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打油诗看干部下乡的变迁

(2007-06-17 22:27:42)
标签:

干部

下乡

作风

分类: 评论
从打油诗看干部下乡的变迁 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对工作队(那时候下乡干部的统称)是又敬又怕。因为是上面派下来的人,权力很大,大队的支部书记和革委会主任都得听他们的话。
 现在大不一样了,把工作队叫成下乡人员了。现在的下乡人员也是上边派下来的,就没有那么威风了,到村里对村长和农民是又敬又怕。敬村长是因为村长一般都是有钱的,又是选出来的,说话气粗;怕是农民不大听什么人吆喝,就是乡长、县长也不大买帐。真是时代不同了啥都不一样。
  下面有几首打油诗见证下乡人员的变迁:
 上世纪五十年代:   
 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
 六、七十年代:
 进村吃派饭,能说又能干。白天地里干,晚上搞批判。
 八、九十年代:
 下乡坐吉普,小肚吃溜鼓,啥事也不主,一天三块五。
 还有:骑着摩托扛得枪,专管征粮养娃娃。
 新世纪:下乡不用忙,回到自己家,有事打电话,补助照样拿。
 以上这些打油诗虽然有点夸张,但觉得还比较形像。
从打油诗看干部下乡的变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