,祈福,保佑等迹象的意思。
此外,成都人喜欢乌龟,有不少关于乌龟的谚语和歇后语:
乌龟背上贴广告——牌子硬
歇后语。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歇后语。
乌龟吃亮火虫——肚皮头明白
歇后语。
乌龟吃煤炭——黑尽了心/黑心王八
歇后语 , 进的谐音尽。
乌龟打屁——冲壳子
歇后语,喻指说谎,或聊天
乌龟翻门坎——该栽/迟早要栽
歇后语,喻要倒霉、要失败。
乌龟偷西瓜——滚的滚来爬的爬
歇后语。
乌龟遭牛蹅一脚——心子把把都痛木了
歇后语,蹅,音cā ,踩的意思。把把,指柄、把手,这里指心柄。
乌龟有肉在肚皮头
谚语,形容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