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堂杭州游(四)西泠印社(上)

标签:
旅游西泠印社柏堂汉三老石室华严塔 |
西泠印社,门额由沙孟海题写

柏堂,最早建于宋,因树得名,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现为印社主要建筑。门楣上隶书“西泠印社”为吴昌硕题;对联:“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籍征鸿雪

室内屏风上方悬有“柏堂”匾额,为俞樾手书,对联:大好湖山归管领

钮印石“戊辰秋月印人雅集同庆建社八十五周年”,左侧为浙江省会警察厅布告碑,内容是保护西泠印社,外人不得侵犯

前山石坊,石坊高3.3米,宽2.19米,额枋上隶书“西泠印社”为安徽桐城张祖翼手书,石柱篆书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

鸿雪径,筑于1913年,上覆棚,种紫藤,南面棚顶刻“鸿雪径”三字,楷书无款。径北石壁有一石块,刻有阴文小篆“印藏”,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出家前将自己的印章第物封存于石龛内,1963年秋,印社准备60周年庆,打开石龛发现内有93方完好印章

凉堂,为宋绍兴年间(1131-1162)古迹,遗址久湮,1924年重建。

凉堂外西墙上有岳飞书韩愈《驽骥》石刻九方

四照阁,始建于宋初,明成化年间重建,后又废,1914年重建于今华严塔处,1924年印社建造华严塔时,迁建于现址,门楣匾额“四照阁”为谢稚柳所题,楹联“尽收城郭归檐下

题襟馆,又名隐闲楼,建于1914年,由上海题襟馆书画会会友筹资而建,为当时该会在杭州的活动场所,后捐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华严塔,位于西泠最高处,是印社的标志性建筑

“石渊”和下方《闲泉记》均为1919年张均衡所题写,“石渊”两字旁有丁仁所书的楷书款识

邓石如(1743-1805)造像,清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篆刻皖派创始人。小龙泓洞1922年开凿,以浙派篆刻始祖丁敬号命名,丁仁题记


汉三老石室,建于1921年,内藏至今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等东汉至明清的原始碑10余块,此汉碑距今1900多年,碑文基本完好,有217字,清咸丰二年(1852)于浙江余姚出土,1921年有陈姓所有者欲卖予日商,已运抵上海,印社社员60余人集资8000银元,将其赎回,运返西泠,筑室永久保存。面西对联为“东汉文章留片石

汉三老石室,造型仿“阿育王舍利塔”,造型结构是仅有的孤例,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价值。门楣匾额楷书,冯煦1923年书,正门旁有楹联两幅,中间一幅为丁上左撰,黄葆戊1925年书:“竞传炎汉一片石

剔藓亭,1915年建,“剔藓”一词出自唐韩愈诗句“剜苔剔藓露节角”,形象地寓意印社社员常在此研究古代文字,汲取天地灵秀的情景

宝印山房,始建于1912年,为印社同好赏印交流之处,抗战时失火被毁,此楼为1974年按原样重建,并建有曲廊与题襟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