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兹德(之一):在中世纪的城镇里穿梭

标签:
伊朗亚兹德风塔 |
分类: 本色亚洲 |
如果你以为,“中世纪”是欧洲的专利,那你就错了。伊朗也有个如中世纪一般古老浪漫的城镇——亚兹德。在这里,时空错乱的感觉并不是全部,还有许多的可爱。图为亚兹德古城的全景图。(此照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这10天的伊朗之旅,一共走过了四个城市:作为中转站的伊朗首都德黑兰、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的遗址所在地设拉子、素有“半天下”之称的繁荣古城伊斯法罕,还有一个就是曾经向联合国申请了“世遗”却未果的千年老镇——亚兹德。
成行之前,对亚兹德是没有多少期望的,只是把她作为设拉子与伊斯法罕的中转地。却没想到,亚兹德之行竟成了伊朗之旅最大的惊喜!现在,每当想起伊朗,最先浮入心海的影像,就是亚兹德老城那古朴而弯曲的黄色的小街小巷……
亚兹德位于伊朗的正中心,周围都是茫茫大漠,天气十分干燥炎热。她的历史没有很明确的考据,一说有史书记载有3000年历史,一说是埃及国王亚历山大攻占波斯后,从一座监狱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现在小城最古老的建筑是公元11世纪时候建立的——无论如何,这至少是个有1000年历史的古城了。
而亚兹德的魅力并不在于她的古老,而在于她在古老上的叠加。千年以来,这里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在古旧的建筑旁重建、新建了各类建筑:房子、庭园、城墙、清真寺、商店……依然是土坯加木头,依然是一脉相传的黄色基调,依然是穹窿圆顶、高耸的风塔。新的旧的融成一体,一个活着的老城一派蓬勃生机。穿梭式的长街小巷,是古老的;路上两旁的建筑,看上去也是古老的;店铺与人家,却让人新奇。旧的物,新的人,徜徉其中,就像穿越在时光隧道里,时有隔世恍惚,不知今夕何年。
然而亚兹德给人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兔子最爱亚兹德,是因为这里的自由、平和的氛围和纯朴、乐天知足的民风——就像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小城一样。唯其因为发生在伊朗,也许不曾有所期望,惊喜的感觉才会特别深刻。
在古城中穿越,那迷宫般的街巷总是让人迷路。迷路之时,若你面有难色,一定会有一个伊朗人跑出来为你指路。好几次都是这样,于是终于明白,在亚兹德,你是不需要地图的,总会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当地人随时候着,用你不需要听得懂的语言为你指路,有需要时还会陪你走一转。
还有,在大城市,清真寺是不接受“异教徒”入内的,但在亚兹德,几次进入清真寺都没有任何阻拦或干扰,走进去,静静看,静静听,在正在祈祷的当地人旁边坐下来,一切都自然而然。那种庄严、平和与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宗教之美。
还有,亚兹德住的那间Silk Road Hotel(丝路旅馆),和它的另一间姐妹旅馆,亦为在亚兹德停留的两天两夜增添了许多缤纷的惊喜。两家旅馆都由典型的伊朗大宅改建而成,那种自由快乐的氛围,丝毫不比在欧洲住的家庭旅馆逊色。躺在酒店庭院陈设的如大床一般的沙发上,我得时时提醒自己身在伊朗的大漠小镇上。闲暇时饮下那一杯又一杯伊朗红茶,滋味入心,意犹未尽。
还有,一定还有更多,关于亚兹德的小城故事,得用好些篇幅才讲得完。
这一篇,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黄昏时的亚兹德古城。
(待续)
兔子与古城里的小姑娘
古城的房屋全部用土坯结果,一片黄色的基调
亚兹德到处可以看见这样的风塔,是沙漠里的人们用来调节气温用的,就像“空调机”。亚兹德又叫“风塔之城”。
风塔的历史已经久远,但新的风塔也比比皆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古城一角。
再次体会在城里穿梭的感觉。
古城人家门前。
古城人家。
这样狭窄的小巷,也不知道这些车是怎么开进去倒出来。
注意了!最有趣的是古城家家都有这样的门把手,男左女右,据说敲击时声音不一声,主人家就靠声音来判断来客是男人还是女人。
另一户人家也有这样的门把手
在小巷里嬉戏的小男孩
好可爱!
还是他们。
一户人家的大门前
亚兹德的老城的某个入口,还可见得到土坯城墙。
老城中到处是小朋友们的笑声,充满生机。
穿街过巷时,高耸的清真寺尖塔总是突然出现在视线中。
古城里的妇女,穿着黑纱如风般飘走过。
黄昏时的古城一隅。
这间似乎是亚历山大时期监狱的所在地,应是重新修建的。
右边的建筑物建于公元11世纪,是现在古城留存的最古老的建筑,成为一家博物馆。
漂亮的屋顶
兔子家的大萝卜,自从到了伊朗后就没有剃胡子,这还不算,
到了亚兹德后还买了一件印有楔型文字(波斯文字的前身)的白衫,天天穿!

兔子晒得很黑,天气太热,常常想在无人处把头巾摘下来。。。

亚历山大监狱博物馆内一角,有点中式风格呢。

监狱的地道

下到地下室,里面还有祈祷间和水池。

波斯地毯十分有名,波斯商人应该是很会做生意的吧。

地毯商店前

古城里百无聊赖的老人家

这里是由伊朗大宅改建成的一间高级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