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2017-08-24 07:58:09)
标签:

旅游

中国印学博物馆吗

战国印玺

历代发展

陶拍


        第一次下午到西泠正好是周一各类博物馆均不开放,于是就有了周五我在办完事后再次到西泠一带的第二次游览。
       中国印学博物馆是由西泠印社筹建的我国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馆舍就设在西湖西泠桥东,一占地1300多平方米中西合璧的两层楼内(原杜月笙别墅改建),与西泠印社相连相属。主馆重檐翘角,楼台环廊,绿树浓荫,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宜人的自然风光相融合,使之成为一座国家级的园林式博物馆。
       主馆前竖有4.2米高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印”的汉白玉龙印钮章馆标。主馆设有历代印玺厅、篆刻艺术厅、印材厅和书画厅等展室,以实物展示了我国印章与印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展出珍品达一千多件,其中有罕见的先秦陶拍、封泥、秦汉古玺绝品;还有存世最早的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和明清以来各印章艺术流派大师的原物、原作。印材厅中汇聚了金属、矿石、陶瓷、动物、植物等五大类上百种质地的印材,令参观者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博物馆馆标,4.2米高的汉白玉龙钮巨印,边款为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赵朴初题写的“中国印学博物馆”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占地1300平方米的二层楼主馆(原杜月笙别墅,杭州历史建筑)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前言,我国印玺发展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中国印章的早期形态,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拍(在陶罐上印花纹,左2),商周有了铜印模,渐渐发展为印玺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带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战国玺印,材质以铜为主,已有银、石等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4号为官印,5、6、7为图案纹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战国私玺,各地的印文、书体也有很大差异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形制都不大,不到2厘米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形象生动活泼的图形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战国图形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战国成语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成语印内容广泛,既是人们随身携带的信物,又是寄托理想信念的饰品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这一时期的玺印钮柄都穿孔,便于系带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秦代“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政令,玺印、钮式趋向统一,始有定制的秦汉官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秦代官印和封泥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秦代私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东汉官印,初期承西汉,中期后文字渐受隶书影响,私印形式自由不拘,风格华美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东汉私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东汉官印,2号为“军司马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砖瓦上的印封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三国时印玺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魏晋颁少数民族的官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4号“晋匈奴率善佰长”、5号“晋鲜卑率善佰长”,6号“亲晋羌王”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隋唐用印方式完成了由封泥到钤色的过渡,官印增大成官署印,字体也渐有了楷书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唐宋以来的官印,钮不再穿孔,体积增大,用朱文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唐宋元的私印与押记,私印的凭信功用有了新的扩展,鉴藏印,闲章作押记等等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明清官印有严格规范,艺术意趣明显弱化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元末明清文人治印使用各种材质,并形成各种流派,元末有吾丘衍、赵孟頫、王冕为代表,明清之际有文彭的吴门派、何震的徽派、汪关的娄东派是最享盛誉的篆刻流派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他们及传人的作品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篆刻艺术发展到清中叶,出现了以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巧用切刀法,二百多年来影响深远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西泠八家的作品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邓石如是丁敬后的又一位杰出篆刻家,强调以书入印和刀法的流畅,世称“邓派”或“皖派”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邓石如的作品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吴熙载,字让之(1799-1870),系邓石如再传弟子,后人习邓派,均师从于他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晚清篆刻名家徐三庚(1826-1890),篆刻兼习浙派、皖派(邓派),融会贯通,作品风靡一时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黄士陵(1849-1909),篆刻师法邓派,又兼习秦汉碑刻,自成一体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赵之谦(1829-1884),篆刻初宗浙、皖两派,自出新机,在边款上刻画造像,开边款新境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胡镬(1840-1910),是晚清较有创意的篆刻家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吴俊卿,字昌硕,号缶庐(1844-1927),集大成者,把百年来到印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齐璜(1864-1957),字白石,他的篆刻作品在近、现代开一代新风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印材中各种石料、水晶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翡翠、水晶、玉石、玛瑙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名贵石料鸡血石、冻石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寿山石、田黄石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彩釉描金陶瓷印、象牙印、煤精印、仿古龙钮铜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各种植物类、动物类的印材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各种金属印、陶瓷印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展厅还有专室展出印社社员的书画作品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国画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篆刻


人间天堂杭州游(六)中国印学博物馆
皆大欢喜

       中国印学博物馆以数千件实物,完整的序列,向人们展示了印学发展史和中国的印文化。印章,它从“信物的凭证”和“权威的象征”,发展到篆刻艺术,历经3700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今已发展到了繁盛时期,参观展览,趟佯在方寸之间,给我们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
      继续在孤山游览。。。。。。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