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杨贵妃身世
如今古名人故里之争颇为热闹:李白故里之争、曹操故里之争、赵云故里之争,甚至施耐庵、兰陵笑笑生小说中大淫棍西门庆的所谓故里,也有两省三地来争。目前《杨贵妃秘史》热播,给杨贵妃籍贯(故里)又添迷雾:电视剧用戏说手法,将杨贵妃之母说成宫廷舞女,其父为著名宫廷乐师,二人私下成婚,生下杨玉环,于是杨贵妃成为了陕西长安人,似乎太离谱了。与此,蜀山怪客也来凑个热闹。
一,故里谜团
下面一段话是笔者从网上文章摘录的,据说是经过严格考证。读者可以仔细阅读,发现其中矛盾颇多,所谓杨妃籍贯仍迷雾一团: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小字玉环,道号太真,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祖籍陕西华阴。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
从上段文字可知,杨贵妃籍贯(故里)有五个说法:陕西华阴、山西蒲州、河南弘农、广西容州和四川导江。
山西说的依据是:《蒲州府志》卷三.古迹.杨贵妃村条记载:“杨妃村在雷首山独头坡。唐贵妃杨氏,本弘农人,其父玄琰,家于蒲州之独头村,贵妃生其间。其入宫后,因号其村为贵妃村今独头坡正唐时村也。”而据多数记载,杨家是‘徙居蒲州’,说明杨家曾在那里住过,并非出身地,不能说是故居;
河南说依据是,杨贵妃的父亲杨玄琰曾任职弘农。但杨玄琰任弘农郡公是在唐中宗之前,即公元735年之前。若杨玉环生于河南,到开元22年嫁给寿王瑁时,至少有30岁。事实上杨玉环入寿王府为十六岁,故河南说也不成立;
广西容州说,根据是《全唐文》许子真所写《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碑记中称:“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容州杨冲,即今容县十里乡杨外村。许子真在唐天宝年间任四门助教,与贵妃是同时代的人物,熟悉她的身世,他所写的碑记,据称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但杨妃出生在那里,其父杨玄琰在哪里?如何又到杨玄璬家?疑点颇多。
二,‘四川导江’说最可信
宋朝著名史学家乐史撰有《太平寰宇记》,是历史地理名著,他所著《杨太真外传》中云:
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常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池在导江县前。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家,开元22年11月,归于寿邸。
《杨太真外传》的说法在《旧唐书,杨贵妃传》中得到印证。四川《灌县志》(古青城县、导江县在灌县内,灌县即今都江堰市)的记载更为翔实:
玄琰为蜀州司户参军,生妃于蜀导江县,有落妃池,妃幼常坠之。…杨妃池,在治东二十里,即古落妃池。
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先贤积庆碑》记载:“妃祖志谦,为青城令,则妃之居导江无疑。(杨妃池)亦名玉环池,水清多鱼,俗以为滋茂池水。”
导江县在元代废除,但如今县衙旧址仍有遗迹可寻。落妃池在导江城址西数里的迎祥寺内,殿已毁,唯落妃池犹存。明嘉靖时陈节的,《迎祥寺碑》文曰:
妃父玄琰,为蜀州司户,妃生于蜀,误坠其中,因名。后一高阜,乃妃梳洗楼遗址。一寺两院,左曰金祥,右曰银祥,后合名为迎祥。
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杨慎游都江堰、青城山路过杨妃池。曾写有《玉环池》诗一首,咏叹此事,诗曰:
妃子池连玉女房,温柔元近白云乡。
光涵色界三千里,润接华清第一汤。
沃雪已消骊岭火,凝脂应华马嵬香。
不知见月行宫夜,曾梦芳魂此水旁。
由上可知,杨贵妃生于蜀导江县无疑。贵妃出身地在古导江县衙西迎祥寺附近,在如今的都江堰市聚源镇,即512大地震时都江堰受重灾之地。在贵妃故里之争中,都江堰可谓调子最低的。但也于今年三月,在都江堰市聚源镇迎祥村贵妃池畔,建起贵妃池纪念碑,并举办了落成仪式,标志着“千年古镇”聚源镇打造“贵妃故里”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三,杨贵妃喜食的荔枝来自哪里?
然而,有人对杨贵妃嗜好荔枝,认为只有在两广地区才有可能养成她幼年的这一习惯。这一话题,都是从杜牧那首有名的诗而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关于快马传荔枝一事,从古到今质疑的很多,近代国学大师陈寅珞考证后认为纯属杜牧的艺术想象。但更多的人相信确有其事,但决非从广东、福建快马送来,因当时没有飞机,最快是加急公文传递。按古时加急公文传送时间:
从广东发出的加急公文,需要大约9天到达长安;
从福建发出的加急公文,需要大约10天到达长安;
从重庆发出的加急公文,需要大约4天到达长安。
即使传递荔枝比加急公文快一倍,送到长安已坏了。因此有不少专家考证出,当时快递传送的荔枝,产于四川合江、涪陵(现属重庆)、泸州一带,在今天的合江和涪陵,还有两条古道可作为历史的见证。
据称,杨玉环嗜食荔枝,朝廷遂在四川涪陵建优质荔枝园,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取道达州(今四川达县),从陕西西乡快马入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进呈贵妃的荔枝犹新鲜如初。
因此,说荔枝非得从广东、福建传送,杨贵妃嗜荔枝不可能在蜀中养成是可笑的。
四,杨贵妃在日本有后裔?
《唐书后妃传》里说,后来长安收复以后,唐玄宗从四川回返,发现杨妃墓中没有其遗体,只有香囊在。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说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所以,杨贵妃不曾死的传说,在当时即已有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曾发表《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质疑》和《从王温洋讲到杨贵妃的墓》等文章,提出杨贵妃未被缢死,尔后寓居日本的观点。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出现于电视,自称是中国杨贵妃的后裔,而且还展视古代文件作佐证;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日本历史学家邦光史郎在《日本史趣事集》中肯定地说:“杨贵妃最后葬在日本久津的二尊院”。日本传说:杨贵妃于安史之乱第三年(公元757年),与其兄杨国忠的儿媳徐氏、孙子杨欢一行乘船在日本山口登陆。当时的日本女天皇孝谦发现后,以国宾礼仪将她接到京城。后来,她又协助天皇平息了官廷内部的政变。孝谦天皇十分感动,认杨贵妃为御妹,并下诏京都、奈良等地为其塑像,建造华贵的宫殿。
从来有关美人的话题就多,何况如此一个古四大美女之一,又有如此多的传奇故事?为旅游故争的地方多不足怪。蜀山怪客也相信,韩国的‘专家’会考证出杨贵妃的故里在韩国,他们在这方面的能耐是举世闻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