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74839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金秋中州游(六十九)祖师庙·洛阳老子纪念馆
(2023-02-15 08:06:14)
标签:
旅游
祖师庙
老子纪念馆
大殿
道德经
结束参观洛八办纪念馆我们走天桥回到山陕会馆停车场,从这里到祖师庙约3公里,行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
祖师庙位于洛阳老城北大街,始建于元末明初,最初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后改奉真武大帝。原来范围很大,庙内殿宇楼阁比比皆是,有照壁、大门、戏楼,还有前后殿、东西厢房等,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屡有毁损、修缮,规模宏大,香火兴盛,名称有玄帝庙、真武庙、祖师庙诸说。
祖师庙现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由于民国时期曾驻军,1949年后长期作为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仓库,原殿内供奉的青铜祖师像早已无存,殿宇毁损严重,现仅存前殿、大殿、东耳房,其中大殿是元末明初建筑,其它均为清代建筑。大殿面阔五间,南向,单檐歇山琉璃顶,内部的梁架结构属元代建筑风格,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此种梁架结构全国已很少,因此这座祖师庙于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哲圣”,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管理国家图书馆之官),居住洛阳长达数十年,“文圣”孔子曾入周(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西去归隐时过函谷关留著千古名篇《道德经》,其一生与洛阳有着浓厚的历史情结和不解之缘。1990年代祖师庙产权移交洛阳市文物部门,为纪念我国古代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文物部门在祖师庙筹建了老子纪念馆。2012年9月28日正式开馆,这是国内惟一的老子文化专题性展览馆。
1.
洛阳老子纪念馆,入口
2.
国保碑(国六)
3.
前殿
4.
前殿门联:宠辱不惊心似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身如云卷云舒,门额:慈云广覆
5.
道法自然
6.
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精华
7.
前殿北面,东、西耳房,现为展厅
8.
大殿与前殿间是个大院,一侧碑廊,一侧有附房
9. 大殿前月台、正立面,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飞檐起翘,覆盖灰色砖瓦,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顶正脊两端有陶塑龙吻,脊背饰龙、荷花陶浮雕
10.
大殿门联: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
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年,门额:道德真源
11.
大殿檐柱微微内倾,当心间及次间设补间辅作各两朵,尽间各一朵,均为五踩计心造双假昂斗拱,斗拱高度约占柱身25%,正心枋用足材,不设齐心斗,都符合元代建筑特征,双下昂均为琴面昂,昂嘴细瘦而上翘,下刻假花头子耍头刻龙形,具有明清建筑风格
12.
除南面外,其余三面柱头辅作及补间辅作不设昂
13.
转角辅作细部
14.
殿内砌上露明造,金柱用减柱造,减去前槽金柱,仅以后槽两根金柱支撑内部梁架,这是元代建筑常用手法
15.
梁架为草栿造,为自然弯曲梁木,用材粗糙,也是河南元代建筑特点
16.
当心间梁架,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其上三椽栿对褡牵,各栿皆为一端插于金柱内,一端承托平榑,下设禅肚绰带,为明清建筑特点
17.
次间梁架与当心间结构相近,不同的是各栿一端均插于侏儒柱内,梁架之间多用小八角形蜀柱承托,平梁上蜀柱设大斗,丁华抹颏拱与叉手承接脊榑,全殿不用托脚,具有典型的河南元代建筑风貌
18. 两山面梁架,丁栿一端压在侧檐柱头铺作上承托牛脊榑,后尾搭在四椽栿上,并以禅肚实柏枋承托顺袱串
19. 全殿除转角辅作外唯一一处真昂,昂尾承托顺袱串梁头
20.
金柱下施青石覆莲盆柱础,是早期建筑的常用构件,明清时式微
21.
大殿正中为老子雕像,高2.4米,旁边侍立两名“童子”。大殿四周墙上是新绘制的有关老子一生事迹的壁画
22.
“老子出生”,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相传楚国苦县有个叫理氏的姑娘吃了河中飘来的一个李子后,怀了81年的身孕而生下一个白胡子的南孩,理氏为其取名“老子”,他生下即会说话,指着院中的一颗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23.
“拜商容为师”,老子从小聪慧,静思好学,老夫人望子成龙,聘请了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教授老子天文地理、古今礼仪之道。三年后商容辞行并推荐老子入周都向周太学博士继续求学
24.
“在周任守藏室史”,老聃入周,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后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相当于今国家图书馆)继续深造,后任柱下史,他博览群籍,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名闻全国
25. “孔子入周问礼”,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获得鲁昭公支持,千里迢迢到了洛阳,向老子询问礼仪
26.
“老子犹龙”,孔子在洛学习数日,获益匪浅,后对其弟子说:走、游、飞者吾皆知,“至于龙,为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27.
“尹喜拜聃”,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辞官欲向西行,经过函谷关,守关令尹喜,见一团紫气从东而来,正是老子骑一青牛徐徐而来,尹喜当即拜请赐教,自此有了“紫气东来”这个成语
28.
“著道德经”,老子允诺尹喜之请,留下著述《道德经》五千言,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
29.
"尹喜拜师",尹喜得道德经真传,成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道家学说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刻影响
30.
“钟馗道教神仙”,老子曾在钟南山传道,钟馗生于钟南山,死后被唐皇帝封为道教神仙
31. “老子传道”,老子在钟南山不老松下讲道,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享南山之寿,被尊为道教祖师
32.
“张天师奉道教”,张陵,又名张道陵,其创立的“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重要流派,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
33.
“唐皇奉祖”,因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唐皇尊老子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即老子出生地苦县)拜谒,封其为“天上玄天皇帝”,武则天封其为“太上老君”,唐帝王以道教为“本朝家教”,使道教有了很大的发展
3
4.
东耳房为第一展厅,展出的主要为明清时期道教类民间雕像
35.
和合二仙,民间传说祝婚姻和合之神,又称为“和合二圣”
36.
西耳房为第二展厅,展出的主要为明清时期道教类和佛教类民间雕像,多为保佑平安、兴旺、聚财、生子等而制,造型率真,形象生动,兼具生活情趣和亲和感
37.
送子娘娘
38.
《老子》,纪念馆展出颇负盛名的画家韩金英捐赠的20幅“道德艺术画作”之一
39.
大殿西侧为碑廊,收集了多通有关祖师庙的明清古碑
40.
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真武庙碑
41.
此碑的拓印件,内容不仅证明了此庙在清嘉庆年间名为真武庙,还记述了知府齐鲲革除摊派车马费的弊政,亲自赈灾,把收缴官吏贪污所得分发给百姓的史实
42.
雕塑“老子骑青牛”,位于停车场一侧
老子距今毕竟有2500多年了,其中有关介绍有些是很难证实的,但是他的道德经确实是流传至今不朽的精神财富,我颇感兴趣,对他的壁画介绍也基本录下,与大家分享。
接着我们前往参观潞泽会馆。。。。。。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金秋中州游(六十八)参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后一篇:
金秋中州游(七十)洛阳潞泽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