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的第三天我们先乘车去一字岩景区,主要是一线天和虎啸岩。
一线天又名灵山,位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九曲溪二曲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是武夷山最奇的岩洞,谷中有一块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入岩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100多米,从中漏出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沿着岩峰拾级向上,最窄处不到50公分,太胖的人根本无法通过。一线天名不虚传。


进入洞中抬头望

头顶一罅透阳光


中洞宽大容百人

人到最窄不见光

天光渐露将到顶
出了一线天岩洞,我们沿着陡峭的山路向虎啸岩进发,虽然绝对高度并不太高,但由于坡度陡,有不少游客都放弃了,我们坚持着,终于登顶。虎啸岩在一线天的北面,怪石崔巍,流水迂回,是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一眼望去,“极目皆图画”。

虎啸声,其实来自岩上的一个巨洞,山风穿过洞口便发出怒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犹如虎啸。

悬崖上的石刻

在山顶看四周



几十座山峰就在眼前
武夷精舍和武夷宫是比较集中体现文化遗产的景点,我们也先后参观了。
武夷精舍又称武夷书院、紫阳书院、朱文公祠,位于隐屏峰下,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倡道讲学、著书立说之所。1183——1190年,这八年在此授徒讲学,著述的实践、标志着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他首创“四书”说,后被官方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教科书,“程朱理学”成为文化正宗,传承达700多年。武夷精舍历代均有毁损、重修,2000年10月开始重建,至2002年12月竣工。

武夷精舍

朱熹坐像

康熙题匾:学达性天

乾隆题匾:静中气象

讲学之所

孔子画像和朱熹塑像

模拟学生听讲

小朋友有事请教
武夷宫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初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以后历代均有毁、建,现存的大都是近年重建的。

武夷宫介绍

武夷宫

新建的大殿

大殿内现作为武夷古代名人馆

冲佑观前宋代所栽桂树,冲佑观在明清均遭火焚,独存桂树,大愈合抱,虽树腹已半朽,但秋时花开,数里犹闻其香。

两侧配殿


宋代词作家柳永纪念馆

一代词宗

当年柳永的词常被作为唱曲用

武夷宫位于大王峰下

九曲溪畔


渐入佳境牌坊

游武夷诗

位于南入口门前广场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石碑
离开武夷宫我们就开车返苏了,福建游至此结束。
从明日起,我将外出旅游半个月,在此先向各位博友拜个早年,新年快乐!回苏再见!
谦益雅评:
自然人文双辉映 天光一线照古今
虎啸灵洞声何远 程朱理学紫阳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