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2016-10-22 07:36:45)
标签:

旅游

五间厅

荷花阁

桐阴轩

环园


          80年前的12月在华清宫环园爆发了震惊中外、改变中国命运,乃至世界发展进程的“西安事变”,我们来了华清宫,当然这是一个必游的景点。
       环园位于华清宫园区的东南角,原为骊山脚下的清朝驿馆,在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1877-1878),关中大旱,清帝诏令捐募银粮赈灾,临潼知县沈家桢将灾后剩余的银粮,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建了温泉驿馆,并改名为“环园”,可算是华清宫景区内现存最老的一组地面建筑了。环园不大,但亭榭楼阁,池塘桥廊样样俱全,建筑依地势错落有致地展开,高低紧凑,疏密适度。前面望川,后背靠山,树木掩映,浓荫密遮幽静典雅、静怡安全,兼具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的风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仓皇西逃至西安,往返时皆驻跸于此。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临西安,在环园设行辕,严令张学良、杨虎城出兵围剿红军,时国难当头,张、扬在苦谏、哭谏无果的情况下,于12日晚发动兵谏,当晚蒋介石就住在环园五间厅,蒋的卫队竭力抵抗,蒋本人翻出后窗逃往山上,翻窗时闪了腰,上山不久又扭了脚,藏在半山腰的石缝中,最后被孙铭九营长搜山发现后背下山。西安事变经过多方努力,圆满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全民抗战的高潮,经过牺牲数千万人的殊死搏斗,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首次战胜了侵略者,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从此名垂青史。
       环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颇具江南园林的风采,独立成园,园内的主要建筑有五间厅、三间厅、荷花阁、白莲榭、杨妃池、望湖楼、飞虹桥、飞霞阁、碑亭等。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环园与唐御汤遗址博物馆相邻,但独立成园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望湖楼,环园的门楼,登此楼可望渭水,五间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望湖楼,楹联:环境清幽拓开世外桃源别添画韵   园林秀美移取江南特色共醉诗心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飞霞阁、白莲榭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白莲榭,位于环园中央,1936年蒋介石曾在此作为宴会厅招待驻陕各高级将领和其他军政大员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杨妃池,颇具江南园林特色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杨妃池中睡莲盛开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荷花阁,到五间厅必经之路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荷花阁,雕梁画栋,彰显皇家气派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荷花阁主厅,曾是蒋介石行辕的“启承室”,国民党要员晋见需在此登记,等候蒋介石是否召见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荷花阁内的温泉汤池,导游介绍,慈禧和蒋介石都在此用过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荷花阁内的休息室,通浴室,浴后小憩之处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五间厅旁廊墙上刻着当年冯玉祥将军在此的训示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碑刻上罩着玻璃,映出的人影正是我们团队,在廊下听导游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五间厅,当年蒋介石的主要驻地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五间厅,在1934年重修后,一直是达官贵人下榻之地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五间厅,第一间是秘书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第二间,蒋介石的卧室,1936年兵谏发生时,蒋介石就是从此室后窗翻出,逃上骊山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第三间,蒋介石的办公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第四间,蒋介石行辕会议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第五间,侍从室,也作为国民党高官的临时休息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桐阴轩,又名三间厅,始建于1900年,建成后也是显贵们下榻的好地方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桐阴轩,位于五间厅东边,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侍从官、秘书在此居住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桐阴轩内的侍卫长办公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警卫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警卫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当年枪战留下的弹洞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经过桐阴轩向东可上骊山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飞虹桥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飞虹桥位于环园的最东面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有游客讲到兵谏亭只要半个小时,可是我们团队的其他人都不想上山,我也只能作罢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兵谏亭,当年蒋介石藏在此处石缝中,被张学良卫队孙铭九营长发现后,背下山,后国民党建了“正气亭”,解放后曾经改名为“捉蒋亭”,后改称为“兵谏亭”。此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碑亭,位于飞虹桥旁,陈列三块诗碑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游华清池》,郭沫若作于1955年5月右边一块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和郭沫若》,董必武作于1955年10月,为中央一块诗碑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重游华清池》郭沫若作于1959年7月,左侧一块诗碑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环园廊亭
 
人文之旅西安行(五)华清宫(下)
乐善亭碑,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前一年关中大旱,赤地千里,清帝下诏捐粮银赈灾,临潼知县沈家桢撰文并记述临潼地区所捐银粮之数,立碑华清池,以彰善举。并将剩余银粮修建了环园

      本来我们结束环园游览后,还有时间上山看看,但是由于我们中有三个家庭带着小孩,所以不想登山,其他人因为已经走了四、五个小时也有点怕,所以放弃了上山,我也就随大家了,骊山晚照也是当年关中八景之一,看来我也只能放弃了!

      我们在华清宫游览了2.5小时,近5时才乘车返回西安。我们先到《德发长》去品尝“饺子宴”,夜里再去剧院看《唐剧·十三朝》。。。。。。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