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力戒四种新倾向

(2011-04-15 06:33:39)
标签:

保障性住房

力戒

新倾向

杂谈

今年北京两会决定大规模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建3600万套,共计23亿平方米,能解决1.2亿人口的住房问题。这是最大的民居工程,深得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支持,成为北京两会上的最大亮点。但是好事要办好,在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时,要理性思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可头脑发热而盲目乐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和管理中要力戒可能出现的四种新倾向。

第一、政府出钱建设、出租大批廉租房和公租房,所有权和管护权都是政府的,力戒重新回到计划经济年代福利制建房、分房和管房的旧路上去。

我国市场化房改已十多年,当时计划经济留下的福利制住房,因为政府背不起维修管护的巨大包袱,才下决心推进市场化房改,把产权卖给职工,上述负担全部化解给职工个人承担。现在看再建公租房的政策导向,涉及到对这次房改如何评价的问题,建设大批公租房有重新走老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管房旧体制之嫌。为此专家呼吁,现在需要重新设计公租房的建设、分配和管护体制,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计划经济。要重新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想办法、出思路,更多用市场化行为规范和引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和管护等一系列新问题。

第二、力戒保障性住房在分配上出现不正之风

某种意义上说分蛋糕比做蛋糕更重要。保障性住房分配主要解决社会上中低收入者的买房难和住房难问题,其中的公租房主要面向社会夹心层(刚毕业的大学生和进城农民工等)的住房需求。这个设计初衷是好的,但是中国由于体制原因,好事办起来往往会被不正之风影响而走形变味,出现分配不公平、不公正的后果。例如2004-2006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兴建了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初衷也是为了能解决穷人住房难问题。但是分配中出现了拉关系、走后门、开假证明等问题,权贵阶层挤进来占穷人的便宜,享受经济适用房的待遇。有的小区出现了有大款开宝马车住经济适用房的现象,群众意见很大。哈尔滨市长为此叫停了当时的经适房建设。这次建保障性住房在分配上也很可能出现2006年的旧剧重演,要吸取经适房在分配上的重要教训,力求廉洁公正地把蛋糕分好,不让富人再占穷人的便宜把好事办砸了!

第三、力戒各级政府财政为建设、管护、维修保障房背上巨大的财政包袱

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要达3600万套,共需建设资金近5万亿元,其中财政支付要在40%左右,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孕育着巨大的财政风险。公租房都实行低房租,有的地方每户每个月几十元钱,收这点钱根本不够房屋的正常管护和维修的费用。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为此拿出巨额的财政补贴。由于保障房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笔财政补贴也会越来越大。财政支出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可头脑发热而不计后果,要克服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注意规避财政赤字过高和偿还风险。

第四、力戒房地产泡沫急剧破灭后,带来新一轮的通货紧缩

政府出面建设大批保障性住房投放市场,改变了市场上住房的供求关系,商品房价格会自动调节回落。为此保障性住房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价格的重要举措,这是大家愿意看到的正面效应。但是不要忘了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兼备的,一分为二地看,也要力戒其负面效应。

一是房地产业是各级政府拉动经济的主导产业。房地产萎缩之后,地方经济发展会放缓,影响就业和财政收入。

二是近几年银行贷款大部分流向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泡沫急剧破裂而萎缩,拉断了房地产业的资金链,最后会给银行形成一大批坏账,也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

三是房地产市场属资本市场范畴,如同啤酒一样没有泡沫不行,泡沫太大了也不行。如果“十二五”期末房地产业大面积衰败,会引发新一轮的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也会由现在的过热过快急转跳入另一端,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我国从1998年到2005年曾经历八年的通货紧缩,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们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重蹈此旧辙。

    综上所述,我们要未雨绸缪,及时防范,力戒经济大起大落,确保经济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