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选刊》诗选天下月评(2009。2——2009。2。28)
(2009-03-03 15:02:22)
标签:
南岩诗选刊月评王征珂古岛文化 |
分类: 经典评论 |
诗选天下论坛月评(2009。2——2009。28)
南岩话斋:
我还是那句话,我只能用我全部心身去读诗,去窥探属于诗人和我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也一直定位这样的评论只能算是读诗的读后感,算是我与这些优秀作品、优秀诗人的一次碰撞和磨擦。《诗选刊》2009年2月份可以说是好作品太多太多,本人只好在其中挑选部分个人喜爱的作品来谈点体会。本次主要选取了12位作者的作品来浅谈,依次是古岛、唐以洪、王西平、阿斯匹林、王征珂、踩不死的小草、重庆子衣、赵雅君、风重、涂灵、桂鬼、蓝蓓,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贯穿始终的是一颗对待诗歌真诚的心。但纳兰容若、一雨、邓博丹、阿尔、符力、沙丽娜6位作者的作品也是非常出色,尤其是纳兰容若的年轻冲劲和明哲,一雨的真性情,邓博丹《废铁》里的共鸣,阿尔《夜行车》里的震撼,符力依旧的颤动和沙丽娜的韵味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当然好作品还有很多,希望大家一起来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幸福。
古岛《修辞的火焰(组诗)》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762&page=8
南岩话斋:
古岛,作为第三极文学运动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极力往“意识”深层靠拢和挖掘着实让我佩服,尤其是在当时代这个‘快餐文化’主流着写作者的年代,能坚持着神性写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古岛却依然固执地坚持着,首先这种精神是属于诗人这个独特称号的独特本性。难人可贵的是古岛不是一味追求晦涩,而是更多结合日常生活之中的“场”来构造自己虚无世界的房子,在有为中清醒地窥探世间万事万物的“质”,可以说是以朴素的语言坦然地深层挖掘社会和生命本身的可能以及不可能,这是彻底的,又是不彻底,因为作者割舍不了世间的红尘,在这‘舍得’之间疼痛地徘徊,所以这也给古岛走向更深远的远方提供了可能。
在这20首作品里面,《黑暗使许多事物纷纷显形》这首更让我痴迷。
《黑暗使许多事物纷纷显形》
黑暗中的土拨鼠
在地洞中自由出入
像是出入于天堂的门槛
黑暗中的马匹
静默如一张弓
把黑夜的脊梁骨差点拉断
黑暗中的火烈鸟
用泪水把头顶的大火扑灭
用翅膀遮住羞赧的面庞
黑暗中的漫游者
倒立着,后退着行走
趁着夜色疾驰如飞
黑暗中的雷霆
治好了一个时代的老年痴呆症
黑暗中的闪电
为这个世界验明正身
黑暗让我们害怕,让我们迷失,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大危机时代,我们每一个不正是在这大黑暗中,在这个未知的境界恐慌和忧虑,这“土拨鼠”不正是我们人类可悲的化身,一切因果不正是我们自身缔造?这“马匹”不正是我们精神世界的象征,在危惧中丧失了太多太多“脊梁骨”,就连“火烈鸟”都有了泪水,就连这‘火烈鸟’都为我们人类感到“羞赧”,这也说明现世界的辉煌并不代表着未来,从另一侧面警醒人们要反思,要懂得节制。“漫游者”的“倒立”和“后退着行走”展示着这个混乱的世界混乱的秩序,唯有在“夜色”里才能真正地“疾飞”,但是是否又真的“疾飞”呢?“雷霆”和“闪电”“验明正身”,黑暗中的雷霆/治好了一个时代的老年痴呆症/黑暗中的闪电/为这个世界验明正身。这结尾一段实在经典,可以说是作者赤裸裸地揭示,是作者最本质的反思和反映,也是整首的升华和最经典的句子。
唐以洪的诗歌(9首)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686&page=10
南岩话斋:
唐以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陌生的,但他的文字古朴而又真实,总在社会和人生里剖析,在黑暗的现实里散发出智慧之光,是对生活和社会的亲近和抚摸,读他的诗,你能感觉到他就在劳动人民身边,追求着朴实,贴近着生活,贴近人生,审视生命和自身的一切。他的诗歌语言舒缓,渗透你每一根神经和血脉,他的诗又有着温情,是这个社会隔离许久的温情,把生活进行智慧的流畅,读后让人感动和贴切,这一组本人尤喜《刨出来的土豆》。
刨出来的土豆
刨出来的土豆
并不是每一颗都浑圆
有很多被我们踩得很扁
刨出来的土豆
重见天日了
一回到了故乡
就兴奋地叫出声来
它们可能在想——
过一段时间,会不会被再次埋下去
刨出来的土豆
被泥巴严严实实地裹着
用水冲洗,却洗不掉乡土的颜色
有多少土豆想洗去身上这种颜色
就有多少土豆一生都是伤口
到头来,还是土豆。这是土豆的命运
也是我的命运
它的颜色,形状
与我
这一首作品可以说把作者写作的所有特性展露无疑,更从中体现出诗人以颗智慧之心,切入得让我不知道从何解读,只好留给大家去悟道吧!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本人对这首作品的喜好之意。
王西平《春节过后第一铁》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476&page=10
南岩话斋:
王西平,可以说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写作者,在宁夏那个文学暖床,王西平一直在坚持着创作,而且产量惊人,质量甚高。我深深记得作者曾经讲过“在我的诗歌里,我最想表达的就是身体。”是的,他做到了,他通过身体感知这个世界,并以矛盾的存在性纠缠着无法预知的未来,他的诗歌所呈现出的长句体征,是他独特的探索,诗歌本身更是具备了内部张力和节奏,他也更喜欢密集的意象,把普普通通的物‘潜藏’诗中,赋予这些物的可能性和冲击力,体现出一切尽可入诗的特性。这也是我非常欣赏他的原因所在,我跟西平有着遥远的默契,也是少数人还在坚持这种自我毁灭性写作的默契。这一组作品可以说不是他的代表作,虽然更倾向《铁匠》,但在此我特别想推荐他的另外一首经典作品给大家读:
《自画像
你躲在你的过去。你的过去深到了顶点,那里升起浓如大花的黑
在你的眉毛之下,多年失修的地址,无声的腐烂。我远远地看见
你坐在自身叠起的名字间,侧着脸,隐瞒着,砖瓦零碎的另一半
养你的水,就在栅栏以外,和你的三十年,纠缠
和你的三十年的妻子,纠缠阳光照在必经的路上
一些回声,反射在你无政府的内部
没有锅碗的内部,没有香火的内部,藏着你的秘密的信件
那里的洞口真大,一撕开,孩子们就整整齐齐地码在空空的纸上
你为他们塞进糖果和子弹,当风再次吹来,他们虎虎地生长
多像你一生的文字。这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就像四季
悄悄地移动,在身前身后,像一群花红柳绿,不停地错,不停地错
从模仿他人到确立自我
晚报记者杨咏
阿斯匹林《对我要重新认识》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697&page=11
南岩话斋:
这个自称为“我是俗人,一个地道纯粹的俗人”的写作者有着怎样的情怀呢?在这个“被怀疑那个人才是我”的人究竟又有着怎样与众不同?他把自己定位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他自己,把哲学里的怀疑论引入诗歌创作里,不得不说是一个破天荒的“玩笑”,一个“开天辟地”的领航人。他诗歌里面的句子总是让你猝不及防,总是让你无法抗拒和别无选择,总是那么锐利得无从适应,但回想又那么可能、那么真挚、那么‘真理’。
在这四首作品里面最喜欢的是:
《对我要重新认识》
对我要重新认识
不再是那个一如既往的人
一生有许多开始
我就是自己的零
我不是一张拉下来的脸,或者
一双扣响门环的手
我在一群人之中
如同空气融入另一块空气
生活就是
不断把虚无还给虚无
对万物要重新认识
对深蓝或浅绿
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
这些数不清的结束
只是零的又一个开始
这是一次彻底地‘放肆’,彻底地“认识”,是个绝对怀疑主义者的总结。把自己归结于“零”的人,在“一群人之中”把自我抛弃和完全化解,这是一场完全虚无的虚无,是佛里面的‘空’,是道里面的‘无’,诗人在循环里面自我满足和渴望,彻底打破了影响几世纪的叔本华痛苦‘摆钟理论’。
王征珂《秋风生下王征珂(组诗)》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411&page=12
南岩话斋:
说实话,一直想深入地研读王征珂老兄的诗歌,可迟迟不敢下笔,主要是怕自己水平有限,曲解了他的作品。今天在此,小弟就班门弄斧来话斋几句,王征珂的诗语言繁入简出,并呈现出高度概括的智慧,是智性的总结,是对文字的节制,他的诗歌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写作功底,让人目不暇接,他的诗给我更大的感觉就像是智者在对我说教,把他自己所知所想全部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面前。当然,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更多的一方面也是一种隐喻,是让你去参悟的理,是让你心有灵犀的点拨,读后往往受益匪浅,甚至是需要你去自我深究和反思。本组作品最喜欢这首:
《村庄女儿》
二月是催人泪下的时节
村庄女儿在沐浴
雨水 雪水 和泪水
分不清是喜悦还是伤悲
二月爆竹声声
锣鼓敲破了村庄的天空
村庄在嫁它美丽的女儿
村庄倾巢出动 人声鼎沸
二月是催人泪下的时节
村庄女儿在梳洗
村庄母亲把她的黑瀑布
梳得 又安静又整齐
这样异常安静、平常的村子多么像我们内心的港湾,多么像我们人类正在追寻的平和,诗人的骨子里是矛盾的,一面不想也不忍心去打破这片唯一的歇息地,但另一面又以一种热闹过后的伤感挑动着这个本该只属于这个二月的和谐,诗人用平凡而朴质的文字营造出一个个场,但每一个场都过渡得自然得体大方,无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更张显出作者是从内心真正的触动和率真。
踩不死的小草《燕子楼》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814&page=12
南岩话斋:
踩不死的小草,可能有部分人不是很了解这个70后的女诗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写作确确实实是一道70后女诗人中亮丽的风景。虽然经常开玩笑跟她说,她的诗太老套,缺乏了冲击力和爆发力,但另一方面我又是打心底佩服她对于文字超强的把握能力和对文字的敏感度,她的写作在我看来就是因为过于成熟,从而造成我阅读时寻找不到爆破点,没有了可以让我随便挑毛病的“怪癖”。
她的诗层层递进、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给人感觉浑然天成、一气呵成,语言显得简洁生动,意象捕捉更是准确到位,意境悠远而旨意深刻,读着会让人不知不觉在享受着、沉溺着,并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美感,也正因为如此,造成她的作品有一种脱离世人的美,一种隔离在世界之外的美。
这组作品里面,更欣赏:
窗子瘦了,对面的湖,连上了天
再出现的时候,我不会吟诗作赋
半夜里,举起青灯,披上一身新鲜的花蕾
煮酒,看看那些跳动的小火苗
如果愿意再恍惚一些,我就真的醉了
这段把她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有时候给人就是‘天外飞仙’的飘摇,又无时无刻不在人世间彷徨、徘徊,在细微的感动和伤悲中无法自拔,她时而又逃避着世间百变的永恒,向往着世间所有都能美好,这一切不过是作者一厢情愿的一场梦,永远无法圆的一场梦,这也正是作者的硬伤,是她作品里永远无法改变的伤感。
重庆子衣《沉痛悼念陆恒玉诗人——你与春天同在》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678&page=12
南岩话斋:
诗人之死永远都显得那么让人不可思议,加上诗人与生俱来的敏感,更给死亡带来阵痛,给我们的写作引入深深的思考,人生的短暂和精神永恒的矛盾一直以来困扰着所有写作者,然而在这春天的二月却那么悲痛,一个执迷于抒情的王子突然远离我们而去,另一个率真的子衣以一个诗歌的朋友之心纪念他,慰藉陆恒玉的在天之灵。对于此组作品,我不想说太多的话,只是希望现在在写作的和将来写作的朋友,好好活着,坚持胜过一切。
赵雅君《而且生命(组诗)》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547&page=14
南岩话斋:
雅君兄,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谦虚好学,时刻以礼相待,在我的脑海里绝对是个修为高尚的儒雅之士。他的作品叙述深情,给人美妙的阅读快感。他的作品总是情感饱满,语言流畅,开阔而深入,从而也给人一种过于满的感觉。诗人自如调动各种意象自然融入诗情,诗风更是温润美丽,采取情理相融甚是动人,他也是一个驾驭语言能力非常出众的写作者。
这组最喜欢:
⊙寄存处
这是睿智之作,使一种轻轻抚摸得深沉开阔,这种逃离在世俗之外又跳跃在世间之内的文字,读来另有滋味,作者着重内在描绘,恰到好处地把这个本不引人注意的“寄存处”赋予活力和新鲜感,作者用词也极为讲究,前后呼应,意象运用也是非常新奇,“嘴边长痣的夜。”又不得不让人叹服作者巧妙的想象,这样的地方就像童话一般,让人神往。
风重《江南梦(一组)》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440&page=1
南岩话斋:
风重是我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位老大哥,他热情富有激情的个性让我很快便与他混熟,虽然具体记不清在哪与他相遇,但他每次对我的指点和鼓励历历在目,真心感谢在这个网络虚拟的世界有这样一位好大哥一路陪伴。
关于他的作品,讲究神韵和安静写作的他总默默地关注着他自己认为应该关注的世界,追求一份安静、一份守望甚至一份等待的他,在大家容易懂得的空间构造自在的房子,以单纯纯粹的情感完成属于自己的经历外更直接地触及生活社会的最内核,追求朴实、从容沉静,与尘世间的喧哗持有一定的距离的心态,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种来自于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这平民的、生活的、意境无往弗届的诗歌,读来震撼是直接再直接的清洗,是一份镇定外的不安,对于这个喧哗世界的鲜明对比,是一种世人皆醉他独醒的孤寂,但他的淡定更为他的作品带来宗教里的救赎味道。
—— 江南梦,其六
夜正黑
星星,数出一片片光泽
凌晨三点
我醒来看你
铺上一张雪白的稿纸
百合一般的腰肢
丁香一样的笑容
一一描上
一管笔,满满
载着我的目光飞行
-------------------------
人去也,人去小亭台。
举酒遥看西窗月,半院星辉独徘徊。
尺素为君开。
这样的情怀是隔世在外的淡定,是超脱的胸怀和情境,像是没有任何争夺的大爱,这作品里用词干脆,讲究优美,有蜻蜓点水的美妙,有古代优雅之风,是当今过于追求个性和生僻的独特追求,这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显得那么自然,显得不可思议的可能,值得深深回味的意境。
涂灵的诗歌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896&page=1
南岩话斋:
耿直性情的涂灵在现实大环境下采取更多的是冷叙述,具有感情色彩上的沉郁,在语言上钟情于平实的他大多以真情动人,从而造就了他更多基调是以小我写大我,以点打力进行面的延伸和直插,是从日常生活提炼养分的他时刻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他金属般质感的语言,直插心脏的生铁一样的句子,然而又处理得本色本位和自然,时时让你沉浸其中,他突破思维惯性束缚的语言与生活场景的口语进行着巧妙重塑结合,让人眼前一亮,而这种创造也几乎到了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境地,不得不让我更加佩服。
《夜乡》
持续已久的风暴
这酥油灯下晃荡的雨夜
南方,我祖母栖息的土地
以怎样的绳索勒紧一个人的灵魂
风与我都是沉默的
多少年,都保持同一种姿态
我们默许飘零、烟醺火燎
失去荣光的生活
远处,到不了的地方
我们称之为故乡
泥土的憨实与芳香
成全一个人的喃喃自语
无尽的雨夜
我倏忽醒来,咬破手指
我相信,在风暴的那头
你也一样……
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总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描写故乡的诗歌实在太多太多,但如作者这般从大到小的转变还是少见,来源于生活的场景和细节描写,情与境自然流转,着实可见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和大境的升华的和谐统一方面已具有相当的功力。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作者丰厚的生活阅历和沉淀的个人修为。
桂鬼的诗歌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598&page=1
南岩话斋:
一个以后80后自居的年轻诗人,有着80后诗歌写作者的个性,是烙上喜欢摸索特异写作的一代人,讲究语言爆破和尝试的桂鬼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运用一些在美洲诗人非常喜欢探索的数字更是显得生动和独特。他是一个正在不断突破自己和尝试新形式写作的诗人,对于这样的作者,我不想表达太多话语,只是想揪出来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去见证。
蓝蓓的《不要把一粒尘埃,种在梦中》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363&page=1
南岩话斋:
对于诗歌痴迷的女子,总在自我的世界里经营着属于自己的梦,驻守于《中国诗人论坛》的她用爱聚拢着一大批优秀诗人,她无怨无悔的付出显示出一颗真诚对诗的纯洁。
这个视诗歌为生命的南方奇女子,在路上不断潜行,像一个夜晚的精灵无时无刻不在窥探这个神秘的世界,她触角敏感,心胸开阔坦然,总在内心情感里描绘精彩的世界,用词丰富多彩的她在词语选用上市包罗万象,甚至让你寻找不出任何规律。当然,作为女性诗人,她的笔触也或多或少会更关注细微的触动,和从女性的温情来亲近忧伤的情,铭刻小我情感里的漩涡。她的作品另一个特色就是古典韵味,带有更多现时代最缺乏的抒情和浪漫。
在这组作品里,诗人从佛教的境里悟,从生活的场切入,富含了她以前作品里难得的生活阅历吐露,当然,在这组作品里还是贯穿了她一贯的情感流露,像个长不大的天真姑娘叙述自己的恋情和表达一种挚爱为上的愿望。
纳兰容若的诗歌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998&page=1
一雨的诗歌四首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462&page=1
邓博丹:《废铁》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165&page=1
阿尔的《梦里飞鸿》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207&page=1
符力的《让汪洋大海来填补(10)》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135&page=1
沙丽娜的《我要写出一些小温暖(一组)》
http://www.shixuank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ID=45260&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