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离开濮阳戚城遗址我们再次来到安阳市域,前两天我们到的滑县、内黄县也是属于安阳市。安阳市是河南省的地级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名鼎鼎的“殷墟”就在安阳市郊。它地处河南省北部,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7143平方公里,辖4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常住人口519万。我们花了2个小时约140公里车程,来到了安阳县今天的第一个探访点小南海石窟。
安阳县是安阳市的附廓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仅国保单位就有8处。小南海石窟,本名灵山寺石窟,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的善应镇,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由于位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而灵山寺也早废了,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分别是西窟、中窟、东窟,均为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建造,西窟在摩崖上,中窟、东窟现均未与山体连在一起,据说是因开山采石造成的,所幸石窟总体还保存着,其中中窟最为精彩。小南海石窟是一处集佛像雕塑、佛经石刻和经变壁画石刻于一身珍贵的北齐石刻,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青山绿水洹水滨
2.
小南海景区
3.
乡间民居
4.
梯级水池
5.
小南海石窟,正门不开(热心人告诉我们从侧面停车场可进入)
6.
国保碑(国五)
7.
入院內可见两窟
8. 东窟
9.
东窟外壁上损坏较大
10.
石壁上的经文也看不清
11.
正中的佛像
12.
中窟是2000年从500多米外一座小山搬到此处,以便保护
13.
中窟面阔1.19米,高1.78米进深1.34米,平面呈方形,门作拱状,有门槛,门额饰二青龙,中间有火焰宝珠,下为两只金翅鸟门洞两旁为天王浮雕
14.
金翅鸟
15.
左侧天王
16.
右侧青龙和金翅鸟
17.
右侧天王
18.
门额上方和左侧有大片削平的岩石镌刻经文和题记,云:“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仿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洁,遂镂石板经传之。”意为:此窟是北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为稠禅师开凿的,其后还刻有华严经偈赞和大般涅槃经、圣行品经文
19.
这些经文已经近1500年了,还大部分很清晰,真的太不容易了!
20.
正中雕释迦佛,两侧为两弟子,火焰背光内浅刻飞天6个
21.
背光与弟子间浅刻小型供养人3尊
22. 北壁石下部线刻题名“比丘僧稠供养像”
稠禅师俗姓孙,年轻时精通儒家经典,还被征为太学博士,但在28岁忽然出家,成为禅学一代宗师,此后在多地修禅弘法,直到公元552年他已72岁,北齐皇帝邀他任“国师”,他来到齐都邺城(即今安阳)建此灵山寺作为其住锡之地,直至其公元560年去世,可以想见当年寺院之繁盛
23.
两侧壁各镌刻3尊侍立的菩萨像
从小南海石窟先到灵泉寺,再到兴阳禅寺塔,车程均不到10公里,行车不到20分钟,为篇幅安排灵泉寺内容较多,单独成篇。本篇先介绍兴阳寺塔。安阳县原兴阳禅寺已毁,现在在原址上重建了殿宇,我们看主要是保留至今的宋塔。此塔建于宋熙宁元年(1068),是一座七层密檐式砖塔,通高约29.7米。兴阳禅寺塔造型庄秀巍峨,细部精美,结构坚固,保存完好,尤其是塔心室内刻有该塔的准确建造年代,为研究宋塔提供了珍贵材料,因而于2013年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
兴阳禅寺,原创建于唐代,寺院早毁仅存此塔
25.
国保碑(国七)
26.
兴阳禅寺塔因底层供奉一尊“丈八佛像”而被称为“丈八佛塔”,塔通高29.7米,塔基平面呈八边形,每边长3.5米
27.
整塔是砖砌仿木结构,重层密檐砖雕斗拱,做工十分考究
28.
塔刹由莲瓣、相轮、宝葫芦构成
29.
顶部三层没设门窗,层层密檐斗拱,八角悬挂铁铃,随风摆动,声音悠扬
30.
底下四层,二至四层向四方开着龛门,期间有盲窗装饰;底层朝南设有龛门,可由此进入塔室,龛门上有石刻匾额“丈八佛塔”
31.
底层内方形塔心室,边长3.4米,穹窿顶,中间立一尊一丈零八寸高度石佛一尊(原头手已被偷,现为重新金装了)所以俗称此塔为“丈八佛塔”
32.
巍峨的宝塔
到饭点了工作人员准备开饭,邀我们一起用餐,我们刚才已在灵泉寺用了素面,十分感谢他们的善意,灵泉寺内容较多。。。。。。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