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2012-05-28 12:43:27)
标签:

德山

石嵝石壁

小路

苍松翠竹

荆棘

杂谈

   上周六前夜风声夹杂着阵阵雨声,打在院子里的芭蕉叶上,声声入耳。迷糊着睡醒一看,天公作美,又是一个好天气。我们五人(谦益、德山、木兰、太湖小小生和我)相约早八点在木渎严家花园公交站集中,经协商决定前往石嵝石壁。乘上65路公交车到光福潭东村下,我们就去石嵝。

   石嵝位于潭山(又名弹山)南坡,不甚高,绿竹掩映,十分幽静。庵始建年代无考,清初为无声禅师修行之地。数次兴废,现虽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相对还较破旧,两侧附房门窗上还用着明瓦,已经很少见到了,现有二、三僧人在此修行。我们在此小休,并与一僧人稍作交流,就向以前重未登过的潭山顶进发。

   潭山在苏州地区也算比较高了,山高253米,绝对高度不算很高,但相对高度较高。我们没有找到其他人已经走过的小路,而是自己一路探寻往山顶而去。先是长得非常挺拔和茂密的竹林,这儿是不怎么费劲的,再向上,就是杂树林,荆棘缠绕的灌木丛,时临夏季,草木茂盛,我们只能找相对稀薄一点的地方,慢慢开辟小路前行,我们几个手上、臂上都留下了荆棘的印记。好在临近山顶时,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直登山顶的小路,很快就登上了山顶。经过了小小的磨难,眼前豁然开朗,我们都高兴极了。山顶面积不大,观赏条件极佳,远望太湖,水天一色一望无边。近观脚下青山,苍松翠竹郁郁葱葱,真正令人叫绝。我们兴奋地在此合影。

   在山顶休息片刻,我们就沿着一条他人开辟的小路下山,条件大为改善,再也不用穿越杂草荆棘丛了。下山后,我们就转战去石壁。石壁位于蟠螭山顶上,但这山要低得多,我们几乎没怎么感觉上山就到了石壁精舍。石壁精舍创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憨山大师结庐于此。清末民国初年,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堪称艺术佳品,寺内一株千年石楠,扎根于石壁岩峰之中,也实属罕见。我们欣赏了这些石刻,在颇有古意的小石桌旁休憩,怡然自得。

   离开石壁,12.30我们来到光福镇上用餐,整个登山过程用时三个半小时。我们在饭店喝着德山带来的糟烧,品着菜蔬,海阔天空地聊天,些微的疲劳就此烟飞云消。

 

 

 新浪网友雅评,奉挂中堂:

石嵝石壁不经攀

边上弹山才入眼

笑寻羊肠论厚薄

荆芥之中过禅关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石嵝山门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龙泉亭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石嵝精舍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松风水月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木兰在拍什么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茂密的竹林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潭山(弹山)顶上的国家测量标志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山下郁郁葱葱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远眺群山---铜井山、吾家山,连绵数十里。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脚下太湖一望无边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快乐合影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轮流拍照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下山后从石壁看潭山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石壁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石壁精舍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石壁精舍内的摩崖石刻---即心即佛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正法久住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心有大千法界无碍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应无所住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蟠螭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篆书石刻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隶书石刻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章太炎1933年来游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过去文人就喜留名,怪不得常常看见某某某到此一游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憨山胜迹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有些石刻已不太清晰了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描写古石楠树的诗:苍龙卧壁---灵山佛祖遣苍龙,腾云盘飞洞庭东,苍穹壁立屹千载,钟声梵音悟松风。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扎跟在石壁中的石楠树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寺中一平台上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巾帼不让须眉---木兰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寺中一角---回廊、楼阁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新修的观音殿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林荫路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佛门龙象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石刻---石壁永慧禅寺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德山和谦益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太湖小小生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登上了潭山顶
木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京行
后一篇:木渎古镇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