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10点一刻,大巴开始向蒙特利尔驶去。全程约200公里,一上车,绳导又给我们讲蒙特利尔的有关情况。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魁北克西南部的一座城市,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1642年建城,市区面积365平方公里,曾经是加拿大的最大城市和经济首都,现有人口约350万。这一地区建城时是法国的殖民地,一度是“新法兰西”的首都,在七年英法战争中法方战败,才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蒙特利尔”来自于法语,意为“皇家山”,法语是该市的官方语言,使用法语的人口占该市的总人口的60%以上。由于历史原因魁北克省一度搞独立,使许多跨国企业的总部迁到了多伦多,从而1976年开始蒙特利尔变成了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但今天它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曾经在1967年举办过世博会,1976年举办过蒙特利尔奥运会。游览蒙特利尔可以感受更多的法兰西风情,蒙特利尔因而被誉为“小巴黎”。
进入城区一眼望去总能见到几个教堂,热闹的街头总有不少喝咖啡的人,使我们联想到巴黎街头,以下是一路车拍:

蒙特利尔也在大搞高架立交系统

在原有基础上增建

颇有法国人的浪漫情调

宁静的街巷

井井有条(应该是单行道)

艺术氛围

教堂抬头可见

蒙特利尔艺术品博物馆

又是一个教堂

一般街巷楼层不高

高层建筑也并不太高

喝咖啡的人

法兰西文化

车等人

人行道上的咖啡座

蒙特利尔每个街区都有教堂

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我们到蒙特利尔后先用中餐,游览的第一站是参观“圣约瑟夫大教堂”。
教堂以“圣约瑟夫”命名是很少的,尽管这位木匠约瑟夫是圣母玛利亚的丈夫,是耶苏的名义父亲,不怕犹太统治者的追杀,保护了玛利亚母子,抚养了上帝的儿子使之顺利长大,他对天主教的无私奉献,却一直未被列入圣品,直到1870年12月8日才被教宗庇护九世封圣,其瞻礼定为每年3月19日。这座教堂就是以纪念圣约瑟夫为主题的礼拜堂。
1904年,圣十字架会修士安德烈·贝塞在皇家山圣母学院附近兴建了一座小教堂,据说他以这座教堂中的灯油,治愈了许多有残疾的病人,名声大振,蜂拥而来的人持续了30多年,由礼拜堂内挂着为数众多的拐杖,可知其神奇疗效,在众人出钱出力之下,安德烈修士在皇家山建起了这座圣约瑟夫大教堂,1924年开始建造,完成于1965年。教堂体积之大,令人瞩目,世界上只有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大于它。然而,可能还是因为钱的原因,其内部却相当质朴、简单,和它的宏伟壮丽的外表形成强烈的反差。没有金碧辉煌的雕梁画栋,甚至没有任何一点华丽的装饰,是我见过的最朴素的大型教堂。

教堂建在皇家山的一个山头上

教堂基础就是这些岩石

自愿付费点灯油(蜡烛)

虔诚祷告

据说很灵验,许多人丢掉了拐杖(拍糊了,作为示意吧)

点不同的灯许各种愿

底层有一个小教堂

圣徒彼得像

教堂后上方的管风琴

小教堂正在做弥撒

约瑟夫抱着耶稣的圣像

窗户上都是有关圣经的故事
我们随后来乘电梯到位于顶楼的大教堂,虽然高大宏伟,但内部装修同样朴实无华:

教堂面积很大可容纳上万人

教堂后部上方也是一架巨型的管风琴

这台据说是世界最大的管风琴有5811支管子,奏响时整个蒙特利尔都能听到悠扬的乐声

穹顶高耸,同样简洁朴实

圣约瑟夫塑像

侧旁的礼拜堂

两侧墙上的木雕像,不知是不是耶稣的12圣徒



这中间一位居然有两个脑袋

耶稣受难的浮雕
圣母与耶稣

耶稣殉难

安德烈修士最早的小教堂

安德烈修士的铜像

圣十字教会的标志,安德烈就是这一教派的修士

这座小教堂楼上一角是安德烈修士的起居室

老教堂内

被治愈人的感恩铭牌和丢弃的拐杖

安德烈修士像,手中拿着治病的教堂灯油

教堂钟楼,悬挂着56个大小不等的钟,总重量达10900公斤,下面是演奏室,每隔半小时演奏一次

圣约瑟夫修道院

修道院就在大教堂马路对面

侧面看大教堂

大教堂海拔261米,比街道高154米,是蒙特利尔的制高点之一

山下上教堂路端有圣约瑟夫和天使的铜像

正门步道,和汽车通道

圣约瑟夫抱着耶稣的铜像
大概还是资金问题,到欧美教堂要买票参观是很少的,而这个教堂是要买票的,导游去买(我们含在行程中的)后,领我们检票进入的。我们在这里参观了一小时,就前往下一个景点:皇家山公园。。。。。。待续。
现从西宁出发,以后进入沙漠地区,可能无法上网,不及回复,请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