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烈日当空
地点:印度南部孟格罗
太累了,上午乘汽车去飞机场,没想到原定的航班时间提前了,连主办方也不知道,我没仔细看机票,只看一张安排得满满的行程表,当来到机场飞机已经飞走,印度航空公司只有一个航班,如乘火车或汽车根本赶不上下午6时的讲学和演出,正在火烧眉毛之时,我的翻译黄女士和航空公司商量,能否转乘其它航空公司的航班,在机场值班经理的帮助下改签了其它航空公司下午1:40的航班,还安排了工作人员陪同去另外一个机场,推着沉重的行李快速前进。心急腿重,先唱了一出《日奔》。刚下飞机赶到学校又演了一出《夜奔》,能赶上当天的演出和讲学,我已很满足了,真是老天有眼啊!
12月10日 印度的冬天可真热啊
地点:印度南部邦格罗
从孟格罗坐七个小时的汽车去帮格罗。虽然是有空调的吉普车,给我留了一排座位让我睡觉,但因为是盘山公路,一路上七绕八弯,绕得晕头转向,很是难过。中途休息的时候,看到印度南部的椰子树在蓝天的背景下,仿佛一幅幅南亚风景画,但自然风景要比画美的多,吸一口清馨的空气,擦一把印度冬天的汗水,别有一番意境。
演出就在一个五星宾馆内,出席的贵宾有印度驻日本、中国等大使馆的大使
,印度政府外交部文化关系理事会会长,还有印度有名的安南作家和印度的一些有名的音乐家,最难得的是有来自中国的朋友,他们在印度工作和学习。我连演了《夜奔》和《酒楼》,由于不是正规演出场地,无线话筒效果不好,我就不用话筒,虽然很累、很费嗓子,但更能体现演员的功力和自然状态。演出完,观众反应非常强烈,好多嘉宾提出了有趣的问题,一位印度最出名安南作家问:“昆曲目前的表演是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回答是:“昆曲从音乐、文词等方面还延续着原有的风格,但作为表演艺术,并不等同于博物馆艺术,艺术的传承是根据每一代演员的悟性和自身条件的不同,在时代变迁中,会产生不同表演样式。表演艺术是活在演员身上的,是有规律地发展的。”那位大使说了一句令我意想不到的话:“其它国家的传统艺术只在博物馆中,而只有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活在人民之中。”称赞我表演的精湛,说我的眼睛能征服全世界。我说:“印度人的眼睛才是全世界最美的。”
12月11日 天气还是那么热,那么干燥
地点:印度南部帮格罗
上午来到帮格罗大教堂大学,高个头黑皮肤很有风度的校长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他们大学已有136年的历史,是当地最有名的大学,他又带我参观了他们学校图书馆等场所。为了欢迎我的到来,特意准备了一个中国文化墙,介绍中国文化、中国艺术,所有关于中国的地图、书籍、图片,还有学生亲手做的工艺品,画的中国画和戏曲脸谱,从中可以感受到学校对此次活动的重视。
学校安排了一些贵宾来听我的讲座,除了700多位学生外,还有一些在前排就座的残疾学生,有的坐轮椅,有的戴墨镜,有的戴助听器,这是一次特别地讲座。
除介绍中国昆曲的风格、价值,特别介绍了昆剧表演的虚拟性,如在介绍环境的虚拟时,我请两位学生上台来表演《下山》中和尚背尼姑过河的情景,由于印度是宗教文化很深的民族,因此我把人物关系改为哥哥背妹妹过河的情景。一位男生很聪明,先把手伸向河中表现出水冷的感觉,但他穿着鞋就下水了,我告诉他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告诉他虚与实的关系,他马上反映过来,立即脱了鞋过河。由此可见印度学生的艺术感悟力是很强的。”
演出后一个学生问:“表演程式会束缚你的创作吗?”我回答说:“表演程式就像你手中的笔,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思想,会写出不同的文章。
演出后校长请我用餐,并让我在他们贵宾留言薄上写几句话,我用中文写道:“中国人民与印度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两国的传统文化是友谊的桥梁,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印度的传统艺术非常美丽,特别是一双能征服世界的最美丽的眼睛,擦一下印度南部冬天的汗水,汗水如珠留在贵校,愿友谊之花常青。希望你们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昆曲,喜欢我――一个中国人。”
离开宾馆来到了火车站,送我的印度姑娘非常漂亮,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她把围巾围在头上挡住烈日阳光,我效仿她也拿出了一件演出后没干的衣服围在了头上,一来学她遮挡烈日,二来正好晒干衣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笑声中听到火车的鸣声,望着她美丽的眼睛渐渐离去。
离开帮格罗搭乘去海得拉本的车程需12小时,(也就是从南京到北京的路程),车站虽小但秩序井然,车厢也比较干净,处处充满了关爱,老人们慈祥的眼睛关注着我,额头上布满了岁月和为儿女操劳的皱纹,五线谱上轻轻地奏着恬静的音符,“安心地睡吧,到站我们会喊你的”。看着老人朴实的眼睛,听着婴儿啼哭的声音,那噪音也就变成催眠曲了,火车徐徐开动,一晃一晃,仿佛只身于母亲的怀抱中安然入睡。