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020-09-02 08:13:06)
标签:

旅游

大英博物馆

中国馆

早期王朝

佛教在中国



             大英博物馆目前共收藏中华文物2.3万多件,长期展示陈列的文物2000多件,是海外拥有数量最多的中华文物宝库,大英博物馆在介绍中国馆时开篇就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从1914年开始专馆展出中华文物,期间也有多次调整、充实。近年经过16个月闭馆的整理、布展,2017年12月33号中国展厅重新对公众开放,达到新的高度。
            大厅入口中央有一铜鼎,引领一条中央通衢,直至馆尾,中央展柜依次布置两件(套)展品。通衢两侧共安排16个间隔,以编年方式为基本布置,全部涵盖从公元前5000年至今,按年代时序逆时针方向编排展示文物,其中12个代表10个不同年代或朝代,而明清两朝各分占两个间隔,在唐朝前后再各加插2个(共4个,年代有交叉)特别类别的间隔,标题包括:佛教在中国、丝绸之路、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
           33号展厅由香港何鸿卿爵士赞助经费,被命名为“何鸿卿爵士东方古物廊”,左半部分为南亚文物展,右半部分为中国文物共约1000多件展品。布展的每根红柱展板都以英文(辅以中文)清楚显示该间隔的标题、期间年份,征引代表该年代、朝代或特别类别的中国诗文(中英并列),撰写该段的历史小结等等,很有诗意和亲和力,我一看就被吸引了,于是尽管时间比较紧,我还是花了较多的时间把主要内容纪录了下来。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明代龙纹琉璃墙饰,两侧各一座清乾隆仙鹤为足的大型景泰蓝熏香炉,位于
展厅入口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 清乾隆铜鼎,位于中国馆首中央

一.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Neolithic China)公元前 5000-1800 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 小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约公元前400-200年,指出人类最早的礼仪,是从饮食礼仪开始的,展示中华文化源自礼仪之邦
       早期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新石器晚期人们开始从狩猎转向种植,长江流域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种植五谷、蔬菜,驯养猪、狗、鸡等畜禽,有了部落进而形成部落联盟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 彩陶罐,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30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 红陶碗、双耳细颈椭圆陶水壶,陕西半坡村,公元前-45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6.黑陶觯,龙山文化公元前2600-2300年,高14、口径7.2、底径5.5、最大径9.5厘米

二. 早期王朝 (Early dynasties)公元前1600-1046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7. 小引“······登帚好三千,登旅万,乎伐······?”《商代卜辞》约公元前1200年,这段甲骨文,意为“为妇好征集三千士兵,另再征集一万后备士兵,征伐羌方,可会得胜?”可见商朝已设立13000兵力的军队,大举征伐
      位于黄河流域的二里头附近,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元前1900-1500年),位于河南南部洛阳附近的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的王朝(公元前1600-1046)现存大量甲骨文和金文器具,金属制造技艺成熟,制有大量青铜武器,和青铜礼器、器皿等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8. 玉器作为礼器,标志着形成了最早的完整社会形态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9. 此柜玉器,属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早期的文物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0. 玉钺、玉琮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1. 玉珏、玉斧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2. 玉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高49.5厘米,内部为圆柱形中空,外部作粗细递减的方柱形,横向分割为19节,是目前已知最高的玉琮之一

三.  周朝:古典时期(Zhou:period of the classics)公元前1046-221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3.  小引“檀车煌煌···肆伐大商···”《诗经》约公元前1000至800年,意为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朝
        周朝青铜器无论其体量、精细、铭文、器型均达到了青铜制作的巅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4. 商周以青铜器为最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5. 青铜鼎,原为饪食器,后成为主要礼器,左为圆鼎,右为方鼎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6. 青铜甗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7.  青铜脸具、车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8. 青铜壶,有铭文8个字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19. 青铜方鼎,有类似甲骨文的文字,商代,一般刻字少就一两个字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0. 青铜卣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1. 青铜康侯簋,约公元前1200年,高24、口径41厘米,两个对称的半环形把手上装饰翘鼻兽头,底部刻有24字铭文,既是书法,又是史料,非常珍贵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2. 甲骨卜文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3. 青铜器上的金文(又称钟鼎文)和图案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4. 青铜盘和邢侯簋,公元前11世纪,为祭祀周公旦所铸,底部刻有文字,是最早将文字铸造进入鼎底部的青铜器,使年份考证更精确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5. 青铜壶,出自山西省,东周,公元前5世纪,这对壶的纹饰是一样的,花瓣壶顶下方有同样的铭文,记载公元前482年晋国与吴国会盟之事,晋国大臣赵孟铸造了此壶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6. 青铜双羊尊,通高43.2厘米,商朝,公元前13至12世纪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7. 玉器、玉饰、鎏金玉带钩,东周,公元前5-4世纪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8. 鎏金银牛首车饰,东周,公元前4世纪,周王墓出土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29. 青铜剑、玉佩,东周,公元前5-4世纪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0. 青铜镈,东周,公元前4-3世纪,晋国制造,为宫廷典礼奏乐器

四. 秦与汉:帝国的诞生(Qin and Han:birth of empire)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1. 小引“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着,死者削。”《商君书》约公元前300-200年
       国家四境内的男女,都在官府登记名字,新生的人就注上,死亡的人就注销,自秦以来有了户籍管理,一统江山,到汉朝成为世界上与罗马帝国并列的东方帝国,疆域辽阔,包括中亚、朝鲜、越南等。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2. 青铜兽,汉,约公元前1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3. 绿釉陶望楼,东汉,公元25-220年,高86、宽36、进深36厘米,可能来自于当时颇有权势的地主或军阀的墓葬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4. 东周守护者木雕,出自湖南湖北的楚国古墓,楚文化约公元前450-公元220年,以其悠久的雕刻传统和木雕工艺而闻名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5. 各种动物雕饰、金银雕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6.玉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7. 银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8.带钮盖尊,东汉,公元1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39. 铜镜,东汉,公元1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0. 青铜排烟灯,东汉,公元前15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1. 石望柱,东汉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2. 墓中陪葬品,东汉,守卫、饮食、玩乐、居所一应俱全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3. 游戏、下棋
.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4. 居所、饮食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5. 忠犬

五. 佛教在中国:外国统治者与宗教(Buddhism in China: foreign rulers and religion )公元200-1000 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6. 小引“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魏书》公元551-554年
          220年东汉后400年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大量汉族人南迁长江流域,带来此地域的发展,黄河流域中亚、南亚的宗教、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入,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是宗教,而且是艺术和建筑形式落地开花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7. 西方极乐世界,黑色石雕,出自陕西,公元500-7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8. 佛教传入,也带来西亚、中亚的雕塑、建筑艺术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49. 菩萨木雕像,产于公元900-1100年陕西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0. 观音木雕像,本是彩色并有金线勾勒,璎珞是典型的西亚、中亚风格,出自公元550年左右陕西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1. 辽代三彩塑像,公元950-1050年,体量很大的三彩像,陈列于大厅中央通道上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2. 观音菩萨像,敦煌莫高窟17窟出土,约公元8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3. 彩绘木雕观音坐像,五代,公元10世纪,高达141厘米,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千年木雕堪称奇迹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4. 漆木观音坐像,出自约1115-1234年山西寺院,高约150厘米,与上尊观音像分置于中央通道尾部两侧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5. 菩萨石雕像,出自约公元535年河北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6. 展柜中还有许多精美的佛像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三)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上)
57. 汉白玉大佛像,高6米(二层楼高),隋代,约公元600年,原在河北邢台韩翠村崇光寺

           中国馆藏品丰富,件件都是精品,继续参观。。。。。。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