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印象.刘三姐>到奥运会开幕式

(2008-08-14 23:33:08)
标签:

张艺谋

色彩

传统文化

音乐

杂谈

    看奥运会开幕式,除了美的享受外,还受了一场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笔者前几日曾以 "壮丽的画卷展示出伟大的中华文明" 为题,赋诗一首赞美之。从美学角度讲,张艺谋对色彩的应用可谓达到极致,真可谓色彩应用大师。于此,笔者回想起去年看张导的<印象.刘三姐>,曾有相同的感觉。当时曾写过一篇文章,现摘录于下:
    看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境歌舞剧<印象.刘三姐>,感到内心的震撼.这是以前看张艺谋的电影从来没有过的.
   雨后的阳朔,空气特别清馨.夜色笼罩的阳朔山水显得格外神秘.巨大的演出场地前,座无虚席.人们在期盼张导会给自己带来何等壮观的印象:景灯逐渐打开,一叶扁舟从远处缓缓驶来,刘三姐甜蜜清脆的歌声在山水间荡漾.刘三姐印象的开幕就获得满堂彩!
  接着灯光切换,一列头戴竹笠,挑着鱼鸥的渔夫直奔江水.在金色的光辉下,渔民们忙碌地撒网,驱赶鱼鸥,将渔民的作业演绎得颇具诗情画意!
   突然,山水犹如被夕阳染红.宽阔的江面上出现一道道的红幔,此起彼伏,如滚滚江水,如滔滔海浪.红色,是权利与富贵的象征,是张艺谋最擅长的色彩,它为<红高粱>,<菊豆》增彩,而这场山水写意中运用到了顶峰!最初不少人还偷偷拍照或摄影(按规定是不许的),我们和周围的老外也不例外,但这时人们被这景色惊呆了,只顾鼓掌,顾不得偷拍了。
   情景转换为兰色印象,水面上出现了一个半圆的月舟,一个身批蝉翼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一群少女像一列天鹅,在兰色的辉光中舞向月舟。这时,响起轻慢的英语歌声:“I want fly...”
   最后的银色印象则是另一种境界:通体闪烁银光的少女蜿蜒从远方舞来,仿佛飞来的天外来客...
   我们终于被张艺谋折服了。如果看张艺谋早期的电影,给人的印象是像《老井》中端着大土碗,蹲在地上扒饭的农民;看后来的武侠大片,觉得张艺谋像画儿童连环画的画师;看《印象.刘三姐》,张艺谋的印象成为舞台艺术片的真正大导演,是色彩应用的大师。这才是张艺谋的本色,是他艺术的回归。其实张艺谋并不懂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是观众对他的电影指责的根本原因。在《印象.刘三姐》中,张艺谋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掩盖了他不会讲故事的弱点。但在音乐处理上,笔者认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种表现桂林山水风情的歌舞剧,揉入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是否合适?尤其那段西洋风格的英语歌,感觉像卡在喉中的鱼刺,跟美丽的民族风格画面格格不入。
   奥运会开幕式给人的印象,与<印象.刘三姐>相同。美中不足的是音乐,主题歌选择令人失望,击缶的场面的确值得商榷。可见,音乐的确是张艺谋的软肋。不过,奥运会开幕式比<印象.刘三姐>大进了一步,充分发挥了张艺谋的特长,尤其是画卷的设计颇具匠心,场次间绚丽的焰火更增添了视觉美。可以说<印象.刘三姐>为张艺谋练好了手笔,在奥运会开幕式导演上更加运用自如。不足的是音乐的软肋仍如以往,不能不说是一遗憾。昨日写了篇短文:"从张艺谋的软肋说起",观点也是开幕式的美中不足是音乐,不知为何被管理员删掉。为此今天多说几句,以免误会鄙人对张大导演不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碗花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