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螺沟三日游二:红色之旅-泸定桥上下

(2007-07-17 16:00:11)
标签:

泸定桥

传说

大渡河漂流

             海螺沟三日游二:红色之旅-泸定桥上下

  

   过了二郎山隧道就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红军强渡大渡河,22勇士抢占泸定桥就在这里,神奇的海螺沟也在附近。我们的行程是先到泸定桥,开始红色之旅,然后在大渡河漂流,感受大渡河的汹涌澎湃。

 

   据说泸定桥修建于康熙平息藏族叛乱年间,建成后康熙皇帝还为之题了碑文。当时建桥颇费周折,因为13条铁链,每条重达一吨多,打成后如何拉到对岸?建桥的人们没有主意。这是恰好一个活佛从这里经过,他提出用竹筒将铁链套住,然后用牛拉。可是仍然拉不动,于是活佛拿出一个海螺一吹,铁链就被牛轻松地拉过了河。后来活佛在附近的沟里修练,此沟就称为海螺沟。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17/15/12/1146c6f39d2.jpg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17/15/16/1146c72b6eb.jpg

   来到泸定桥,见康熙题字的碑屹立在门口。泸定桥两头的桥头堡古色古香,13条铁链构建的铁索桥上已铺上木板.下面大渡河水浪滔翻滚,踏上晃攸攸的索桥令人胆寒,有的游人望而怯步.想当年红军抢占此桥时没有木板,只有那些铁链,前面还有敌人的炮火,红军勇士们是何等气慨?!为缅怀先辈们的英雄业绩,不少人租用红军服装和红旗,在铁桥摄下庄严的留影。

 

   为了体念红军强渡大渡河,这里给游人安排了大渡河漂流的娱乐活动。从泸定桥的上游到下游,全程有五公里。与其他地方漂流不同,这里的皮艇宽大,相当于一般漂流的两个皮艇。人们全身被塑料薄膜包裹,还穿上救生衣,骑在气柱上,手拉前面的绳子,俨然在骑马。皮艇是机动的,后面有船工驾驭,可骑坐十个游人。

 

   皮艇进入河心,便快速向翻滚的波浪冲去。这时的大渡河,完全可用苏老夫子的话形容:乱石穿空,惊涛扑岸,卷起千堆雪!不经意间,一个波浪袭来,引起全艇游人的惊叫。波涛将皮艇时而推向浪尖,时而压倒浪底。有的波浪不仅高大,而且逆向上游翻滚,皮艇一旦碰上它,浪花便铺天盖地扑来。我前面的武汉女孩叫起来:”我喝了口河水…耳朵、眼睛都进水了,什麽也看不见、听不到!”

 

   “不要怕,一会儿就好!”船夫喊道,“注意,浪又来了!”话刚停,一个浪头又向我们袭来,前面的女孩忙往下爬,那水不仅正对着我,还从头顶往下灌,水从颈部向腹部、背部流向全身,感到一阵冰凉,防水措施宣告破产!我旁边的上海游客却高叫一声“真刺激!”经过几个浪头的游人这才醒过来,一齐高喊“刺激!再来!”。是的,人们来这里不是寻求刺激吗?!

 

   在一连窜的惊涛扑面后,皮艇突然变得平静了些。船夫喊道:“我们已来到泸定桥下,大家往上看,我们在这里转悠一会儿!”我们这才擦干脸上的水,往上望那晃悠悠的泸定桥,才感到当初红军抢占泸定桥的重要性!

 

   皮艇继续向下游漂去,人们对波浪的袭击已习以为常,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高喊“刺激”。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我和前面的几人几乎全身湿透,后面的人却好得多。我前面说的那个武汉女孩在她同伴指导下不断地单脚跳,以便抖出耳朵里的水。人们回想在大渡河中冲浪的情景,还激动不已。纷纷说道:“真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