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2011-12-30 17:49:33)
标签:
杂谈 |
刚看完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喉头还在发紧、无限感慨时,打开新浪博客首页,就看见《反思肖艳琴遗书:女人婚前做好四件事》的博客被置顶,硬生生把人从青春、热血、初恋、纯情中拉回到这个现实、肮脏、背叛、无奈的生活。这大概也是《那些年》不仅在台湾票房大卖,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走出票房曲线的原因:现实太糟糕,我们只能在电影中寻找过去的美好。
我向来是个人云亦云的人,看《那些年》最早是因为高美人的QQ签名:柯景腾相当经典的男生。在此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是消费青春、消费回忆,与《老男孩》差不多。其实,这并不难理解,现在的消费主体是70后、80后,他们有支付怀旧成本的票子,大把夺眶而出的眼泪,以及唏嘘不已的回忆。只是,《那些年》有点儿不同。
相信之所以向来对电影不感冒的高美人夸奖柯景腾,也同样是因为在电影里看见当年的自己暗恋学校里帅帅的男生,而为此发酵的一切化学反应。虽然九把刀是第一次做导演,但相对大陆的潜规则,柯景腾和沈佳宜的演员选择非常精准,沈佳宜的扮演者微微一笑居然有钟楚红的三分模样。对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女人来说,很少有让女人不嫉妒的女主角,但沈佳宜除外。披着青春偶像电影的外壳,又有两位顺眼的演员,电影成功有了个前提。
参加工作以后,我发现在我的身边需要相亲介绍对象的男人,大部分是学生时代的乖孩子、好学生,而但凡碰见个高大英俊、幽默开朗的男人多数名草有主,偶尔聊起上学时,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怎么玩怎么不好好上课。所以,沈佳宜会喜欢上幼稚的、无聊的又高大的、帅气的柯景腾。说实话,谁会不喜欢呢?
虽然是台湾电影,但我还是能看到很多当年的影子:柯景腾在沈佳宜好朋友的耳边哈哈怪笑真的很像当年班上最不爱学习又最帅的男生,沈佳宜用笔捅趴在桌子上的柯景腾,用脚踹他的凳子。柯景腾在IC电话机前排队,给沈佳宜打电话,过圣诞节时,柯景腾像个大男孩踢她一脚,两个人追追打打。
而他们晚上在教室学习的画面,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报道:北京一个摄影家从七几年前就在某个中学拍当时的学生,今年他举办了影展,其中的一张照片是在空旷的教室,两边分别坐着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我走近教室时,听见教室里有声响,等我走上前时,他们明显很紧张,我就拍了这张照片。”摄影家如是说。而照片中的女孩如今再看到这张照片时久久目不转睛,“我们是在谈恋爱,后来结婚了,再后来,我们离婚了。”
谁都知道学生时代的爱情最纯真、最没有功利心,事实上也最脆弱和不堪一击。所以,当他们放飞孔明灯时,我知道沈佳宜注定是要嫁给别人的,或许柯景腾还会被邀请去参加她的婚礼。其实,当柯景腾真的坐在婚礼现场时,我想说:对嘛,这才是生活,人生本就如此。
只是,当导演将强光打在沈佳宜身上时,我和柯景腾还是一样呆住了。这时候的沈佳宜不再是沈佳宜,她成了所有人的回忆,关于青春和过去的回忆,是某个偷偷暗恋的女生,是某个有过小暧昧的男生,是牵过小手就心跳加速的漂亮姑娘,是他只看你一眼就胡思乱想一下午的帅气男孩,所以,当柯景腾扑上前去激吻沈佳宜的老公时,当回放片段时,我喉咙发紧,不管他多喜欢沈佳宜,不管青春如何美丽动人,不管过去如何美好,我们都只能像柯景腾只能吻那个男人一样,挥挥手,说声再见,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