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2009-05-28 10:43:02)
标签:

瓦拉纳西

恒河

恒河晨浴

印度

印度攻略

印度自助游

余秋雨

千年一叹

分类: 印度笔记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兔子曰:《道不尽的犹太人》还没有道尽......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不过,既是端午节,还是上些与“河水”有关的吧。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如前所诺,兔子带大家继续印度恒河之旅,去看看“天堂的入口”——顺祝大家节日快乐!

 

“贝那勒斯(瓦拉纳西)比历史还年迈,比传统更久远,比传说更古老,甚至比这些加起来更古老两倍。”——马克﹒吐温

 

今后哪怕有千条理由让我来说几句“恒河晨浴”的美丽,我的回答是:眼睛不答应,良知不答应。我在那里看到的不是一个落后的风俗,而是一场人类的悲剧,因此不能不较劲,不能不沉重。——余秋雨《千年一叹》

 

在到达瓦拉纳西之前,读过不少关于她的文章,给我最深印象的,一是马克﹒吐温的这一句话,一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中关于她的描写。

这不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却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用“无可言说”来形容,有点落俗套,但想不到更贴切的词汇了。

 

我的瓦拉纳西之旅是愉快的(当然得剔除了14个小时的火车旅途那个漫漫长夜)。愉快的理由如此简单:一所别致洁净的河边小客栈,一间看得见恒河的房间,一些可爱的驴友旅伴。有了这些,我得以在瓦拉纳西如此尽情地边走边看边发呆,收获了一切我想要的和意料之外的。

 

我在某一个恒河之晨前到来,又在另一个恒河之晨后离开。

两个晨曦之间的一个白昼和一个月夜,此间,嘈杂的河堤、变幻的色彩、空灵的梵音、络绎不绝的人流……太多视觉的东西冲击了我的眼帘,堵塞住我的心灵,以致离开了半年多之后的今天,依旧有许多的影像还“滞留”在心头,清晰可见又无可梳理。

这个被印度教(Hinduism)教徒称为“天堂的入口”的地方,在到达的第一个清晨,在与恒河第一次会面的短短几分钟里不由分说地刷新了我这些年来旅途的所见所闻——对一种宗教的狂热,在西藏见过,在中东穆斯林国家里看过,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看过,在佛教圣地菩提伽耶看过……而今,这种狂热再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在这个被称为“恒河之都”的印度教的圣地。

 

瓦拉纳西,一座有着6000年历史的破旧城市,超过2000座不同朝代庙宇遍布各处,每年接纳着数百万人前来朝圣、参拜、沐浴,甚至,在这里等待死亡,或者说,等待“重生”。

河水里,河堤上,寺庙里,到处都是人:洗浴的、供奉的、念经的、火葬的、划船的、做生意的、旅游的……各有各的狂热,却相互交织,混乱而有序地进行着。

 

    对恒河边上宗教的狂热,我也许不能“认同”,但是,至少能够理解和包容。

说到这里,马上想反驳大名鼎鼎的余秋雨学者,在读他的《千年一叹》中的瓦拉纳西时,我曾经很困惑,直到我来到了这里。我不否认瓦拉纳西整个城市确实混乱、肮脏、恶臭并存,但绝不能认同恒河上发生的一切是愚味落后的表现。余学者不能包容瓦拉纳西,是因为总是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宗教现象,却不知,文明并不见得总是与科学相依存的;宗教更与科学存在于两个永不相交的层面上,谁也不能共用谁的标准。就像许多科学家,他们本身并不排斥宗教信仰。

我在这里,我已学会不带着任何的标准来看待眼前这一切。当我置身于瓦拉纳西混乱的虔诚中的时候,我似乎开始格外理解黑格尔那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是的,只要是存在的,就一定有合理性。更何况,几千年了,文明与科学怎么进化,这里的一切依然被广为接纳着,延续着,那么,一定有它的理由。

为此,我能够理解瓦拉纳西展现在我眼前的所有现象,反而,我不能理解余大学者认为的“一场人类的悲剧”从何说起? 瓦拉纳西并不值得“鄙视”,真正需要鄙视的,或许是无端扯大的所谓“良知”。

瓦拉纳西,确实有点脏乱,然而又确实有一些意料不到的感动——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我不会格外喜爱上她,但也没有丝毫的厌恶。

 

20081111夜,是一个圆月之夜,也是我停留在瓦拉纳西的唯一一个夜晚。

在客栈的阳台上,对着恒河,对着明月,喝着印度奶茶,思绪似很单纯,又似很繁杂。想了很多,却又好似什么都没有想。

恒河的晚风从我的脸旁身旁吹拂过,这风该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吧,它隐约带着千年的回音,在这一方无可言说的空间里,让我沐浴,使我迷醉……

(待续)

    更多与恒河有关的片段,请看下一篇《恒河之晨》,记述恒河边上的第二个清晨。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到达瓦拉纳西是一个疲惫的清晨,恒河边上竟已如此热闹,让我的身心也开始随着这种混乱而温和的狂热舒展放松起来。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他们,也许从印度很远的角落过来,也许一生只有那么一次的朝圣之旅,也许也经历了艰辛的路途。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男女老少都混在一起,在圣河里沐浴着同一样的信仰的热忱,祈求着同一样的永生的希望。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再一次看一看恒河里浴的盛况,在这座6000年的城市里,每一天都在重复着。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让圣河之水洗却今世的所有罪孽吧!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恒河边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与宗教相关的行当,这是算命的先生吗?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入浴之前,还得把胡子剃一下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油灯、鲜花,还有些什么?都是对圣河的供奉之物。老妈妈们总是带着一个大篮子。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恒河边上的苦行者,他们相信通过苦行可以达到永恒。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也有这样一些亦真亦假的苦行者,都是以乞讨为生,但他们与真正的苦行者的区别,是他们更在乎游客给的钱。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恒河边上的女巫师,念念有词个不停,无论周围怎么人潮如涌都没有影响到她。

印度笔记(之八):“天堂的入口”——瓦拉纳西

印度教徒喜欢的供奉与装饰物红菊,到处都有售卖它的摊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