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饮食变化的喜与忧
在食疗保健康的今天,中国人的饮食正在发生四大变化 :第一,中国人食物消费越来越多地来自零售商,如便利店、中型超市或大型商场。而随之而来的趋势就是加工食品和预包装食品消费量的增长。第二,动物蛋白食品消费大幅增长——猪肉消费一度增长迅速,现在以禽肉增长为主——这一点从营养方面来看影响很大,乳制品消费量也有所增长,不过考虑到中国饮食的总体质量,乳制品消费量的增长未必是一件负面的事情,虽然它对环境肯定是有影响的。中国动物源性食品消费总量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不算太多——远少于欧洲或者美国——但问题在于其增长的势头似乎没有放缓的趋势。第三,食用油和油炸食品消费量持续增长,蒸煮和烘烤食物消费量下降。目前,中国人每天摄入300-400卡路里的油脂。第四是糖的摄入量过高。这是二三十年前中国从未发生过的新现象。如今中国人食糖储备。在任何一个乡村或者小镇子里都可以找到出售甜食和软饮料的糖果店。糖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饮食中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元素,1990年中国人每人每天仅摄入2克糖,那时人们并不把糖看作日常饮食的必需品。
中国人饮食结构在两年之内发生的变化 ,可以与日本上个世纪收入增长最快的时候相提并论。中国人零食、饮料消费量以及肉食和油脂摄入量的变化速度超过了全世界其它任何地区。超市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中国超市的总营业额从2001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910亿美元,并且仍在加速发展——每个小城镇都可以找到便利店,其中很多都是来自香港、韩国甚至西方国家的知名连锁商店。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现今中国人饮食的质量:毕竟中国人如今吃了很多油炸食品,摄入大量油脂,蔬菜摄入不足却吃进大量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和越来越多的动物蛋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非传染性疾病迅速增长。我们在全国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是美国青少年的3倍,虽然中国人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远低于西方人,却十分容易患病。中国人BMI指数在21到24之间的就已属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了。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吃饭为舌头而吃,重在吃味道,而忽略营养结构,为病从口入留下了空间。今后要逐步改变传统习惯,由为舌头味道而吃转向为健康而吃,才能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