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史纪要 7,司马相如成为古代文人的偶像

(2011-07-20 11:38:06)
标签:

汉赋大家

文采风流

政治抱负

隐者风范

杂谈

文化

分类: 人文

   司马相如是从四川走出的第一个大文豪。太史公作《史记》,在文人中单独立传的,唯有司马相如。即使像屈原这样的大诗人,也与人合传为《屈原贾生列传》,篇幅只有《司马相如列传》的三分之一。被尊为圣人的孔丘,虽破例为《孔子世家》,其篇幅也不如前者,《司马相如列传》篇幅在万字以上,并将司马相如的名赋收入其中。

古来文人均称颂司马相如,连近代大文豪鲁迅,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古今文人为何如此赞赏司马相如呢?笔者认为司马相如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气质和精神,他的行为人生是文人们梦寐以求的,可以说古来文人无人能出其右。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是学术著作流芳百世;自视清高又想做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浪漫而美满的婚姻,常有志同道合、能夫唱妇和的美人相伴;还能看破红尘,影遁山林。对一般文人而言,几乎没有人能实现这些自相矛盾的幻想。但司马相如做到了。

首先,司马相如作为汉赋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流芳千古。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 约公元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

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司马相如。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以訾(钱财)为郎,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景帝不好辞赋,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于是司马相如以病辞官,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后来回成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为学术辞官,在文人中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有千古传颂的浪漫而美满婚姻。
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成为贫寒文人秀士,在临邛却被卓文君看中,成就千古绝唱的“凤求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笔者不在此处赘述。据《西京杂记》记载:后来“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司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有人称(如冯梦龙的《情史》)相如因贪文君美色,便死于消渴病。换句话说,即与文君纵欲而加重糖尿病。其实古人对糖尿病认识不够,不知不能如正常人那样过性生活。司马相如62岁去世,在古代也算长寿。相如死后,文君著诔文,流传于当世。
第三,被朝廷招去当官。
司马相如没有通过科举(那时也没有科举),或投靠某权臣而得官,而是由于自己文才远播被朝廷请去当官的。这很适合自视清高的文人口味。
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即位。刘彻有一次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自己不能和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是蜀人,便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刘彻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都更华美壮丽。此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声威,又对最高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司马相如进京后为此被刘彻封为郎。  
第四,司马相如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为钦差,去纠正唐蒙的错误,还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他在那儿发布了一张《谕巴蜀檄》的公告,并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司马相如出使完毕,回京向汉武帝汇报。唐蒙已掠取并开通了夜郎,趁机要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征发巴、蜀、广汉的士卒,参加筑路的有数万人。修路二年,没有修成,士卒多死亡,耗费的钱财要用亿来计算。蜀地民众和汉朝当权者多有反对者。这时,邛、笮 (zuo,昨)、冉、駹(mang,忙)等部落的君长听说南夷已与汉朝交往,得到很多赏赐,因而多半都想做汉朝的臣仆,希望比照南夷的待遇,请求汉朝委任他们以官职。皇上向相如询问此事,相如说:“邛(qiong,琼)笮(zuo,昨)、冉、駹(mang,忙)等都离蜀很近,道路容易开通。秦朝时就已设置郡县,到汉朝建国时才废除。如今真要重新开通,设置为郡县,其价值超过南夷。”皇上以为相如说得对,就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司马相如也实现了当初“乘驷马而归”的豪言。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属官都到郊界上迎接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原来看不起他的岳父卓王孙、临邛诸位父老都凭借关系来到相如门下,献上牛和酒,与相如畅叙欢乐之情。卓王孙喟然感叹,自以为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的时间太晚,便把一份丰厚的财物给了文君,使与儿子所分均等。司马相如就便平定了西南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扩大,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zāng,脏)柯,以此为边界,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笮。相如还京报告皇上,皇上特别高兴。他的一篇《难蜀父老》以解答问题的形式,阐明了和少数民族相处的道理,其文苍劲优美,说理透彻,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
 第五,不留恋官场,因病辞官著书
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太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由于身患糖尿病,常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相如已因病去官,家住茂陵。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武帝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卓文君,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惊异其书。
上述五点,可以说囊括了古代文人的所有梦想,唯有司马相如全都实现。一千多年后四川又出了一个文豪杨慎,其妻黄峨是个才女,夫妻二人诗词唱和颇多,被古今文人赞为难得的夫唱妻和的夫妻诗人。杨慎著作对后世的影响也不亚于司马相如。但杨慎政治上不得志,著作颇丰而不得施展其政治抱负,因此杨慎的命运不如司马相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