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方言词语集萃5,d

(2012-06-15 14:18:22)
标签:

方言词语汇编

谚语

歇后语

典故

文化

分类: 民俗

    本篇经修订后恢复 ,希关注四川方言的博友补正。

 

                           da

 dá, 【动】音义一般与普通话相同,但四川话中有不少用‘打’的词汇却是普通话中没有的。下面列了一些四川方言中以打字开头的常用词汇。

    【打望】dáwǎng 指那种偷偷摸摸在街上看美女的行为。其扩展意义是:对社会现象有目的地、广泛的观察,如报刊栏目“城市打望”。

 【打锤】dácuì,打架。

 打伙dáhó,共同,共有。如:这些东西是我们两个打伙的。如四川儿歌:你是你,我是我,

     猫儿不跟狗打伙。

 打整dázhéng,收拾、对付、整治。

 打发dáfà 嫁的意思。如:“我要打发了女儿,再说娶媳妇的事。”

 打挤dájí 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挤开人或物,人或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打总dázóng,表‘合起来’的意思。如“我打总算了一下,担怕(恐怕)要亏几百块钱。

 打总称dázóngceng,介绍对象的意思。

 打滚龙dágúnlòng 四处流落、混生活。滚龙:地痞、流浪汉。如:“好多年没有看到潘驼背儿了,不晓得他到哪里去打滚龙了。”

 打上咐dásǎngfǔ 托付,嘱咐d的意思。

 打比方dábífāng,作比喻。如:你还不懂嗦?打个比方来说吧

 打标枪dábiāoqiāng,指拉肚子像拉水一样往外喷射,一般痢疾、拉肚子。常与屙秋痢连用:如:屙秋痢打标枪,把他人都整变形了。

 打翻天印dáfāntiānyǐn,翻脸不认人、翻脸无情。

 打平伙dápìnghó,凑钱或食物合伙吃饭,颇似如今的AA制。

 打瓜dáguā,将卖剩下的东西全部廉价卖掉或买下。

 打屁虫dápìcòng,一种昆虫,又称枇杷虫,似萤火虫,但无荧光。秋天大雾时常聚在卵石下。乡下小孩常捉来在温水中‘放屁’后,炒来吃;指爱打屁的人。

 【打锅盔】dágōkuī,四川人称烧饼为锅盔。因为做锅盔时擀面杖要常敲打桌面,将“做”称之为“打”再形象不过了。

 【打迷头儿】dámǐtèr,即扎猛子,无任何潜水器件时的短暂潜水。四川儿歌:老师老师,钻到茅斯。打个迷头儿,摸个螺蛳。茅斯:厕所

 【打漂漂儿】dápiāopīer原意是用瓦片在水上打水漂的游戏。由于瓦片在水上漂浮几下后就会沉入水底,四川人用其来比喻完全落空的意思。如:我十几万投到股市,完全打了漂漂儿。

【打丧伙】dásānghó,近年四川人办丧事时都要搭吊唁棚,亲戚朋友前来吊唁死者时,聚在一起摆龙门阵、打麻将,吃盒饭,无论是否认识都可参与,称之为打丧伙。

【打旋旋儿】dáxuǎnxuēr围绕一定目标飞行。如:那个老鹰在天上打旋旋儿,肯定是看准一只鸡了。四川方言歌曲有:你是天上的丁丁猫儿(蜻蜓),我是地上的推屎爬儿(屎壳郎);你在天上打旋旋儿,我在地上撵趟趟儿….

【打干豁嗐】dágānhōhǎi,豁嗐:呵欠。本意为无缘由打阿欠,四川人用之比喻‘空想’、‘妄想’,犹如癞格宝(赖蛤嫫)想吃天鹅肉。例:你想追那朵校花?你根本莫眼(没希望),还在这里打啥干豁嗨?!

【打波儿】dábēr,即 接吻。四川方言诗:月儿挂在树颠颠儿(树梢)上,我和妹儿坐在河边边儿上,微风吹在头发尖尖儿上。我说:妹儿,我们打个波儿嘛!妹儿问:啥子叫打波儿哦?我说:这个都不懂。打波儿,就是亲嘴唦。妹儿说:不干,不干,羞死人了!

【打假叉】dájiácā,比喻说假话、骗人,与假打义同。源自传统剧《目连救母》:目莲之母被冤入地府,遭受各种酷刑。其中有一种叫“打叉”,即用钢叉掷向目莲之母。打叉本是戏剧中用的杂技技巧。但为避免危险,改用假叉或用魔术手段,谓之“打假叉”。

【打哇哇】dáwāwā,喻无主见,人云亦云的态度。如:我要求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却顺口打哇哇。

【打掟子】dádǐngzí,四川人称拳头为掟子,有一种叫识圈儿的游戏,北方人称之为“剪刀石头布”,有猜结果的意思。川人用此比喻猜、估谙。例:我们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厉害得很,他每年对高考题打掟子,至少有80%打对;

【打牙祭】dáyàjǐ,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面,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给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打冒诈】dámǎozǎ,其义近欺诈,但属中性词。一般是并不清楚对方情况,揣测其意,以恐吓、引诱、要挟等手段让对方说出真相。如:我没有干过那事,不怕你打冒诈。

 【打扑鼾】dápùhǎn,即打呼噜、打鼾。

 【打布壳儿】dábǔkuèr用浆糊将旧布片粘在一起、凉干,做成所谓布壳儿的过程。布壳儿用来用来做鞋底,增强鞋底的强度和耐磨性。。

 【打洘洘儿】dákāokēr,洘洘儿,一种长条形纸牌。打洘洘儿即玩这种纸牌;洘洘儿,发音kăoker,四川人称用麦子、玉米等面粉煮的粥为洘洘儿。打洘洘儿即煮粥。

【打哈哈儿】dáhāhēr,哈哈儿,笑声。打哈哈儿,即笑出声来。

【打猜猜儿】dácāicēr,即打谜语,猜谜。

【打面面儿】dámiǎnmiēr即磨成粉,如将中药材碾成粉状,称为“打成面面儿”。

【打体育】dátíyò,称从事体育工作。

打个掉dágǒtiào,换一个方向,转而喻换一个方向思维。谚语如:要得好,打个掉。

打启发dáqífà,揩油、占便宜、占好处。原指旧时军队对百姓的劫掠:1911年12月8日,赵尔丰策划兵变,其秘密联络暗号为“启发”,气候乱军到处抢掠,这就是有名的“大启发”。

打吊线dádiǎoxián,盯梢。如:走路要往后看,谨防有人打吊线。

打春是好天,强似活神仙 农谚。打春,立春。

打得败仗好,大家把滩跑;打得胜仗好,大家有饭舀 四川军阀混战时,无论谁输赢,老百姓都得想法过日子。

打狗不倒,反被狗咬  谚语,咬,音gnáo。即做事要彻底,要痛打落水狗之意。

打鼓谢灶,各师各教  谚语,与【打锣卖糖,各有一行】意思相近。

打了梅香,丑了姑娘  谚语,梅香,指川剧中的丫头。如《拷红》、《翠香记》中,打骂丫头都揭出小姐的丑事。

打架望人拖,官司望人和  谚语。

打雷立秋,干断河沟  农谚。

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  谚语,类似的有【打人莫打脸,吃饭不夺碗】。

打是心痛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  谚语,与【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当狗待】义同。

打铁看火色,种田赶季节  农谚。

打麻将不扫底——当相公 歇后语。

打渔船起火——枉然 歇后语。网谐音网,燃谐音然。

打麻子眼dámàzíyán  指黄昏,天快黑时。

大不海海dǎbùhāihāi很随和、什麽都不介意的样子;也指自视清高,看不起周围人的样子。

大不太太dǎbùtāitāi  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周围人的样子;也指做事不认真,粗枝大叶的样子。

大不歪歪dǎbùwāiwāi   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周围人的样子。

大甩甩dǎsuáisuái粗枝大叶,也指自以为了不起。

大跨跨dǎkuákuá  指自大、瞧不起周围的人的样子。

大家吃,大家香,一个人吃了打标枪  谚语,吃独食不好。打标枪:拉肚子像水一样喷射出来,泛指患拉肚子、痢疾病。

大把戏离不得罢单,小把戏离不得扇扇  谚语,指玩魔术都有它的道具,以障人视觉。把细:戏法、魔术;罢单,床单;扇扇:扇子。

大哥不说二哥,大家都差不多  谚语,喻你我都一样,不必彼此论长短。

大家省一口,喂根老母狗  谚语,一根:一只、一条。

大懒使小懒,使得翻白眼  谚语,懒人在一起,犹如三个和尚无水吃。

大路不平旁人铲,道理不平受人遣  谚语,喻事情好坏自有公论。

大人饿了阴倒,小人饿了紧倒吵  谚语,阴倒,忍耐不说出来;紧,或紧倒:老是、总是;小人:小孩。

大瓦房,空腔腔;茅草屋,嘎嘎香  谚语,与徒有其表、名不副实。喻不要只讲就表面的东西,要讲究实效。嘎嘎:肉,多用作儿语。

大雪小雪,烧锅不息  谚语,指大雪、小雪的季节白天时间短。烧锅:煮饭。息,音xiè

大雨有三孱,长起眼睛看 谚语,指下大雨总有三场。孱,场的意思。

大花脸的胡子——假的  歇后语。胡,音fù

大门口挂粪挡档儿——臭名在外  歇后语。粪挡档儿,粪勺。

大门口挂扫把——臊脸  歇后语。扫的谐音臊。

搭白dàbè,插话,搭话。

搭火dàhó,生火。如搭火做饭。

搭手dàsóu,帮忙。本指乘客上船时,船家用篙搭个扶手相助,引申为帮忙。

搭带头dàdǎitòu,原指卖肉要搭配,如买瘦肉搭肥肉、买后腿肉搭槽头肉(猪颈部肉),搭配的东西叫带头。后转义随母改嫁而入别家的子女,上海人呼为“拖油瓶”,四川则蔑称为“猪耳朵搭带头”。

搭到dàdáo副词,“顺便、顺带”的意思。如“我到街上去逛一下,搭到去看一下老张。”

 

              dai

逮猫儿dáimēr,一种游戏:一个人蒙住眼去抓‘猫儿’,其余参与玩耍的人(称‘猫儿’)尽量躲开。如果抓住谁,此人便充当‘逮猫儿’的人。因此又叫‘瞎子逮猫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俗称找小姐、嫖妓为‘逮猫儿’。

带胁dǎixìe,连累。如:个人做事个人当,不要带胁大家!

带过dǎigó,顺便提到。如:重点要给大家讲清楚,那些筛边打网的事(不重要的事),顺便带过就是了。

带头dǎitòu 买肉时的搭配物,如买瘦肉搭肥肉。也喻指妇女再嫁时带到夫家的小孩。

待诏dàizǎo,理发师。清初强行剃头,剃头匠都挂有一个皇上的“待诏”,表明奉旨剃头,后来就将理发师称为待诏。

戴起草帽打波儿——隔一帽子远 歇后语。与俗话说‘隔帽子坡远’义同,喻相隔远,彼此没有关系。打波儿,亲嘴。

戴起草帽打阳尘——莫望  歇后语,喻没有希望。以前用柴禾作燃料,屋里房顶上聚有烟尘,称之为‘阳尘’。在过年前要打阳尘,即戴上草帽,用长把扫帚扫除阳尘。扫除时不能往上望,否则灰尘会掉到眼里。

 

                     dan

担担儿dǎndēr,挑担。如以前成都卖豆花儿的总是挑一个担担儿沿街叫卖。

担怕dānpǎ,恐怕。如:“你现在不好好复习,担怕期末考试要吃鸭蛋(得零分)哦!

胆大成龙变虎,胆小变抱鸡母  谚语,类似的有:

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个抱鸡母  谚语。歌剧《江姐》中杨二嫂唱词中就有此谚语。

胆大飘洋过海,胆小阴沟翻船 谚语。

单身汉儿,像神仙,大病来了喊皇天 谚语。喊皇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意。

单身汉儿,银钱多,娶了婆娘烧不起锅  谚语,指娶妻花钱多,单身汉那点钱不够用。烧不起锅,吃不起饭。

单另dānlìng,表示‘单独’、‘另外’之意。如“你不去算了,我单另找个人去。”

【耽搁】dānɡǒ  表示放置、耽误。

淡跨跨dǎnkuákuá 指味道很淡。

淡劈劈dǎnpiápiá,味道很淡,或盐味不够。

淡瓦瓦dǎnwáwá 形容食物味道太淡。

胆巴dánbā 即卤水、盐卤。

蛋蛋dǎndān  指小男孩的睾丸。

 

                     dang

挡档儿dāngdēr,农民施农家肥用的工具:一长把上固定一圆形木容器。

当门dāngmèn,面前、外面。

【当倒】dāngdáo 介词,相当于“当着”,如“当倒嘻嘻哈哈,背到唧唧喳喳。”又如“我们当倒把事情抖伸抖(说清楚),免得光沟子(屁股)坐田坎——犯夹疑(谐疑)。”

当倒嘻嘻哈,背倒叽叽喳  谚语,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或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当面锣好打,背面鼓难敲  谚语,指摆在桌面上的事好办,隐藏的矛盾不好处理。

挡风板板作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 歇后语。

当了衣裳买酒喝——顾嘴不顾身 歇后语。类似的有:卖了衣裳卖酒喝、阴沟头的鸭子。

当球腾dǎngqiùtèng,不起作用。如:你出的主意当球腾,还不如不说。

                    dao

刀刀儿dāodēr,口语、儿语,即刀。如川剧《八郎回营》中唱词:拿起刀刀儿摆阵图。

刀刀儿客dāodērkè,土匪。

叨人tāorèn,骂人。

刀头dāotòu,作祭品用的整块半熟猪肉。以前难得吃一次肉,吃肉时要祭神、祭祖,将煮熟或半熟的猪肉先切近正方形的一块,拿去祭祖、祭神,称刀头,隆重时还有整只鸡做祭品。如川剧《打神》中唱词:“初一十五打牙祭,哪个见了你的刀头鸡。”打牙祭:吃肉。

刀钝怪石头,人穷怪屋基  谚语,石头:磨刀石。这里讽喻做事不成只怪客观原因的人。

刀钝石上磨,人笨向人学】或【刀钝石上磨,人笨莫奈何】谚语。学,音xiò.

倒欠dǎoqiǎn,指甲根周围长的皮刺,又称倒欠皮

倒欠虽小,痛人无厌  谚语,不可忽视小问题。

倒拐dáoguái,拐弯。如:抵拢倒拐,即走到底拐弯。

倒桩dǎozuāng,死亡。

倒灶dǎozǎo,倒霉、倒闭。常用语为‘背时倒灶’。

倒拐子dǎoguáizí,手肘。

倒拐子朝外头弯——吃里扒外 歇后语。

倒转dǎozuán,反过来。

【倒桩】dáozuāng 即死亡。如戏剧舞台上的倒硬桩。

到住dǎozú,表极端、很、受不住之意。如:今天是三九天,出去一趟,把我冷到住了。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谚语,指事情依情况、环境而定。

道道儿dǎodēr,道士的俗称。

道道儿的发髻——挽紧了的 歇后语,指关系密切。

                     de

    nē,音如呢。如:我的,发音为:ngónē 。

dè 语气词,用于陈述句末,表动作或活动在进行,或肯定所述事实。如“饭热倒锅头

  得。”;用于祈使句或感叹句末,强调语气,如“不怕得,我们给你扎起!”

得嘛dèmà 语气词,用于陈述句末加重语气,或引起听者注意。如“都九点种了的嘛,你还不起床嗦?!”

 

                     deng

déng 介词,“让”的意思。如“等他龟儿子闹,看他能闹出个啥子名堂。”

蹬打dēngdá 活动,对付,应付。如:“这么多事情,我有点蹬打不开。”

灯儿啊噹dērádàng,表故意做对。灯儿、噹,象声词。如:你少给我两个灯儿啊噹的,谨防老子弄你。

灯不明,要人拨;人不明要说  谚语。以前用油灯,需不时拨去灯花,灯才亮。

灯影儿不会走,有人提线线  谚语,指有人幕后操纵。灯影儿,即皮影;线线,即线。

灯盏油足光线好,土头肥多产量高  农谚。头:里面。

灯草打圈圈儿——莫扯 歇后语,不要争论的意思。

灯草烧灰——莫谈 歇后语,没炭的谐音。

灯草无油——枉费心 歇后语,芯的谐音心。

灯盏头无油——火烧心 歇后语,芯的谐音心。

灯影儿抠背——牛皮子肇痒 歇后语,喻磨皮擦痒。

灯影儿作揖——下毒手 歇后语,独谐音毒。

灯笼壳壳做枕头——乘不起 歇后语。

等(一)吓儿dénghēr,等一会儿。如:你等一吓儿再来我就做好了。

等(一)哈哈儿dénghaher,等一会儿。如:你等一哈哈儿,我梳一下头就走。

                    di

的确dìqiò,与普通话发音不同,义同。

滴滴儿dīdiēr,一点点、很少。口语常与嘎嘎儿连用,加重语气,仍表示很少、极少。如:只有滴滴儿嘎嘎儿。也有人写成‘丁丁儿’,但读音一样。

抵事dísǐ 顶事儿、管用、顶用的意思。

底底dídí 物件的最下部分,底细,根据,把握。

地老鼠dǐlǎosú,又称地拱子、地滚子,即鼹鼠。

地虱婆dǐsèpò    鼠妇,一种藏在松沙土中的软体昆虫。

地转转儿dǐzuǎnzuēr,即陀螺;也指身体矮胖的人。

地瓜儿dǐguēr,即豆薯。藤本植物,叶略呈圆形,块根像红薯,色白,可生吃,脆而多汁。

 

地头的青头儿萝卜——上清下不清 歇后语;或上亲下不亲。四川话青、清、亲同音。

弟娃儿dǐwèr,即弟弟。儿化音,娃儿拼读。如:金鸡一叫吵四邻,女儿开声惊动人。惊动弟娃儿早读书,惊动妹儿绣花忙。

弟兄不和,交友无益;不孝父母,敬神无益 谚语,指在家兄弟和睦、孝敬父母是首要的。

抵门杠做牙签——插不上嘴  歇后语。

                    dian

癫子diānzí 即疯子。

颠转diānzuúan,反而、反倒之意。如“说多了颠转得罪人,少说几句算了。”、“为好不讨   好,颠转被狗咬。”

   颠东diāndōng 即糊涂,如老颠东。

电棒diǎnbǎng,手电筒。

电棒点烟——不然或其实不然 歇后语,燃的谐音然。

电灯儿点火——不然,或其实不然 歇后语,燃的谐音然

电线杆子上梆鸡毛——好大的胆子 歇后语掸子的谐音胆子。鸡毛掸子即用鸡毛绑在竹棍上,用来扫室内灰尘的。

电线杆杆起火——骚棒 歇后语,四川话中骚与烧同音。骚棒,指好色的男人。

垫背diǎnběi,指自己做事,别人得到好处,如升官、得奖等。如:“活路是大家干的,得奖是当官的,大家都是他垫背的。

点大蜡diándǎlà,结婚。结婚时要点大蜡拜堂,故以点大蜡喻结婚。

点水diánshuí告密、出卖。如:不怕当面干仗,就怕内奸点水。

                    diao

吊膀子diǎobángzí,说追女娃子或追女性,意为“求爱”,稍微暗示手段不够正当者,故有调情的意思。

吊甩甩diǎosuáisuái 不正经、吊儿郎当的意思。

吊儿郎当,输得精光  谚语,指吊儿郎当的人干什么事都不成。

吊死鬼搽粉——死要脸,或死要面子 歇后语。

掉到灰头的豆腐——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 歇后语,喻很棘手。头:里面。

掉到井头的秤砣——扶不起 歇后语,浮的谐音扶。

掉到油缸头的耗子——油头滑脑 歇后语。

钓鱼要等,捞鱼要狠  谚语,钓鱼经之一。

钓鱼上虾,趁早搬家  谚语,钓鱼经之一。

                    ding

 

【掟子】 dǐnzí 拳头。例:你捏起掟子想打架嗦?

         打掟子:考试前猜题。                  

丁丁猫儿dīng dīngmēr,蜻蜓。如儿歌:丁丁猫儿,红爪爪儿。嫁幺姑儿,娶嫂嫂儿。

丁丁猫儿咬尾巴儿——吃自己  歇后语。咬,音gnaoá

丁丁猫儿飞得高,明天是火烧  农谚。火烧,指火烧云。

丁丁猫儿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农谚。

丁丁猫儿变的——除了眼睛没得脸  歇后语。

丁丁猫儿点水——东一下,西一下 歇后语。下,音hǎ.

丁丁猫儿跟倒檐老鼠撵——瞎熬夜、干熬夜 歇后语。檐老鼠:蝙蝠。

丁丁猫儿想吃红樱桃——眼睛都望绿了 歇后语。樱桃,音ngēntào;绿音nù。喻惊恐不知所措,或迫切希望得到某物或做某事。

【钉锤儿】dīngcuèr,敲击工具,绝对不能说“锤子”,因为四川话中的锤子指男性生殖器。

叮叮糖】dīngdīngtàng 麦芽糖制成的糖食,因卖者敲打铁块发出‘叮叮’声招揽生意而得名。

叮狗虫的屁眼儿——委员  歇后语,尾的谐音委;园的谐音员)。

顶起碓窝耍狮子——费力不好看、累死不讨好 歇后语。

顶起碓窝跳加官——累死不讨好、费力不讨好 歇后语。

订错一门亲,传坏九代根  谚语。

                    diu

丢翻dīufān,打到在地,打死。如:别看他提虚劲,我几坨子(拳头)就把他丢翻了。

丢意子dīuyǐzí,飞媚眼、抛媚眼。川剧旦角表演程式之一。

                   dong

【东支西支】指胡乱支使人。

【东扯西扯】dōngcéxīcé 即东拉西扯。

dòng,,把东西放入液体中又迅速取出来。如:只要把它在水里挏一下就算淬火了。

东方发白,整迄擦黑 谚语,从早干到晚。迄,音qì,义‘到’;擦黑:黄昏,天快黑。

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  谚语。东方出彩虹是晴天;西方出彩虹要下雨;南方、北方出彩虹落大雨。

东挑西选,选了个漏灯盏 谚语。灯盏:油灯具。

东大街找茅斯——胀慌了 歇后语。东大街:成都商业街名;茅斯:厕所。喻事到临头才着急。

冬月挖金,腊月挖银,正二月挖的等于零  农谚,指冬腊月间挖地(翻地)收成好,过了年才挖地没有意义。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太医开药方  谚语。太医:医生。

冬瓜命——越老越霉 歇后语。

冬瓜皮做衣领——霉登了项  歇后语:项音hǎng ,或霉了一圈(转)。

冬瓜皮做帽子——霉透了顶 歇后语。

冬天的莲花白——越老越抱得越紧 歇后语。

冻疤儿dǒngbēr 即冻疮。

 

                 dou

 dǒu 头碰头地接起,特指棍状物断了接起。例:锄头脱了,快把它斗起;也有修复的意思,如:你有本事把那玩具撤散,就该有本事把它斗起。

【斗硬】dǒugněn,表严格按照规定、应承、条件执行。如:既然你答应了,我们就要斗硬哦!

【斗嘴劲】又叫‘板嘴劲’。成都的“街娃儿”(自称有炫耀味道,称人就带贬义)善于“都嘴劲”,你有来言,我有答语;不假思索,配套成龙:

“啥子?”——“衩子两边开,你走毛房我走街。”

“没关系”——“没川戏,看木肘肘子儿(木偶戏)!”,进而是“没川戏,看电影儿!”

“挨球!”——“抬油,东大街!”进而则报以“你挨球!你吃鸡官儿(ɡūr)蘸酱油。”

“日你先人!”——“吃纤藤,屙篾片儿屎。”

抖宝tóubáo搞笑、逗乐、出洋相。

抖儿宝tērbáo,指爱搞笑、逗乐、出洋相的人。

【抖怂】tóusòng 指下作。

 

都想梳个光光头,几根癞毛儿不争气  谚语,指想做挣面子的事,但本钱不济。癞毛儿,指癞子头上稀拉拉的毛;也指小儿头发少。

豆腐多了一包水,艄公多了打烂船  谚语,指当头儿的多了要坏事。

点豆一把灰,豆角起堆堆  农谚,点豆时施加草木灰对多长豆角有利。

豆花儿吃不胖,全靠吃个烫  谚语,吃豆花儿要乘热吃。

豆瓣儿拌海椒——辣上加辣 歇后语。豆瓣儿:辣椒酱,如郫县豆瓣儿。

豆腐房掉磨子——莫得推的了 歇后语,喻推脱不了。

dōu, 指植物根,如疙蔸。俗话:男人二十嫩悠悠,女子十八老疙蔸。

dōu, 也指竹编容器,如锣篼、箢篼。

蹬: dēn,用脚蹬开。例:小娃儿睡觉爱蹬铺盖(被子)。

                    du

嘟嘟 dūdū 用于形容词后,表一种状态。如胖嘟嘟。

独独dùdù,表示‘唯独’、‘单单’之意。如“找了十几个医生看病,独独吃了这个医生的病才见松。

dú 量词,多用于建筑物,如:一堵墙、一堵窗子、一堵玻璃。

【肚脐眼儿】dǔjīyán,肚脐。

肚脐眼儿打屁——妖气 歇后语,腰谐音幺。

肚脐眼儿说话——妖言 歇后语,腰谐音幺。

肚皮头撑船——内行 歇后语,航谐音行。头:里面,下同。

肚皮头点灯——心头亮绍 歇后语,亮绍:明亮。

肚皮头装盐巴——寒心 歇后语,咸谐音寒。四川话中寒、咸同音。盐巴:食盐。

赌博赌博,家屋戳脱  谚语,指赌博败家。家屋:家产;戳脱:搞掉,败尽。

                     dui

对红心duǐhòngxīn,克星、对手。

对倒duǐdáo 介词,“朝着、对着”的意思。如“牛肉吃不到对倒鼓发气,你有啥本事?!”

对倒棺材扯谎——哄死人 歇后语,扯谎:说谎;哄,欺骗。

对倒镜子瘪嘴儿——自己看不起自己 歇后语,瘪,音biá.瘪嘴儿,看不起人的神态。

对倒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 歇后语,揖,音yè

                       duan

断根duǎngēn,根治、彻底治愈的意思。

断纤duānqiān,断开、中断。如:“你不断纤地说,也不管别人听没有听,”

端公duāngōng,男巫。谚语如:恶人自有恶人收,恶鬼怕的蛮端公;跟倒好人学好人,跟倒端公学跳神。歇后语如:端公打令牌——吓鬼;端公打屁——自臭坛门。四川人讽刺端公、道士作法,仿其咒语的顺口溜:“吃不拢耸,猫儿钻灶焢。太上老君,打烂水桶。”

端端duānduān 副词,“一直、正好、恰好”的意思,如“顺倒这条街端端走,走到底倒右拐就行了。”“他天天都在屋头,端端今天出去了。”

端公吹牛角,道士吹海螺  谚语,指各有各的门道。

端公打令牌——吓鬼 歇后语。

端公跟鬼打架——病人遭殃 歇后语。

端了婆婆的碗,要受婆婆管  谚语:喻受雇于人,就得服人管。

端了哪家碗,服哪家管  谚语:喻受雇于人,就得服人管。

短拙短拙duáncòduáncò 形容物件短的样子。也说成“短拙拙”。

短杵杵duáncúcú 很短的样子。如:“这跟棍棍儿短杵杵的,长度不够。”

dēn量词,用于块状物,如:一墩豆腐、一墩肉;用语叠放在一起的块状物,如:一墩纸、一墩钱、一墩书;用于房子,如一墩房子,一墩楼。

墩笃dēndù 壮实的意思。如:“这个小伙子好墩笃哦,适合去打足球。”

墩子dēnzí 餐馆用来宰肉的厚菜板。切肉、宰肉的人称为墩子匠。

                 duo

躲蟾酥dósànsū,传说端午节时,人们要取蟾酥制药,故蟾蜍均要逃难,躲避取蟾酥。由此转喻躲避。如:你跑到哪里去躲蟾酥去了?害得我们到处找你都找不到。 

dò,用棍棒或指头戳。如:“你咋个像癞格宝(蟾蜍)一样,挆一下,跳一下哦!”又如儿歌:“方脑壳,棒棒挆。挆烂了,我有药(音yò)”。

【挆背脊骨】dòběijìgò,喻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如:当倒不说,背后挆别人的背脊骨。.

亸神dòsèn  指不务正业的游民、二流子。

夺客dòkè 指挑拨离间、说坏话让事情办不成的人。如俗语有“三个说客,当不了一个夺客”。

dō 程度副词,相当于怪、挺,如:“听他 说得多巴适!”

dō 语气词,用于陈述句末表未来进行的活动,如“不要慌,等我把衣服穿巴适哆。”

多栽花,少栽刺,留点人情好办事  谚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