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封控日记(王灿明)

(2022-04-26 10:18:01)
标签:

南通

德民花苑

健康

分类: 石桥边上—我的教育人生(2)

守望四月天

——我的封控日记

 

王灿明

 

4623:20,星期三

 

这个世界很奇怪,想来的不来,不想来的一下子就来了。前些日子,从电视上看到长春疫情严重,继而上海沦陷,我都是看客,在微信上关心一下亲友,看到他们安然无恙,我继续上我的网课,做我的事。

进入4月份,形势急转直下。1日,南通出现了1例阳性感染者,4日就增加到10例,昨天是清明节,未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但晚上10点左右,市疾控指挥部却突然宣布,从今天起实施防控措施的升级,所有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居民参加核酸检测,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我的封控生活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4721:21,星期四

 

早上醒来,小区果然封控了。几个保安并排站在门口,吞吞吐吐地解释封控原因,好像是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

我请夫人到房间去做事,自己在客厅上网课,一如寻常。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就是不需要自己做中饭了,下了课,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或许上帝是公平的,你少了一份安全感,却多出了一份幸福观。

晚上散步回来,就收到艺萌的微信。她毕业于我们小教专业,本想跟我读研究生,后来保送南京师大,但一直保持着联系。

“王老师,我看到通大有保洁阿姨新冠阳性的消息,你那边还好吗?防疫物资够吗?”她是第一个送来关心的学生,我被暖到了。

“你的信息真快,我们只是听说,还未证实。我开学后只去过三次学校,一直在家里上网课,谢谢小张的关心。”我上午做核算时听到传闻,想不到已传到南京了。

“哦哦哦,那就好!南通好像在封控了,王老师还是要注意防护哇,记得囤粮。”毕竟是女孩子,想得挺周到。

“我们的贮备充分,请放心!”我们有一袋大米,冰箱里的鱼肉、包子和水饺也不少,前几天说过要多买两三天的蔬菜,却没放在心上。每天采购蔬菜,吃起来新鲜,这可能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要改也不容易。

我们还聊了南师大的情况,该校一直实行封闭式管理,老师在家上网课,领导和老师仍然到校上班。听得出来,他们比我们要松点。

“希望南通快些恢复,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一切顺利!”艺萌这么说,我也希望是如此!

 

4823:50,星期五


晚上8点左右,我看到同学群里说,从明天开始,取消通行证,所有小区不进不出,便建议夫人出门买点蔬菜,她说那只是传说,不要听风就是雨。但没过多长时间,她就收到堂弟发来的微信,内容也一字不差,她想都未想,取了出门证,就冲出了家门。不饿着家人,或许是女人的天性。

我意识到,封控可能在3个小时内成为现实,就赶紧把这一信息转发到教研组群里,并注明“转发自同学群,不知真假,但我爱人已出去买菜了”。我没敢发到学院或亲友群里,担心这一信息不实。

俊英老师很快也转发了市防疫指挥部的工作指令:所有物资供应车辆凭市区指挥部监制的通行证通行,原有通行证4月9日0时起一律作废。这好像坐实了传说中的封控令,第二天早上醒来才发现,这不过是虚惊一场。

很快,伯华老师在群里通报:“我刚买菜回来。我们得到消息迟一些,超市的肉没了,鱼还剩一点鲫鱼和花鲢,好蔬菜基本没有了,有一些架子是空了,好像整个小区都出动了。”

夫人来电话,她满载而归,我受命去小区门口接应,这才发现即便到了半夜,还有不少人匆匆忙忙地走出大门,他们可能错过了抢菜的黄金时间,但抢一个是一个,总比不去抢要好。

今晚的通城应该是异乎寻常的热闹,超市挤得水泄不通,到处是疯狂抢菜的大妈、大伯和大姐,门口和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脸上却写满了胜利者的骄傲。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499:20,星期六

 

昨晚,在宁波工作的海燕给我微信,今天醒来才看到,赶紧回复:“抱歉,昨天小区封控,陪师母抢菜去了。”

“这么严重啊,要我寄点菜过去吗?”她是15年前我带的第一个研究生,总是像女儿一样关心着我们。

“不需要,已经很多了,谢谢!”有了昨晚的抢菜,已很满足了,现在我们不仅能够过日子,而且可以过好日子了!

海燕告诉我,宁波也有大批上海去的人,现在也要全员核酸了。

我给她发去一张照片,在通往德民广场的林荫道上,排着一条长龙,静静地等待做核酸。很快,她发回一张照片,在小区中心的人行道上,乌泱泱地排着四条长龙,还有几个保安和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和他们的人数比起来,我们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南通和宁波都号称“上海的后花园”,现在前厅出事了,后花园自然就很难幸免。

 

41020:30,星期日

 

新冠疫情防控催生了许多新词,比如“大白”和“小蓝”,前者是指医护工作者,后者是指志愿者,可谓生动形象,很快就流行开来。

当然也有莫名其妙的新词。比如,核酸检测是要检测病毒中的核酸,却被简化为“做核酸”。仔细推敲,核酸怎么能做呢,就好像是要制造病毒似的。

此外,还有一个新词“健康打卡”,就是每天填报健康信息(比如体温),申报省市健康码,没有绿码,你可能会寸步难行。如果不是身在这个语境中,估计很难明白究竟要打什么卡,国人创造新词的能力真是绝了!

4月份以后,我们学校的健康打卡不断升级,除了申报江苏省的健康码,还要在校园网上填写详细的健康信息,申报校园健康码。起初要求上午10点完成,后来又提出早上7点完成。后来,不知哪位高人想出了绝招,以教研组为单位上报学院,以免看到学院领导在群里点名,毕竟都是知识分子,脸皮薄呀!

这样,教研组的打卡擂台赛就粉墨登场了。我们总共九个人,每天总有两三位在半夜后打卡,还有两三位在凌晨四五点打卡,而我总在六点半以后打卡,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跟不上趟。有天修改记者访谈,熬到半夜,趁机去健康打卡,但等我在群里发出“已打卡”时,发现伯华和海慧老师已捷足先登。由此意识到,他们正当壮年,科研和教学抓得紧,我做不了猫头鹰,做只百灵鸟也好,人贵有自知之明!

 

41118:30,星期一

 

有两只斑鸠闯进了我们的视界,让我们惊喜不已。

前两天,夫人就说有只好看的大鸟站在厨房的窗台上,那眼神,就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

今天早上,她又发现了那只鸟儿,还站在老地方,“咕咕咕”地叫个不停。

我随她走进厨房,果然看到了一只大鸟站在窗台上,歪着头,瞪着圆圆的小眼睛正在看我们,那灰褐色的羽毛煞是漂亮,脖子上黑底白点的颈圈,就好像戴着珍珠项链一般。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它就嗖的一声就飞走了。

我告诉夫人,它的学名是斑鸠,长得像鸽子,我们老家也称之为“野鸽子”。因为温顺漂亮,又总是“咕咕咕”地叫着,很像是小妹嗲嗲地叫“哥哥”,也被称为“爱情鸟”。如果留意一下,肯定会有另一只斑鸠飞过来的。

听我说完,夫人特别高兴,就抓了一把米撒在窗台上。等我们做完核酸回家,那把米已不见了踪影,说明斑鸠来访过了。

傍晚时分,在厨房里烧饭的夫人轻轻地叫我,我顺着她的手势看,一只斑鸠站在窗台上,还有一只斑鸠站在空调外机上,果然是出双入对的爱情鸟!

对居家办公的我们来说,既没有亲友来访,也不能出去串门,只有这对可爱的斑鸠时不时飞来,“咕咕咕”地叫上一会儿,给我们带来了些许慰藉。

 

41217:30,星期二

 

雪纯是我去年新招的研究生,哈尔滨人,毕业于福建师大。她是个乐天派,只要有她在,研究院里就少不了爽朗的笑声。我从内心里喜欢她,也希望她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将来能够有所作为。

这些日子一直记挂着她。前天晚上,晓艺告诉我,她们被拉到如皋的酒店隔离了,不过住宿条件蛮好,每天有人送盒饭。在研讨论文修改时,晓艺无意中说出,雪纯身体不太舒服,我大为吃惊,马上打电话了解情况。原来,她们去如皋并不顺利,因为堵车,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开了八个多小时,最后还是拆除了高速公路的隔离带才解决了问题。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她们穿的都是防护服,有的同学都快脱水了。这直接导致雪纯头晕,到了酒店后就拉肚子,身体状况不佳。

原以为她们隔离在市区的酒店,我根本没有想到还有这一出,就让她不要忍,赶快联系带队老师。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收到她发来的微信:“我已联系了这边的负责老师,明天做核酸的医生会带药过来,明天早上我先停一次中药看看情况。”我一再叮嘱她,有事及时联系老师,千万别怕麻烦!

雪纯可能对中药有不良反应,今天暂停中药服用。我仔细询问了她的核酸检测情况,听到结果都是阴性,心里总算宽慰了些,但心还是在那里提着。

下午,雪纯主动联系我,说她吃了消炎药后,身体感觉好多了,还要我给她辅导论文。我告诉她别急,先休息一两天再说。这可能是从前线传来的最好消息,至少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毕竟是女孩子,有些话我不便说,就请晓予去关心一下。雪纯、晓艺和晓予同住一家酒店,我建议她们每天联系一次,彼此相互照应。文悦是师姐,虽住在不同酒店,也一直在关心着几个师妹。

 

41321:20,星期三

 

每天晚上出去散步已成为我们的习惯,宅在家里一天,闷得慌。戴着口罩走走,即使不能呼吸新鲜空气,也能放松一下。就是小区里太冷清了,有时还觉得怪怪的,好像每个阳台都有人盯着你,说外面的这个人可能是阳性。

 

41410:00,星期四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风刮得很大,雨点敲在玻璃上噼里啪啦的,以致我很长时间睡不着。

早上醒来,发现外面阳光灿烂,天空给雨水洗得碧蓝碧蓝,我的心情一下子就明朗起来。夫人做的早餐很好吃,牛奶里有种淡淡的甜味,面包也有一股奶香的气味。

志愿者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排队做核酸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了。做完核酸,我们在小区里信步走走,树木繁茂,到处都是青翠欲滴的小草,鸟儿在枝头跳跃。小区的大门两旁,盛开的樱花被雨水吹落了一地,不少汽车的车顶和玻璃上都洒满了粉红色的花瓣,我顺手拍了张照片发到教研组群里,写道:“去做核酸的路上,发现不少花车,美得让人心醉!”

 

41514:50,星期五

 

几分钟前,责任编辑孔老师发来微信,告诉我朱旭东教授的书评已被新华网、人民日报、百家号客户端等多家媒体推送,其中新华网的阅读量已接近15万。这是封控后我得到的特大喜讯,便赶紧分享给课题组的各位专家和老师。

4月8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学版发表了长江学者、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的评论《情境教育研究的新里程碑》,对我们的新书《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作出了很高评价,认为它在理论创建、实践探索和研究范式上都有新的突破,“是我国情境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这篇2000字左右的评论中,有两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作者开篇就说“基于情境的教育学研究是国内少有的与国际学习科学研究同步的研究领域”,这是对情境教育研究作出的极富见地的评价,他以“国内少有”“国际同步”为关键词揭示出情境教育研究的学术地位;二是文末作者又说:“尽管情境教育研究在不断的突破和深化,但它始终与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联系在一起,并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思想基础上得以推进。”这就给我们的情境教育研究提出了希望,要把情境教育研究与李吉林研究结合起来,决不能脱离李吉林做情境教育研究。此外,朱教授还在文中提出:“南通大学是我国情境教育研究的重镇,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情境教育研究的平台和队伍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就是其标志性成果。”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我们要做好情境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广和人才培养工作,让情境之花更芬芳。

写到这儿,我好像又看到李老师在天上向我们颔首微笑,这也是她的期待。

 

4166:30,星期六

 

这些天下来,我已形成了新的生活秩序,上午去小广场做核酸,午饭后小憩一小时,下午看看书,写写文章,跟学生聊聊毕业论文,晚上出去散步,回家后守着电视,主要是央视4频道、13频道和深圳卫视的俄乌战争专题报道。我个人觉得,俄乌战争不仅让我们认清了国内外形势,而且消解了大家对新冠疫情的恐惧感。

我有一种预感,这可能是一场停不下来的战争。即使俄罗斯在战场上取得全面胜利,泽连斯基也未必服输,美国和欧盟会为他撑腰。调停俄乌战争,埃尔多安不行,内哈默不行,默克尔恐怕也不行,能让普京和拜登坐到谈判桌前的最佳人选或许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提是他不拉偏架,能得到普京认可。这么看来,它就不是一桩轻而易举能做成的事情了!

 

41715:00,星期日

 

至今我已做过12次核酸,全是阴性。从小广场往回走,发现小区里的人比往常多了不少,神情也不再那么严肃了,有个小女孩在人行道上骑车,那银铃般的笑声挺有感染力。我不禁停下脚步,瞧着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心想只有她长大了,才知道人世间的疾苦和生活的艰辛。

“您可能还不知道吧,我们这个小区已经解封,大门可随意进出了。”她的妈妈微笑着对我说,那种久违的幸福也写在她的脸上。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今天的氛围不同寻常。近日,疾控中心根据专家研判结果把全市分成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由于我们小区未检出阳性,被划为防范区,大家既无需像封控区那样“足不出户”,也无需像管控区那样“足不出区”,只是我被蒙在了鼓里。

欣喜之余,我想到了两个有趣的问题:既然我不在“封控区”内,为什么却一直被“封控”着?恢复出入自由,是否还要称为“解封”呢?看来,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创造新词的能力还亟待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