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2016-10-19 07:57:03)
标签:

旅游

华清池

御汤遗址

海棠汤

温泉铭碑

 
          首先热烈祝贺今日凌晨3:30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开启了航天员在轨天宫站30天的征程,预祝此次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经过九龙湖景区导游带我们来到华清池景区。这里是我们此次游览华清宫的重点所在。
       温泉是华清池的灵魂,其水温常年恒定在43℃,水质纯净,具有医疗价值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相传6000多年前人们就在这里置汤沐浴,秦皇、汉武均在此建离宫,修汤池,驻跸游幸,沐浴疗养。唐代从太宗李世民始,不断在此营造骊宫,尤其在玄宗李隆基时达到鼎盛。当时,华清宫占地约1300多亩,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宫内汤池星罗棋布,亭台楼阁遍布骊山上下。唐玄宗在此处理政事,接见外国使臣,举行重大庆典活动,使华清宫成为唐朝有一个政治中心。从此华清宫驰名中外,才有了今天的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属于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4月发现了遗址,1990年9月建成遗址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1230平方米,陈列了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等五组汤池,是我国唯一展示皇家御用汤池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为研究中国古代温泉沐浴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参观汤池遗址也是我们游览华清宫个一项主要内容,我们随着导游,走近当年的帝王生活。耳边如闻白居易的《长恨歌》,想象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七夕誓盟。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御汤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华清御汤,进入御汤遗址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贵妃池,我们团队随着导游(举旗者)进入第一展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海棠汤,汤池小巧玲珑,由青石拼砌而成,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中还有刻着“杨”字的石块,可见此池是专供杨贵妃所有,故俗称贵妃池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海棠汤,为四阿攒尖顶展室,陈列面积134.6平方米,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海棠汤,因其平面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池底中间有一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口,上有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接莲花喷头,温泉水因自然压力通过管道从莲花喷头四散喷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在此沐浴了10个春秋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莲花汤,展室为歇山顶,陈列面积463平方米,始建于唐开元十一年(723),我们来到的第二个展室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莲花汤,汤池全用墨玉石砌成,上平面略似椭圆形,下平面呈八边形,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汤池储满水近100立方米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莲花汤,池壁内石外砖,用6组弧形石块砌成,圆滑吻接成“莲花”状,故称莲花汤。也称“御汤九龙殿”,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汤池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第二出水口,龙嘴内长年流着温泉水,水温43℃,水质清澈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从1936年至1979年中外专门机构对温泉水质的分析表,说明水质有利疗养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夕佳楼,源远流长下是一号出水口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温泉古源,一号出水口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御汤之间连通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夕佳楼旁建一小方亭,专供贵妃观景,又称晾发台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星辰汤,展室为歇山顶,陈列厅面积为514平方米,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是华清宫出土的汤池遗址年代最悠久的,我们从后面进入参观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星辰汤,正门,这里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遗址,得名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那时人们沐浴是在自然形成的汤湖中,一般在夜晚沐浴,可仰望星辰,故称“星辰汤”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星辰汤,汤池的造型平面呈“北斗七星”状,分为“斗池”和“魁池”两部分,总面积约160平方米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星辰汤,进水口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星辰汤,池壁内石外砖,表面用打磨光滑规整的青石砌成二层台式,池壁似山河,蔚为壮观,西侧设有便殿,为皇帝沐浴前更衣,沐浴后休息的小型宫殿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星辰汤的排水道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尚食汤,始建于开元十一年(723),展室为悬山顶,陈列面积为104平方米,我们参观的第四个汤池遗址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尚食汤,专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形制较小,工艺简单,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底部有一排小窝用于防滑和蹭脚跟,中间小墙是高、低级官员的分界线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尚食汤,从唐代,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命名为“香凝池”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太子汤,是御汤博物馆的露天陈列,用砂石和青石混砌而成,始建于贞观十八年(644),到公元723年废弃,经历80多年,唐代太宗至玄宗六位皇帝时期,先后有10位皇太子在此沐浴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唐华清宫汤池附殿遗址,散水环绕,建筑结构构思巧妙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遗址柱础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木檩条(秦)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木构件(秦)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唐太宗《温泉铭》碑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唐太宗温泉铭碑,上面是太宗御书,写于“汤泉宫”(至玄宗改成为华清宫)落成之后,太宗亲率文武百官前来临幸沐浴,随后即兴挥毫,撰写《温泉铭》:“金浆玉液,可以怡神驻寿。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泉涌殿而萦池,砌还流而起岸。岩虹曜菜,曲曲垂梁;岫月澄轮,冱冱入牖。朔调风以荡志,鉴灵泉而肃心。”并赞叹温泉“不以古今变质,不以寒暑易操。无宵无旦,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将天地而齐固。永济民之沉疴,长决施于无穷······人世有终,芳流无竭。”
       《温泉铭》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书法艺术实属上乘,为历代所称颂,其书中蕴含着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的风韵,有学者赞曰:“其书法骈俪流畅,雍容大度,有明显的二王书风,以行书刻碑,唐太宗为第一人。”《温泉铭》碑是华清池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碑石,然早已荡然无存,仅存的拓片真迹也让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掠走,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写本部,编号为P4508,本碑就是根据这个拓片所刻。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杨贵妃雕像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宝积池,现在对外开放的温泉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华清池碑林,始建于1985年,有国内著名书家的作品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贵妃泉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亭中就是泉眼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贵妃泉在这里涓涓流淌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山清水秀,江山如画

人文之旅西安行(四)华清宫(中)
华清池

 

       华清池记录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恩爱故事,奢华生活,更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肇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无奈“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恨绵绵无绝期”。一首《长恨歌》千古传诵,我们在参观御汤博物馆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人世沧桑,往日的繁华烟消云散,当年的帝王宫阙成了今天大众的游览胜地。

       接着我们游览环园,这里又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