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难敌《群英会》
(2009-06-08 15:19:35)
标签:
京剧赤壁群英会杂谈 |
分类: 戏剧 |
看京剧《赤壁》,必然想到电影《赤壁》。果然在剧中看到小乔和周瑜的精彩场面。笔者觉得新派京剧《赤壁》中最出彩的是小乔,最动听的是李胜素的一段唱。那场决定孙刘联合抗曹,定计破曹的戏,充分展示了周瑜和小乔的风采。李胜素和李宏图搭档应该最能展示二人的风采,其表演可谓炉火纯青。李胜素在剧中比以往任何角色都更娇艳动人,而李宏图的小生扮相和表演可算京剧小生中最风流倜傥,潇洒自如(以往看京剧小生,总觉得其扮相和唱腔有点怪,远不及越剧、川剧等地方戏的小生)。从这一点讲,纯男人戏的《群英会》与之无法比拟。
《赤壁》最别出心裁的一幕应该是‘泛舟借箭’。这出戏将传统的草船借箭中的鲁肃换成周瑜,孔明和周瑜二人风度翩翩的饮酒抚琴,笑对曹操,展示孙刘联盟团结抗曹,可谓编导匠心独具,算是对《三国演义》和‘群英会’的有力颠覆。作为弱者的孙、刘,只有团结一致,抗击曹军才会取得胜利。若总是显示周瑜的小心眼和神化诸葛亮,是违背历史的。笔者为这一改叫绝!
《赤壁》中于魁智主演的诸葛亮却相对失色,其唱腔没有一段特别动听。最后让诸葛亮来总结赤壁之战,来一段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纯属画蛇添足。其唱词和唱腔设计并无特色,甚至觉得可笑。还不如听一段《借东风》,当年马连良的‘借东风’也去掉了神话,一句‘我算定甲子东风必降’,说明诸葛亮装神弄鬼全是糊弄周郎,并有对战争残酷的感叹。这唱段比结尾那段唱好多了。
一个大幕戏,一定要有一些唱段出彩。《群英会》中的‘借东风’就是这样一段百听不厌的名段,马连良先生将之演绎到了顶峰。而新上演的《群英会》中,著名老生朱强可谓深得马派真传,这段唱在该剧中赢得掌声和喝彩最多。《赤壁》将这段删去,可谓一大失误,也让于魁智在剧中无法展才!这也是新排大幕戏的最大弱点。但愿以后的各剧种花大力气搞新戏时,能有一两折精品和一两段能流传的名唱段。
苏轼在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功绩作了充分肯定。周郎才智表现在哪些地方,《三国志》中没有详细记载。但从《三国演义》和京剧《群英会》所描绘,蒋干盗书,苦肉计等是展示其才能的重头戏。《赤壁》将这些情节删掉,只留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来展示诸葛智慧是不恰当的。而后面破敌的战争场面,只出现吴军战斗,而无关张赵,也与孙刘联盟抗曹违背。从这些方面看,笔者更喜欢《群英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