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74839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丙申春节湖南游(十六)芋头侗寨歌舞秀
(2016-06-23 07:38:07)
标签:
湖南游
芋头侗寨
侗族歌舞
芦笙场
廻龙桥
2月10日11点,我们来到芋头侗寨的芦笙场,准备观看侗族歌舞表演,在开始前我们有机会在广场四周看看,与侗族村民聊聊天,感受一下侗族文化。
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少量侗族。全国侗族总人口接近300万,历史上曾被称为“仡伶”、“峒蛮”、“峒苗”,“峒人”,祖先是秦汉时期的百越,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侗族使用侗语,没有文字,通用汉文。侗族原来居于深山,交通不便,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改革开放后大批的人走出村寨,到外地打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家乡发展。
侗族人能歌善舞,“饭养生,歌养心”,侗族人把歌看成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他们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侗族的“歌师”被尊为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于是他们世代都爱歌,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在芋头侗寨,我们有机会看到一台原汁原味的侗族歌舞,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芦笙场,芋头侗寨最大的一个广场
古戏台,位于芦笙场东面
芋头小学校,芦笙场南面,芦笙场平时正是学生的活动场所
芦笙鼓楼,芦笙场西面
侗族绣品和其他工艺品(场边供游客选购旅游纪念品)
民居,芦笙场北面,民居后是小山
11:10,歌舞表演开始,一位侗族大叔任主持人
第一个节目:芦笙舞(所有节目都是我起的名,词不达意敬请原谅)
载歌载舞
造型多变
前后绕行
服饰鲜亮
队形整齐
翩翩起舞
夸张的芦笙
孔雀开屏
摆个造型
第二个节目,女声表演唱(只知道挺好听,就是一句也没听清楚)
第二个节目结束,分头下场
第三个节目,男女声合唱
音乐和声
第四个节目,格以琴歌舞
青年男女,自由恋爱
共同祝福
第五个节目,欢快的劳动
纺纱(过去侗民都穿自己手织的侗布)
织布
劳动之余
抢新娘?
心心相印
第六个节目,男女声对唱
男生自豪
女生活泼
琴瑟和谐
第七个节目,抢板凳
好像是姑娘等人抢板凳
小伙子边唱边相亲
越抢越开心
第八个节目,树叶独奏,树上采张树叶,放在嘴里就能吹出美妙的乐章!
第九个节目,威风锣鼓
龙腾虎跃
巾帼不让须眉
捧上侗家老酒,请游客品尝
最后请观众一起进场,跳起了集体舞
大圈绕小圈,互动很热闹
全场结束侗族姑娘抛起了游客(此时主持人宣布演出结束,全程用时约65分钟)
芋头廻龙桥,桥匾由台湾宋楚瑜(它是湖南湘潭人)所题,2008年复建这座风雨桥时,台湾同胞也捐助了部分款项,主要资金是本地筹措
芋头古侗寨
12:20,我们离开芋头侗寨,这场欢快的歌舞还在我眼前,无论是芦笙舞,还是抢板凳,都是侗族村民们自己的生活,那用树叶吹奏的乐曲,真是天籁之声,最后的威风锣鼓,喜庆吉祥,烘托了春节的节日气氛,据说节目的编排主要是原创的,现在有了一位学文艺的侗族大学生回乡来指导使节目更加精彩了。
我们很快回到通道县城,在那儿用了中餐,然后400多公里前往衡阳。。。。。。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丙申春节湖南游(十五)芋头古侗寨
后一篇:
丙申春节湖南游(十七)南岳衡山一日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