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与命定
(2011-06-03 16:44:06)
最近,我一个亲人突发心脏病去世,44岁。睡梦中病发,孤身一人。曹雪芹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想,我这个姐姐一定心事重重,两个孩子一个县一中成绩优异,一个准备中考,只是自此再心焦也无用。葬礼在三天前举行,场景之凄凉、悲戚可想而知。最伤心的是姐姐的母亲,刚从几年前丧夫之痛中缓过劲儿来的女人,再次面临着失去爱女之痛,这个女儿三天两头回娘家吃饭,与日渐年迈的母亲作伴。原本打算叫着女儿一起吃饺子,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没多久就有人前来报丧,想想就让人唏嘘不已。
据母亲说,姐姐老公以开出租车为谋生,经常不接电话,找到他时正在与一帮的哥打牌。她当场抽了巴掌,“还以为你出车祸死在外面了!好歹说一声在哪儿啊!”由此家中大部分靠她拉保险维持。这几年,村里出租车不景气,他就卖了车外出打工,却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姐姐病亡时,他刚到秦皇岛两三天。“以前不好好混日子,家里顶梁柱死了,看你怎么办!”母亲的口气带着点愤怒。
前几天还见过的这个人,转眼就成了亡人。突然想起徐帆在《唐山大地震》中说“等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真没了。”昨天看天涯一个帖子,是关于QQ好友中有人过世后的个性签名。头像永远不可能再亮起来,个性签名也不会再更改,空间内容也不会再更新,那些照片与日志日渐斑驳,昔人远亦。网友跟帖中,有的是意外事故,有的是绝症,但最后的签名总透着些冷冷的光,像巧合又像劫数。虽然是陌生人,读起来也让人眼眶微湿。
死亡大概是中国人意识中最暗含玄机的事。所谓生前身后事,人死了,念叨念叨其平生,也算是一种悼念。
母亲的表姐也是今年才去世,用母亲的话说“被气死的”。婆婆生了6个女儿1个儿子,却把在天津的世袭好工作给了大女儿,让儿子留在农村服侍到老。儿媳妇事无巨细、照顾妥帖,原以为老太太会将天津的一套房子给了儿子,毕竟家产传子至今仍是农村的风俗。意外的是,老太太还是过户给了大女儿。儿媳妇原打算将得到天津的房子卖了钱,给尚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买一套房子,如意算盘没打成。再加上这个刁蛮婆婆并不会因为没给儿子任何家产而觉得愧疚,照样对儿媳妇呼来喝去。大概是内心抑郁至极,没了。“小时候我们一起作伴长大,那时候多厉害的小姑娘怎么就让个老太太憋屈成那样?!”当时说起这事时,发小兼表妹的母亲语带激愤,“就不会别伺候她了?现在好了,唯一一个伺候老太太的人都没了,看她怎么办?”说这话,有点报复心理。
是啊!那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咋办?钟爱的大女儿远在天津,从未守在身边,儿子在外打工,孙子在首都打拼,唯有这个儿媳妇日夜相处,却让自己给气死了。先放下孝道不谈,最现实的问题就这么简单。
小时候,很少会想到死亡,只是这几年才会格外敏感。应该不是去世的人多了,长大了大概会对生活、生命有了领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