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最著名的中国画藏品是《女史箴图》,此画根据晋代诗人张华于公元292年写的《女史箴》所绘,用历代贤妃的故事来告诫宫廷妇女需遵守妇德,画家是东晋曾任散骑常侍的顾恺之(公元345-406年),馆藏作品带有显著的六朝遗风,很可能是5-7世纪的后人摹本,是难得的早期绢本画作。此图原为清廷收藏于紫禁城建福宫静怡轩中,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期间被盗抢流散到宫外,后被约翰逊上尉带到伦敦,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女史箴图》画心长343.75厘米,高24.37厘米,入馆时已有多次修补痕迹,1914-1923年间为了让作品能展出同时防止机械磨损,博物馆修复人员把画心转移到镶板上,又把天头、引首、拖尾等装裱在另外的镶板上。2013年博物馆邀请了中国等国的专家与本馆专家讨论修复保护方案,据此2014年定制了专用展柜,长期存放在91a号展厅,每年限定展出6个星期。非常幸运,我们参观大英博物馆时正在2019年开放的第五周,让我们有幸得见此画的真容。
1.
《女史箴图》现存画心长343.75、高24.37厘米,绢本设色,内容共分9段,每段都有文字介绍
2.
第一段画汉元帝率宫人看斗兽,有一黑熊突然跃出围栏直逼元帝,冯婕妤挺身护主
3.
第二段画班婕妤辞谢与汉成帝同辇的故事,表达“尊卑有序”
4.
第三段画的是一座崇山峻岭,表现“崇犹尘积”
5.
第四段画的是两个妇女对镜梳妆,表现“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6.
第五段画挂有帷幔的床、几,似乎是夫妻对话,表达“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达斯义同衾以疑”
7.
第六段画的是合府夫妇端坐,孩子玩耍,中年人读书等场景,表现“鉴于小星,戒彼饮遂,比心盘斯,则繁尔类”
8.
第七段画一男一女相处状,表示“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
9.
第八段画一个妇女端坐,表现“终日翼翼矜矜,福所以兴,静恭自思,荣显所期”
10.
第九段画三个女子似读似听,正是“女史箴篇,敢告庶姬”

11. 画卷天头、引首
12.
拖尾部分,瘦金体楷书,学者认为是金章宗(1190-1208年在位)的书法,后来装裱连上的
13. 拖尾部分,乾隆帝题跋
14. 乾隆帝鉴赏图
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展出中国瓷器,名为“何鸿卿爵士陶瓷研究中心
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收藏”,展厅展示的约1700件瓷器和一卷《古玩图》皆为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年)的私人收藏,藏品年代从3-20世纪,主要集中在公元10-18世纪,许多藏品具有皇家收藏品质,大量藏品带有年号款识或纪年铭文,对于研究中国陶瓷断代与制作有着重要意义。
1950年大维德爵士将其全部藏品捐赠给伦敦大学并设立基金会,从1952年开始向公众展出,1964年他去世后基金会继续维持开放,直至2007因财政困难宣布关闭。在何鸿卿爵士的倡议和慷慨赞助下,大英博物馆得以接手这批旷世珍藏,并从2009年开始在新建的展厅(95号)中永久展出。
15.中国陶瓷
公元3世纪中国有了原始瓷器,约6世纪,瓷器生产开始成熟,平凡无奇的瓷土转变为光彩夺目的瓷器,中国的制瓷远远领先于世界。这个展厅陈列了大维德爵士个人收藏的1700件瓷器,堪称西方最顶级的私人珍藏,故宫官窑瓷器的数量与品种占绝大多数,成就了这座空前绝后的艺术宝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