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剧《槐花几时开》有感
标签:
剧评川剧民歌文化 |
很久没有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看到川剧了,在网上得知前不久该频道播出了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很激动。可惜离开成都到法国一段时间了,要看到川剧只有借助网络。于是立即在网上搜索,感谢网友上传了该视频,能让我一口气将之看完,觉得这是很不错的一出现代川剧:
《槐花几时开》的曲调采自宜宾地区一种被称作“神歌”的山歌歌腔。几经演变,这些山歌内容已完全脱离婚葬、祝寿、敬神的束缚,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词句、腔调来反映农民生活和思想感情:
郎在外面学鸟叫,姐在屋内把手招。
娘问女儿做啥子,纺完棉花伸懒腰。
送郎送到墙外头,眼泪汪汪往外流。
幺妹问我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
人们在看戏中欣赏这动人的歌曲时,觉得是一种久违了的民俗音乐享受,同时也会反问:为何许多年了,诺大一个四川,没有出现一首像《槐花几时开》这样的好民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四川民歌在全国是颇有影响的,如《槐花几时开》,《康定晴歌》,《黄扬扁担》,《我的家乡在四川》,《好久没到这方来》等,曾多麽流行。尤其是歌剧《江姐》,将四川民俗音乐推向了一个新高峰。这部戏中反复出现《槐花几时开》这首民歌,不得不让人提出这个问题:如今为何没有流行的四川新民歌?
对于传统戏剧,人们习惯看古装戏,对现代剧不大喜欢。以前看一现代川剧,有观众简言评议为:方言话剧加唱。其意不言而喻,不像正宗的川剧。笔者觉得,《槐花几时开》应该算好看好听的川剧,在川剧如何演绎现代题材上作了很好的尝试。该剧的成功首先在于音乐和唱腔设计上。将四川具代表性的老民歌有机地融入全剧,便给人一种亲切感;唱词,唱腔既有传统川剧韵味,也好听动听。尤其是成都观众久违的孙梅花主演,给该剧增彩不少。据悉峨眉电影制片场已开机将此剧拍摄为川剧电影,并由四大梅花联合演绎这个故事,算是抓住了广大观众喜欢看川剧明星演出的心。笔者相信,有孙涌波,孙普协,王玉梅,刘宜四大梅花联合演出,电影《槐花几时开》会更加出彩。
但笔者认为,该剧要成为川剧精品,还有待加工。首先,唱腔设计中没有必要始终是高腔,加入弹戏的基础上,如再多融如一些昆腔,胡琴及灯戏元素,或许更好听;此外,不必硬加入川剧绝技,让人觉得生硬,不如增加主人公的唱段。一个有影响的戏,应该有一两段动听,感人的唱段,并能在群众中传唱,才能成为久演不衰的精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