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民俗四川
民俗四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839
  • 关注人气:9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织女支矶石诗话

(2009-04-01 14:06:28)
标签:

严君平

李白

岑参

曹学佺

文化

杂谈

  笔者很喜欢李白的 《送友人入蜀 》,曾请人书写此诗赠外国友人: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是天宝二年( 743 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其中“笼秦栈”与“绕蜀城”相对,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近景,相互映衬,好一幅壮丽的蜀道山水画!诗尾抒发感慨,点出题旨。李白意味深长地告诫朋友: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严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卖卜的典故,婉转地提醒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

   严遵,字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蜀郡成都市人。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因势导之以善”,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日得百钱足自养,即闭门读《老子》。精老庄之学,终身不仕,著有《老子注》和《道德真经指归》书十万余言。

   成都人民公园后的君平街,即是为纪念严君平而命名的街道。两千多年来,这条街名未改。关于君平卖卜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蜀中广记·严遵传》中说:汉张骞出使大夏(现阿富汗北部),历尽艰辛,走到河的尽头。回来时船上载了块大石头,送给严君平看。严君平观察很久后说:“去年八月,客星侵犯牛郎星、织女星,难道会是这块石头吗?它是天上织女的支矶石啊!”张骞惊奇地说:“我顺着河源走到尽头,见到一个女子在织锦,一个男的在役牛。我问他们的地名叫啥,女的说这里不是人间,你怎么会来呢?你把这块石头带回去,问西蜀严君平,他会告诉你到了什么地方。所以我带了石头回来请教你。”严君平说:“去年我看到客星侵入牛郎、织女星座,心里很奇怪。原来那正是你到达天上星座的日子,你已经到达了日月之旁了。”这是一则很美的神话传说,天上人间融为一体。这一神话故事,与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基本相同,只不过不是张骞,而是不知名的“有人”而已。

   唐诗人岑参的《严君平卜肆》诗曰: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织女支矶石诗话

  此诗表明在唐代有关支矶石的故事流传很广。诗人问支矶石还在人间否,表明岑参并没有到成都观赏过支矶石。支矶石一直存在于成都支矶石街。支矶石是一块褐色的巨石,高2,12米,宽0,8米,底大头尖,似梭子状。明代诗人曹学佺咏支矶石诗曰:

      一片支矶石,传来牛女津。客槎何所处,卜肆已生尘。

      较似昆池古,长从汉月新。每逢秋夕里,吟眺倍相亲。

   此诗也说明支矶石远在汉代就有了,而且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天河。因此发出“每逢秋夕里,吟眺倍相亲”的感叹。表明古代人们到支矶石街观赏支矶石,以表思念亲人之情。

  成都支矶石街已按特色文化街区改建一新,原陈列在街口的支矶石已移放到文化公园内妥善保存与展览。文化公园位于青羊区百花潭公园附近,支矶石被安置在园内一个小山顶上,并有玻璃罩保护。同时又用水泥做了一件与原石一模一样的仿制品,把它仍然放置在支矶石街原处。因而在现今支矶石街和文化公园两处都能看到支矶石了。原有唐人模刻的支矶石篆文三字仍很清晰。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它当然不是天上织女垫织机的天石,也不是天上坠落的陨石,而是西蜀原始部族或奴隶时代,人们为纪念祖先或祭祀需要的特定场合树立的大石头。这类大石,被学界通称为“大石遗迹”。支矶石就是在三四千年后仍能见到的“大石遗迹”之一,也是在这漫长历史中遗留下的一个远古纪念物。

   支矶石街与宽窄巷子、锦里、文殊坊同为成都市古文化的见证。博友们来成都游览,切莫失机去这些地方看看哟。

    织女支矶石诗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