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丛林周刊271期伤痕,罗唐生诗,陈代安书法,大雁简评

(2020-12-21 20:34:25)
丛林周刊271期伤痕,罗唐生诗,陈代安书法,大雁简评

月亮翻墙而过

 

                                                 罗唐生丛林周刊271期伤痕,罗唐生诗,陈代安书法,大雁简评

月亮翻墙而过

 

罗唐生

没有一点惊慌和暴力的倾向

光旋转影,静静在午夜,给我寂静的愉悦

孩提的童真,窥探的欲望撩拨我

墙内的果实,神示下晃动

 即使困倦时刻

 我的眼睛仍然闪着灵光

 从花瓣,从树影

 从静静的黑暗出逃

 

背对乡村远处的房屋

黯然失色更高大的树移植到体内

饥渴的人们留下一点残余比黑夜更暗的

瓜果,盘子,以及菜刀的锋芒

被生存掀掉桌面上的一日三餐

破碎的幸福忽隐忽现

 

   隐蔽是乡村的来历

    祖先翻墙而过的时候

    我一溜烟就享受了美妙的幸福

    尽管背后是重重的一掌

    静物滚动月光的阴霾

    惊心的夜色对死亡考验,危险无时无刻存在

    亲爱的,你千万要在偷偷的叹息中

    收拢那两片樱桃的嘴唇

 

部分跟贴:

 

不错 王士庆14:37:03 6/25/03 (无内容)

好诗——充分体现出了你的才气!只有一点:
那句“和恶狗的叫声撕裂恐怖的长夜”似乎还需斟酌;
主要是影响了整首诗的内在节奏。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问好! 张作梗22:15:38 6/24/03[10] (130)

这首好,在意象的经营上匠心独运,通过灵活、明亮、翻越的月光,徐徐展现出乡村的宁静,犹如一曲夹杂着淡淡忧伤的小夜曲,把心灵深处细微的波折轻轻晃动。诗中的月光跳脱、随意,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浪行天下21:30:10 6/24/03[7] (159)

个别夹杂着文言似的语言的确是个小问题.整体相当不错.老罗越来越好了.本贴由东篱于2003年6月25日15:22:41在〖现场〗发表

黯影感浓重也就是意境营造颇强,这个翻墙我也写过,但远没有你的好。 大雁11:28:10 6/25/03 (无内容)

美妙的夜适于怀旧。 黄昌成10:22:54 6/25/03[2] (39)

你有新的发现了 墨人钢10:33:35 6/25/03[1] (16)

这堵墙是纯朴的,整首诗的诗韵也好。 伤痕00:13:46 6/25/03 (无内容)

前面铺垫过长,后面确实耐人寻味 st22:54:56 6/27/03 (无内容)

最后一句好 黄劲松10:52:25 6/25/03[6] (8)

是的,我喜欢最后二句。 乔书彦11:09:48 6/25/03

        月亮翻墙而过的秘密

                 大雁

   据我所知,诗歌作者罗唐生是以乡土题材作品而闻名的诗坛新贵,在最近的短短几年里,他的诗艺进步迅猛,叫人有些吃惊。令人好奇的首当是他的创作秘密,要想征服胃口不一的当下读者,没有自己的绝活是不行的。罗唐生的乡土诗较之其他人惯有的粗线条的创作,要细腻、委婉、幽黯得多,笔者认为这恰恰更接近心理真实,恰恰是对诗歌这门感性艺术的负责的诠释。好的诗歌不下定义、不兴说教、不摆架子,它必须注重人的真实感应,而真实感应往往没有言语条框、没有具体相貌,没有硬性指向,这不就是秘密的效果吗?一首体现心理秘密并且以秘密方式来言说的诗歌,能够得到读者的普遍认同,显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在诗歌的开篇,作者写道“月亮翻墙而过/没有一点惊慌和暴力的倾向”。鉴于诗人一贯潜心描绘童年、少年时的乡村生活,诗歌的内容应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一点惊慌和暴力的倾向”这一句在当时众所周知的情势下,理解作一种愿望比较合适。那么月亮为何翻墙?这是一个时间暗示(时代的悄然来临),还是一种逃遁心理的显示?这一节诗歌的末尾有言:“从静静的黑暗出逃”。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异的情况下,出逃的心理该是一个秘密吧,而出逃的目的,既是祈求心理的宁静,又是为了满足“窥探的欲望”,这是一对互为矛盾的秘密。说到“翻墙”的动机,作者有一个内嵌的注解:“墙内的果实,神示下晃动”,说明诗中主人翁的举动并非来自理性,而是出自面对环境变异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出矛盾而真实的幻想和愿望。来自儿童心灵的秘密,特征就在于畏惧中有冲动、混乱中渴求理性,以及对自我灵性的天然的自信。这种童年秘密到了现在,演化为诗歌时仍不把它简单定论,充分尊重读者的理解,尊重诗歌艺术的歧义、多指、外延的特性,从而完成了对秘密的私有性和隐蔽性的尊重,不能不说是种高明。

   在诗歌的第二节中,主人翁似乎在一瞬间长大了,他的位置“背对乡村”,在他的目光里“远处的房屋黯然失色”,他开始探求更遥远、更沉重的秘密——“更高大的树移植到体内”,那该是巨大的疑问,也是巨大的理想,暗示诗人生命观的形成过程。他对秘密的接受显然是痛苦的,秘密就是命运的细微分割,而命运总是给诗人以不计其数的打击,使他的童年、少年已然显得酸涩麻痹、沉重怪谲,这是他真实的个人经验,也可以说是整个时代大环境的缩影。再看这一句“比黑夜更暗的瓜果,盘子,以及菜刀的锋芒”,瓜果盘子是物质的象征,菜刀的锋芒无疑是精神的喻体,这两者比黑暗更暗,充分说明了诗人心理受难的程度,由于天生的敏感,他在特殊年代复杂难解的秘密中浸泡长久,情不自禁地要把目光投向远方,于是巨树的意象得到合理诠释。在这一节的最后,诗人的笔下泄出一丝亮光:“破碎的幸福忽隐忽现”,是什么让他暂时挣脱命运的重负呢?这当然也是一个秘密。

 

到了第三节,诗人并不急于呈现那个美好的秘密,他要把它留到最后。笔者知道诗人的家族有着“外乡人”的身份,先辈颠沛流离直至艰难扎根的故事对诗人的生命观有着不小的影响,而由诗人大家族内部的起伏跌宕、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异人奇事所构成的记忆背景对他创作的左右更是显而易见,不论从风格还是内容上来讲,那种对命运秘密的苦索式的思考始终贯穿其中。事实上,把诗人对乡土诸事物的分析解剖、整理重建的所为放置于整个时代、整个社会来说,其结论也该是完善且贴切的,你看诗中祖先的“翻墙而过”,背后的“重重一掌”以及“死亡考验”等,这些巧妙的概括暗示的不是一个民族的共同命运、共同秘密吗?诗歌的最后两句终于揭示了前面说到的美妙感觉的由来,那是一种人类既私密却又是共性的,无论在任何生存环境下都会发生的神奇感觉——爱情,兴许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它生来就带着或这或那的遗憾,但它必须要完成,要引导成长中的那个人走进成人世界,同时也在诗歌中负担暗示时过境迁,混乱平复的功能,诗人此处的笔法含蓄自然、十分优美,若有无尽深意,那一定是要诉说:让秘密永远是秘密吧,因为人的理解可以是无限的!

苏雁(大雁):广西民族大学文学教授、诗家园网站副站长、著名诗评家,长期负责万松浦书院诗宛论坛

罗唐生简介:祖籍浙江庆元,1962年出生于福建将乐文曲村,笔名:唐生、罗初、罗云,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评论家协会会员,丛林七子之一,丛林诗倡导与积极推行者、无党派知名人士,曾当任将乐县文联兼职副主席、福建省作家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艺术家专项基金福建联络处主任等职,现任福建老干艺委会楹联专委会常务副会长。20005月开始写作,在《星星》诗刊、《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作品》、《福建文学》、《绿风诗刊》、《山西文学》、《福建日报》、《海峡》双月刊、《美国新大陆》、《美国常青藤》、《中西诗歌》等三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0多篇(首)四十几万字,从2002年起连续多年入选《星星》诗刊青年诗人十二家栏目,曾入选《星星》诗刊文本内外、下半月刊主页诗人栏目及《甲申风暴·21世纪诗歌大展》;《2004诗歌年选》《诗歌2013年度诗选》《星星诗刊四十五年、五十年选》《福建文艺、文学六十年》《世界现当代经典诗选》亚洲版100多种选本;词条收入《福建省文艺家词典》和《世界汉诗年鉴2005-2006》。著有诗集《乡村:1968—1978》、《在江南》、《露天吧文丛》、《丛林七子诗集》、《长诗系列闽江》《闽山闽海拾遗》;长篇小说《小精灵》《穿越:六重奏》,中篇系列小说《审计报告》;长篇纪实文学《琥珀之恋》;长篇评论《闽派艺术的崛起与困惑》《闽籍书画名家访谈》等十二部作品、二百多万字,《长诗系列闽江》入选中国作家网络诗歌百年百人、五十多种选本及诗歌回归丛林、生态艺术村、诗书画公益讲座等品牌。200211月接触网络,曾为《一刀文学网》《第三条道路》《万松蒲书院论坛》《伊人文学网》等多家诗歌论坛版主,民刊《伊人文学》、《当代诗歌》副主编《美国常青藤》编委,现为《国家诗歌地理》特约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