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小吃:珍珠圆子与三大炮

标签:
成都名小吃珍珠圆子的故事三大炮特色甜食美食 |
分类: 美食 |
川菜不仅是麻辣,要讲究不同味道的搭配。一桌川菜,都要搭配一些甜食,这些甜食有顾客欢迎后,便单独销售成为名小吃。成都甜食特别有名的,如赖汤圆、珍珠圆子、三大炮、糖油果子、三合泥等,不仅受四川人喜爱,也受国内外游客青睐。这些名甜食,产自民间,原料普通易得,价格低廉,但制作精良。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如珍珠圆子和三大炮:
1910年前,灌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荣乐园”饭店有个叫张合荣的白案厨师,心灵手巧,擅于创新。川菜宴席惯例,在上过两三样正菜之后,要上一两样甜食,以调剂食客口味。张合荣觉得要来一点有新意的甜食,便将汤圆做得很大,上面裹上一层泡胀的糯米粒,然后上蒸笼蒸熟。食客看端上一盘比汤圆大两三倍的蒸汤圆,上面粘满一颗颗雪白发亮的饭粒,顶端还嵌一枚鲜红的樱桃。一经品尝,香甜滋润,令人叫绝。但当时只能在宴席上品尝到,一般消费者很难一睹芳容。
时间一久,就有人向张合荣建议:你这蒸汤圆如果单独经营,必定大有前途。张合荣反复分析饮食业行情,决心破釜沉舟到省城去闯天下。于是他变卖了家产,携家眷到成都,在会府(今成都市忠烈祠)租了一门面,经营蒸汤圆和八宝稀饭。老成都的会府西街本是古玩商店集中之地,经营古玩、古玉、古字画和珍珠、玛瑙、宝石、翡翠。古玩商们见新开的甜食店经营的小吃,与成都的“赖汤圆”、“龙抄手”、“钟水饺”等售卖的名小吃大有不同,一尝果然别有风味,就成了店上的常客。当时张合荣的蒸汤圆还没有名号,古玩商们见那大汤圆上面粘的粒粒糯米饭晶莹闪光,犹如珍珠;那樱桃鲜艳红润,恰似红宝石。大家一合计,便送给他一个雅号:“珍珠圆子”。
“珍珠圆子”招牌一经挂起,不到几天便门庭若市,每天售卖达到3000个之多,成为异军突起的名小吃。张合荣的生意并没有止步不前。他把日积月累赚来的钱都投放在改善店堂装修和餐具的更新上,把店堂装修得十分雅洁,所用餐具全部换成江西景德镇瓷器和福州出产的黑漆筷子,给人以舒适高雅的感觉,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解放后,张合荣将“珍珠圆子”交给他的儿子张光礼经营。1956年公司合营后,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与“永祥甜食店”合并,仍挂招牌“珍珠圆子”。从此,便以“珍珠圆子”、“八宝稀饭”、“叶儿粑”(有甜有咸)三大甜食珍品出名,虽几经迁移店址,慕名光顾者仍络绎不绝。 “珍珠圆子”在成都市举办的1990年地方名特色小吃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被市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
前不久网上介绍北京名小吃“驴打滚”,竟考证出这道小吃源于东汉初年的名将冯武。其实这驴打滚就是糯米团裹上一层黄豆粉而已,与成都名小吃“ 三大炮”颇相似,却没有“三大炮”那样讲究,也没有“三大炮”好吃、好看。说起这三大炮,其做法、吃法都十分有趣。
三大炮在小吃王国里是最有声色的了,属表演型美食。每年传统的青羊宫(如今的文化公园)花会,各种小吃与春花争香比美,热闹非凡。此时,也正是“三大炮”大显身手之时。越是人多的地方,它越有竞争力。因为它除了能调动人们的嗅觉外,还可以调动人们的听觉。首先,制作者那种气氛,就可吸引一群食客,特别是青少年顾客。
在一张木板上,摆着12个铜盘,分排成行。木板下面放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面装着煮好,又用木槌舂茸的糯米饭(糍粑)。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断地从锅里扯出一把糍粑,分摘成三坨,有节奏地打抖出去。糍粑从木板中弹跳而过,跃入放于木板上方的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发出“碰、碰、碰”三响,如炮声然。然后从簸箕内把糍粑团每三个拣为一盘,浇上红糖,撒上芝麻,即为“三大炮”名小吃了。难怪被称为“世界公民”的李秀缓女士,看了三大炮的制作表演后,说道:“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成都竟然有这样具有生命力的小吃!真是让人大开眼界”!1990年经成都市政府组织评定,授予三大炮“成都市名小吃”称号。
关于是谁发明了三大炮已不可考。这种源自民间的美食,各有特色。糍粑(糯米团)是软的,要像皮球一样从木板弹跳到竹簸内,必须用巧劲,否则就会变成糯米粑巴(贴)在木板上了。笔者以前曾在成都花会上看到过一次三大炮制作表演,大师傅甩出的糯米团,不仅要从木板上跳到竹簸中,还要裹上黄豆、芝麻面后,跳到摆好的铜盘中,实在是一种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