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叶落尽上崛围

(2011-10-29 23:49:25)
标签:

红叶

崛围山

多福寺

分类: 游记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眨眼的功夫,一年又逝去了大半,日子已进了10月下旬。只见一阵秋风吹来,摘落了早衰的树叶,一叶何止是知秋,在前往崛围山观赏红叶的路上,看着眼前季节的显象,总是会给人惹来些许淡淡的忧思。

红叶落尽上崛围秋天是放飞心情的季节,早就许计着上崛围山看红叶,从十月初一直拖到了十月末,终于又到了一个周末,我们来到了太原西北边的崛围山。把车开到了位于山顶的多福寺门前。车行到途中,我就感到马后炮了!晚了,已看不到山上的红叶了。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崛围山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二峰高峻挺拔,夹一东西走向的深沟,隔沟对峙,势如入山门户。

红叶落尽上崛围

从山顶向下俯视,四周群山如涛似浪,宛转盘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硕大的圆盘,“崛围山”之名由此而来。 

红叶落尽上崛围  这里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景之首。而今是我们来晚了,苍白了红叶的等待,同时枯黄的叶子,也讽剌了我们情有独钟的执着。

红叶落尽上崛围

天气凉了,一切都冷却下来。伫立于山岗,面对猎猎秋风,凉字的后面带上快字时已不合时宜,而只能增加寒意了。风华十月知多少?心语飞蓝桥。在这里斑斓多彩变成了白石青松。

红叶落尽上崛围

 在多福寺东南的山顶建有舍利塔,原是宋代建筑,塔基、平台用砖石砌成,共7层,呈6角6面,做工精巧别致,立于崛围山之巅,宛如古代武士头盔上的顶缨。

红叶落尽上崛围立于塔基向东远眺,太原城一览无遗,高楼大厦林立,双塔凌霄与此塔遥遥相望,近看汾水波粼闪烁,两岸绿荫成行,禾田成网,令人心旷神怡。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虽然红叶落了,但到这里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还有人到山顶来溜狗,这是一只阿拉斯加雪撬犬。
红叶落尽上崛围 崛围山上的多福寺。寺院创建于786年(唐贞元二年),唐代大将沙陀人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父子曾到此礼佛朝拜。宋代曾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叶落尽上崛围红叶落尽上崛围
 寺院坐北朝南,殿台楼阁为砖瓦木石结构。现存建筑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为面宽3间的山门,山门外塑哼哈二将,内塑四大天王,山门左右为钟鼓楼。进山门后,正面为大雄宝殿内供三佛四菩萨,高达丈余。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1尊,为明代杰作。红叶落尽上崛围
 二进院正面为藏经楼,东侧是文殊阁,西侧是黑龙殿。藏经楼面宽5间,为下洞上阁式双层建筑,洞前6根木柱矗立,形成抱厦,洞内青石砌成,为无梁结构,洞前两侧的明石柱上有傅山手迹。上阁藏经楼为重檐悬山顶。阁下石砌窑洞为傅青主读书处,俗称红叶洞,洞前石壁上傅山的遗墨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镌刻的“傅青主读书处”石碑犹存。 
 红叶落尽上崛围寺内松柏参天林立。出多福寺东侧的小门,沿石阶小道而下,在北侧的山谷边,有两棵古柏同根生长,相互扭结,名曰“师徒柏”、“夫妻柏”等,此柏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红叶落尽上崛围三进院落主要建筑为千佛殿,面阔5间,进深3间,山顶式建筑。两侧配有厢房,石阶梯左右各有方形牡丹池,池内有植于唐代的千年牡丹。此外,寺院东约11米处悬崖上刻有飞云峰,南侧中有尼姑院,傍崖凿洞,石房3间,垒石高达数丈为墙,原为尼姑居住处,现小院尚存。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红叶落尽上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