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典故杂谈7.舍生取义与盗亦有道 ,兼谈电影《投名状》

(2007-12-20 12:42:23)
标签:

人文/历史

孟子

庄子

道义

分类: 影视
 

 

    7.舍生取义与盗亦有道,兼谈电影《投名状》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壮士豪杰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梦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如群星般在历史的天穹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终于血洒秦宫,慷慨就义;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留于后世的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作了最好的诠释。“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

 

   《世说新语》“德行”篇中有一则“舍生取义”故事,却与“盗亦有道”联系在一起:荀巨伯从远道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来攻打这座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不必顾我,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坏“义”而求活命,哪里是我的行为呢?”胡人闯进来后问巨伯:“大军一到,整个城市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胆敢独自留下?”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贼人相互叹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却闯进入了有义之国土!”于是撤军,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以保全。

    巨伯的舍生取义感动了胡人,被称为胡人的盗亦尊重巨伯这样有义气之人,难道真的“盗亦有道”吗?

 

    盗亦有道出自《庄子·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盗跖回答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准则。做大盗怎能没有准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明;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气;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慧;分赃均匀,就是仁爱。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可见盗亦有道,亦有义。巨伯之义感动了盗,是盗之道成就了巨伯之义。

 

   陈可辛的电影《投名状》将“盗亦有道”作了另一种诠释:影片中的赵二虎(刘德华饰)是个率性而为、光明磊落的山寨大王,在乱世中沦为强盗,但为人盗亦有道,深得人心。太平天国起义期间,赵二虎的山村却被清军洗劫,伤亡惨重,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兄弟陷入绝境,不计较个人得失,还将首领地位拱手让给庞青云(李连杰饰),尊为大哥,由大哥带领他们投效清廷。没想到,自大哥出现之后,莲生(徐静蕾饰)的心也暗暗投进他怀里。赵二虎的贴身随从石锦彪加入了太平天国。在清军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庞青云活捉了石锦彪。虽然赵二虎为石锦彪苦苦求情,但李连杰仍旧当着刘德华的面斩杀了石锦彪,兄弟两人在争吵中牵扯出庞青云与莲生之间的私情,于是两人正式反目。在争斗中,庞青云斩杀了赵二虎。性情耿直的三弟姜武阳(金城武饰)在最后一刻刺杀了大哥庞青云,随后被朝廷处斩,三兄弟最终以悲剧的结局告终。

 

   该电影中,遵循盗亦有道的赵二虎并没有成为显赫的大盗,而是糊里糊涂地丟了命;庞青云是个典型的善于投机专营的政客、野心家,他没有“义气”,也不遵循盗亦有道的准则,是造成赵二虎悲剧的直接原因。像这样不按任何规则出牌,只顾自己前程的人,是最可怕的。在上面讲的故事中,如果胡人也像庞青云一样,不管你荀巨伯如何义薄云天,照杀无误,他的义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幸好庞青云最后被姜武阳刺杀,不讲道义的人没有好下场,这是人们希望的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联故事三则
后一篇:数九谚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