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全国第一林业大省率先发展碳汇产业的对策与思路

(2016-03-25 14:11:57)
标签:

黑龙江

碳汇

林业

分类: 宏观经济


              ——科顾委主任陈永昌

     温室气体排放所引发的气候变化不仅涉及生态环境问题,更事关人类的长久生存和各国的繁荣发展,以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各国减排工作的不断进展,碳汇林业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发展碳汇是治理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应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主题。
     我省作为自然生态资源大省,加快发展碳汇林业不仅符合我省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特征,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宣传我省发展碳汇林业的整体优势
   
 从今年9月中美共同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中国气候谈判代表解振华在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发言,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在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几成定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巨大的吸碳、储碳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以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我省做为全国最大的林业大省,自2014年木材停伐后,发展碳汇林业不仅是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大省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积极培育森林碳汇资源,放大森林吸碳吐氧的生态功能,积累碳汇指标,尽早促进碳交易,助推林业转型升级谋发展,是林业大省的必然选择。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发展碳汇林是因其能够消耗、吸收、固定和储存CO2,而成为碳汇的主体的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1997年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京都议定书》,并引入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同意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纳入清洁发展机制,这就是说,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造林,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来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在对我国开展的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优势和前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黑龙江省碳汇林业的对策,即增强对碳汇林业的保护和监督、完善碳汇金融体系的支撑和补偿机制、增加国际合作、加强林业生产的科研投入和碳汇林业的宣传力度、提高育林者自身水平等。
2、破解制约碳汇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2030年碳减排的新承诺,我国已被视作全球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也表明,我国已成CDM机制下提供碳减排量最大的国家。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目前减排的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减少排放源(减少能源消耗或工业生产)、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这样做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会影响到各国经济发展,所以在具体行动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而且难以操作。二是通过造林和再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吸收二氧化的碳汇,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抵消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至今,我国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7个试点城市,目前看来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市场比较分散,碳排放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不足,导致碳排放配额流动性过低、市场交易量较低、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不够。而作为碳汇储存量的大省缺乏试点碳交易场所和平台,更缺乏相应的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的支持。

 

3、我省碳汇林业发展促进会的发展对策

经省政府民政厅批准,我省碳汇林业发展促进会以正式成立。促进会是由我科顾委牵头整合省内林业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组成的行业性的社会团体组织。本会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开展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秩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部门服务,为会员企业服务,促进我省森林碳汇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会自2015年11月在民政厅注册成立以来,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要求,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免费为会员开展碳汇林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1)碳交易与低碳发展最新进展和国内最新政策,特邀试点解读,深圳碳交易制度框架、政策规定和实践经验。(2)碳交易规则、交易系统以及交易策略等碳交易实务。(3)碳资产管理、低碳投融资和低碳产品认证等碳管理实务。
    二是积极推动第三方机构的建立。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也是重工业大省。第三方认证是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也将是推动我省建设碳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发展机制(CDM)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广泛开展,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指定经营实体(DOE)体系同时得到了发展完善,然而CDM在中国的大量开展并未带来本土DOE的发展壮大,激烈的竞争以及低迷的碳市场给国内第三方认证机构发展带来更多困难。国内现有的第三方认证机构难以满足中国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要求,发展中国本土碳交易第三方认证机构迫在眉睫,只有充分借鉴现有CDM-EB管理DOE体系的经验教训,加快国内第三方认证机构建设,才能满足我省及国内碳交易对第三方认证的需求。
    三是推动碳交易市场建立。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全球开展与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英文简称CDM项目)最多的国家,固碳能力和减排空间都十分巨大。按最新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8月底,7个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这样的交易额对蕴含巨大减排潜力的中国而言还远远不够。为此,我省必须加快促进建立交易平台,加紧制定碳金融战略与碳汇发展框架体系,积极争取发展主动权。
    应对气候环境挑战,中国不仅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更需要治国理政的智慧,我省应按照中央的部署,构建适合我省省情的碳市场体系。同时也是顺应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完善碳汇及碳金融体系的需要,更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方能在改善生态环境上为国民谋福祉,在保障气候安全上为全球添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