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情境教育的循证研究”论坛举行

标签:
南通大学教育情境教育循证研究专题论坛 |
分类: 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院 |
教育专家巅峰论道 “情境教育的循证研究”论坛举行 |
10月30日-3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举行。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其中的“情境教育的循证研究”专题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夏小刚、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院院长王灿明等6位优秀研究者在论坛中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院、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等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教师、研究生出席线下会议。
宋萑作题为《循证实践与实证研究:证据、标准、方法》主题报告。他从教师专业性中论证了循证教育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循证教育实践中的证据应当从实践中来,基于事实的证据才能支撑教育实证研究。他表示,目前教育中存在知识霸权对知识进行窄化的威胁,应从行为、心理以及脑科学等层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及发展教育科学循证研究,提出教育研究应当保持探索的精神,在理性计划的基础之上不断反思。
随后,夏小刚以《近二十年来学生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研究--以贵阳市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为题进行报告。夏小刚及其团队以贵阳市6所学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基于情境的问题解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20年前相比,学生在计算题、简单问题、过程受限的复杂问题和过程开放的复杂问题的表现差异明显减小;与过程受限问题相比,学生的过程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有明显进步;学生使用的解题策略和表征方式更为合理,并具有多样性;与其他数学表征相比,符号表征依然是学生主要关注的表征模式。夏小刚提出,要注重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注重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以及注重数学知识的概念性理解等教学建议。
数学课堂的情境教育是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建构,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数学软件,将认知与情感、思维与操作、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实现境中学、境中做、境中思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施利承以《情境教学促进儿童数学学习:基于行为和fNIRS的证据》为题作专题报告,她以学习结果和脑激活模式为因变量,探讨情境教育对儿童数学概念学习、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发现,情境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数学学习,并有利于数学知识的习得和长期保持,还能减轻儿童学习过程的认知负荷。
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丁锦宏表示,未来教育的整体发展将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技术的建设,应警惕研究陷入程序和技术的陷阱。同时,他提倡教育研究者应当坚持长期研究,要尝试将教育学和心理学充分结合。
王灿明作题为《情境教育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报告。通过为期两年的实验探究,证实情境教育显著促进了低中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究其原因,情境教育已形成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儿童创造开辟了新路,也为情境教育推广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情境教育的循证研究”专题论坛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逝世后,南通大学教科院集中举办的第四次全国性情境教育研讨活动,该论坛对推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论坛,教育专家可以巅峰论道,从而为更规范、精细、客观的循证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为情境教育走向世界提供新的路径。(王晓予)
本文发表于《江苏科技报》2021年11月5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